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1-2月永州经济逆势前行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3-3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1-2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州市经济逆势前行、平稳起步,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分指标看,投资、进出口、内资、财政等指标均实现增长,在全省排4-6位之间,均属靠前;工业和消费出现下降,但降幅均小于全国全省,其中,消费降幅为各市州中最小,总体来讲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恢复有序有力。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考虑到疫情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冲击,全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一、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1.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春耕备耕有力开展。1-2月,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82.47亿元、增长3.0%,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粮食、蔬菜、柑桔、茶叶等主要农作物生产计划已初步得到落实,其中,粮食作物计划播种面积比去年略有增加。县区财政计划投入农业生产资金有所上调,市场农资储备准备充足,春季蔬菜产品市场充足供应、价格稳定,沙糖桔等部分滞销果蔬得到合力促销。总的来看,农业生产时节抓得紧,基本盘较为稳定。

  2.规模工业有所下降,重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8%,降幅小于全国、全省8.7个、2.6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6位。从企业看,10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014家开工生产,占比达94.4%,产值排前20的工业企业有11家保持增长,其中,零陵烟厂增长14.8%,祁阳海螺水泥、江华正海五矿分别增长9.7%、7.0%。从产品看,口罩生产从无到有,1-2月生产3万只,后期产能将进一步扩大,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智能手环2.4万台,光电子器件、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05.3%、38.8%和5.8%。基本原材料生产平稳,铝材、钢化玻璃、水泥产量分别增长39.5%、25.6%和6.3%。从匹配指标看,全市工业用电量5.34亿千瓦时,下降1.7%,增速排全省第4位,工业实缴增值税总额1.39亿元,下降16.1%。

  3.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国有投资增长较快。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增速快于全国、全省28.0个、11.9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总量占比超4成的国有投资同比增长24.7%,快于全部投资21.2个百分点,起到投资稳定器的作用,民间投资下降2.8%,低于全部投资6.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3.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6.5%,民生投资增长12.8%,工业投资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2%。

  4.市场消费明显下降,生活必需品维持增长。 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0亿元、下降12.4%,降幅小于全国、全省8.1个、1.0个百分点。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5.93亿元、下降1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77亿元、下降15.3%。按行业分,零售业降幅最小,餐饮业降幅最大。零售业收入93.32亿元、下降10.7%,批发业22.94亿元、下降14.4%,住宿业4.10亿元、下降16.4%,餐饮业9.34亿元、下降21.6%。按商品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8.4%、5.7%和12.0%。

  5.对外贸易逆势而进,内外引资不断加强。1-2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41亿元人民币、增长5.0%,增速快于全省1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13.61亿元、增长5.2%,进口0.79亿元、增长0.3%。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增长2.9%,排全省第10位。实际利用内资68.53亿元、增长18.7%,排全省第6位。

  6.交通文旅大幅下降,邮政电信增势尚好。从目前情况看,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范围最大、程度最深。1-2月,全市客运量下降29.5%,旅客周转量下降49.4%,旅游接待总人次下降71.4%,旅游总收入下降67.1%。但邮政和电信业保持了增长趋势,1-2月,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9.9%,电信业务总量40.54亿元、增长58.9%。

  7.财政收入有所增长,金融存贷基本稳定。1-2月,全市财政总收入28.08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省增幅9.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亿元,增长1.5%,高于全省增幅8.5个百分点。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97.19亿元、1620.31亿元,分别增长0.9%、13.5%,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主要困难

  1.工业方面:一是大部分行业同比下降。36个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8个。其中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行业降幅均超20%,医药制造业降幅达19.1%。二是近四成产品产量下降。117个大类产品中,46个产量出现下降,占比达39.3%。如,罐头产量1.2万吨,同比下降33.3%;铁合金产量1.7万吨,同比下降29.7%;鞋产量1381.1万双,同比下降5.8%。三是生产链条亟需保障。生产恢复过程迟滞、交货时间目前尚难以确定,较多订单将面临延误,尤其是出口行业的订单交付延误,可能面临更多后期损失。

