•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一季度永州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5-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全力攻坚“六大战役”、“项目建设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好于预期、好于全省、好于上年同期,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6.61亿元、增长8.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前进1位、2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3.2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0.8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2.48亿元、增长9.9%。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向好。畜牧业产品产量总体增长较快,奶牛养殖有新突破。全市出栏生猪243.94万头、牛8.90万头、羊22.18万头、家禽2299.13万羽,分别增长5.7%、5.6%、5.5%、5.3%;全市奶牛存栏数达3600头,比去年同期多3000头,牛奶产量由132吨激增至2735吨。水产品产量达6.83万吨,增长4.6%。蔬菜种植面积45.23千公顷,产量141.20万吨,分别增长1.7%、1.9%。二是工业生产提速发力。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骨干企业总体向好。工业总产值排名前20的工业企业中有16个实现正增长,合计产值占总产值的17.6%,平均增速为11.2%。其中,九恒数码、零陵烟厂、凯盛鞋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18.6%、60.6%、13.9%。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全市35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3.5%、21.2%、13%、10.4%、7.6%。支撑指标来势较好。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为9.02亿千瓦时、增长8.8%,比去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全市工业实缴税金2.19亿元、增长11.8%。三是第三产业引领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2.78亿元,增长9.9%,增速比GDP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0%。规模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行业营收普遍上涨。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33亿元,增长10.3%,22个行业大类中有18个实现上涨,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营收达4.66亿元、增长7.6%。

  2.三大需求联动有力。一是投资增长缓中趋优。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0位,比去年同期前进1位。工业投资结束负增长,增速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4.9%,比1-2月、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0.8个、3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明显回暖。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5%,比1-2月提高10.9个百分点。各县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喜讯频传,粤创科技生产线、星月投资科技等一批极具潜力的项目上马开工。二是城乡消费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51亿元、增长11.8%,增速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旅游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49.8万人次、增长15.6%,实现旅游收入109.35亿元、增长14.9%。三是进出口提速进位。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增长7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5.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比去年同期前移3位。其中,出口3.44亿美元、增长81.4%,进口1453万美元、下降8.3%;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17亿美元、增长20.2%。

  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8.2:26.9:54.9调整为16.8: 26.8: 56.5,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产品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中,建筑装潢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五金电料类、金银珠宝类分别增长50.2%、35.8%、35.2%、33.3%,汽车类增长16.9%。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民生相关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卫生、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分别增长143.8%、83.3%、51.7%、21.1%,均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4.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改善。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46.15亿元、增长1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7亿元、增长9.8%。上划中央税收12.28亿元、增长32.7%,上划省级税收2.60亿元、增长34.7%。非税收入占比降低。我市非税收入占地方收入比重为49.6%,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四大主体税种完成18.44亿元、增长32.1%,比税收平均增速高3.7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2亿元,增长12.0%,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01亿元,增长23.7%,比去年同期加快29.4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57元、增长8.5%,增速快于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元、增长8.6%,增速快于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四是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36.11万吨标准煤、增长0.4%,远低于规模工业增速,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7%。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为20.9%,比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占比持续下降。

  5.动能转换步伐加快。一是市场主体持续增多。截至3月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0.82万户,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其中,新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781户、272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0%、3.8%。二是新兴业态加速成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9747.4万元,增长125.6%;规上服务业企业达20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1家、增长17.8%;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商业综合体不断壮大。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95亿元(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7.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8%,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四是金融信贷平稳运行。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49.97亿元、增长8.4%,其中住户存款1572.14亿元、增长10.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74.81亿元、增长15.7%。五是恳谈引资来势喜人。第九届永州乡友清明恳谈会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推介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现场签约6个项目,涉及旅游、城市综合体、新材料、汽车配件、垃圾处理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达111.2亿元。