  2.投资方面:一是项目复工工作量不足。虽然当前续建项目基本全部复工,但据调查,项目均为局部复工,复工工作量不足正常水平的50%,特别是部分重点项目进度较慢。二是房地产销售遇阻。疫情导致房产销售遇冷,打乱房地产企业的“高周转”模式,资金成为房产企业当前最大挑战,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9.45万平方、下降19.9%。三是匹配指标明显回落。1-2月,建筑业增值税下降11.9%,比去年同期回落26.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比去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四是后期增长压力较大。一方面,去年同期投资完成额仅占全年的4.6%,远低于序时进度,另一方面,今年共结转项目771个,同比减少67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结转336个,同比减少22个。

  3.消费方面:一是个体户开门营业率不高。因为消费者大量减少了外出,就算开门营业,也难免生意冷清,加之批零住餐业需要广泛接触消费者,且流动性更大,比工业或建筑业企业保障用工难度更大。二是恢复预计需要较长时日。虽然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但少出门、少聚集仍然是防控要求,因此,住宿餐饮业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而随着更多消费者选择线上消费,批发零售业也会受到更大的转型压力。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偏高。1-2月,全市CPI指数同比上涨5.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个、0.9个百分点,主要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2.6%,影响较大。

  三、工作建议

  1.坚定信心,加强形势政策分析和指标监测,争取变被动为主动。一是要加大对宏观经济走势关注力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和国内经济都遇到较大下行压力,比如国际油价大跌,美股4次熔断,国内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降。对此,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制度优势在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及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进一步坚定信心,提前谋划做好准备变被动为主动,加快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二是要加大对各级各部门政策的关注。比如,国家省市各部门为应对疫情推出财政金融、项目建设、用工保障等多方面支持政策,要结合自身实际把这些政策用好用足;三是要加强对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今年是GDP核算改革的第一年,基础指标从26个增加至40个左右,一方面,要做好规模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商品房销售面积、金融存贷款等旧指标的监测,另一方面,新增指标多涉及到服务业和劳动报酬,要做好这些指标的摸底测算,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牵头部门和具体责任部门,要保持工作主动,把握发展趋势,确保各项基础指标支撑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

  2.在精准稳妥推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化危为机,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眼当下,要继续加强防控物资保障供应,加大扶持企业力度,抓紧落实上级税费、社保和金融的支持政策,解决企业实际经营困难。着眼长远,要抢抓基础建设、公共卫生产业、招商投资、产品认证、劳动力回流等机遇,围绕发展规划,重点加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互联网和大数据、轻纺制鞋、新型材料、能源电力等8个产业链建设,以“135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做大的同时,走上智能化、现代化的道路。

  3. 在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的结合点上发力,逐步有效释放内部需求。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一是做好项目帮扶。特殊时期简化新开工项目的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特别是医药制造类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加快审批,促使项目尽早落地、尽早开工。二是做好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在加快永清广高铁、呼南高铁邵永段、永贺高铁、何仙观水库等项目的推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新基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抢抓宏观政策机遇,加快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方面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加紧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面的研究立项。三是把好市场消费恢复三个关口。把好生产关,将消费品质量、安全、健康放到第一位;把好经营关,实行分区分行业分级的差异化分类管理,尤其已恢复营业的消费场所,严防人群聚集;把好匹配关,努力实现消费供给恢复与消费需求恢复相匹配。四是推动实体经济线上化。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电子商务、区块链技术、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服务等行业进行三个一批,即引进一批知名企业,扶持一批本地成长性好的企业,引导一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转型,同时指导有条件的商贸企业,积极探索“社区代购+集中配送”,“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等便民保供新模式。

  4.全力保障企业和项目入统,准确反映发展成果。新增入统企业和项目是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的重要保证,但疫情可能造成申报进度放缓、企业申报延后达标、部分企业面临退库等问题,建议各级各部门将压力层层传导,一是加大企业培育。对照“四经普”资料,甄别筛选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企业,加大财政、税收等各方面扶持力度,促使尽快成长为符合“四上”标准的企业。二是关注结构调整和行业均衡发展。紧跟国家GDP核算体系改革,加大规模工业、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培养,促进全市二、三产业占比持续提高。三是抓实申报入统。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广泛宣传发动,准确把握入统标准要求新变化,扎实做好资料准备等基础工作,实现在库企业、项目数量动态平衡,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全力以及时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反映全市经济变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