  6.民本民生持续改善。一是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一季度,我市民生支出111.41亿元、增长33.5%,占总支出的76.8%。其中,城乡社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别增长63.8%、41.9%、29.8%、28.5%。二是就业形势稳定向好。一季度,我市城镇新增就业1.9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5万人。三是物价涨幅较为温和。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0,比全国水平低1.1个百分点。四是脱贫攻坚有力推进。近年以来,全市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效有目共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季度,虽然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好于预期,GDP、工业、进出口增长明显提速,分别提高0.8个、2.6个、35.4个百分点,且排位前移,尤其是规模工业排位前移13位。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金融存贷款增速下滑过快(与去年同期比分别下降17.6个、13.1个百分点)、工业增长存在隐忧、投资基础有待加强等,此外,从长远角度看我市产业结构仍需深度调整,新兴动能的发展还需大力扶持。

  1.工业增长存在隐忧。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以8.4%的增速排全省第1位,处于高位增长态势,但展望后期形势仍不容过度乐观:一是引擎企业后劲不足。一季度,长丰猎豹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8.4%,降幅比1-2月扩大6.3个百分点,处于领跌状态;烟厂产值增长60.6%,但据了解,该厂产值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其将全年生产计划调整集中至上半年,全年的计划总产量并无变化,因此,全年看烟厂能否保持高速增长还有待观察。二是行业增长差异明显。一季度,全市共有10大行业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业(4.5%)、医药制造业(3.9%)等行业增速较低,纺织业(-15.8%)、汽车制造业(-22.5%)则处于下降状态,对规模工业较快增长存在拉低作用。三是企业基本面欠佳。今年3月份全市新增入统工业企业仅3家,明显少于去年同期的12家。此外,一季度全市亏损企业有56家,比去年同期多13家。四是支撑指标冲高回落。一季度,规模工业的两大支撑指标未能延续1-2月的高位增长势头,全市工业用电量为9.02亿千瓦时、增长8.8%,增速比1-2月下降2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实缴税金2.19亿元、增长11.8%,增速比1-2月低35.2个百分点。

  2.投资基础有待加强。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一方面原因是受到宏观环境影响,一季度,全国投资增速为7.5%,与去年同期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全省投资增速为11.9%,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于我市自身原因:一是工业投资有待加固。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4.9%,增速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提高33.4个、12.9个百分点,明显扭转了自去年以来的持续低迷状态,但与周边市州比仍需进一步加固。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增速为22.9%。1-2月,部分周边市州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如:郴州(32.9%)、娄底(28.9%)、邵阳(24.7%)、怀化(16.2%)。二是民间投资仍需提振。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10.5%的增速好于1-2月,但与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比,仍分别低4.8个、2.3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增速为22.9%。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反映的又是经济发展的活跃部分,分量重且具有前瞻意义,需进一步重视。三是项目数量亟需提升。投资增长需要项目个数的支撑。一季度,我市5000万以上项目有431个,其中,新申报的仅有15个(比去年同期少89个)。一季度,全市项目中新开工项目为123个,同比下降49.8%,降幅虽比1-2月缩窄29.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快速下降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季度,全国GDP增长6.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进出口总额增长21.8%,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一季度,全省GDP增长8.0%,规模工业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进出口总额增长45.5%,发展态势稳中有进。一些先行指标,如全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1.5%、PPI同比上涨3.1%,也都给我们提供了稳定的增长预期,我市应进一步提振信心,把握良好机遇,巩固向好势头。

  1.做大做强规模工业。一是抓重点企业。今年以来,长丰猎豹产值连续下滑,且降幅持续扩大,从1-2月的下降32.1%到一季度的下降38.4%,应引起重视。二是抓重点行业。对增幅低于平均水平的食品制造、医药制造,以及负增长的汽车制造、纺织等行业开展调研,分析主要原因。三是抓重点指标。应加大对电力和税收调度力度,制止增速回落的势头。

  2.夯实投资项目基础。一是做好项目入库。加强部门协调,严格入库标准,彻底解决5000万以上项目入库新增数下降的问题。二是加快项目进度。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4.9%,但是,其中的本年新开工工业投资却下降79.5%,应着力推动项目开工。三是推动重大项目。事关永州发展格局的重大项目,需保持定力、持续推动、久久为功。

  3.强化企业升规入统。一季度,全市共新增入统企业4家,其中工业3家、住宿1家,相比于去年的25家明显减少。下一步,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市县区共振、部门协作的力度,深挖潜力、做实申报资料,推动企业升规入统,确保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全市发展成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翟昆华 胡建辉 肖飞鹰 钱盛发 郝鑫]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