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永州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今年以来,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扎实做好“六保”工作,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新兴动能成长壮大,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1.规模工业持续恢复,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增长较快。1-7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比上半年回升0.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3.5%、10.4%和8.6%。全市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14.7%,高于规模工业5.3个、12.5个百分点。电力指标支撑加强。1-7月,全市工业用电量2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比1-6月回升2.5个百分点。新增入统企业明显增多。7月份,全市新增入统规模工业企业21家,单月入统数量就超过上半年入统总量(14家),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拉动作用较大。
2.项目建设稳步加快,投资结构不断改善。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6%,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回暖明显。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4%,比全部投资高4.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57.3%,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增势较好。全市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6.4%、15.0%、8.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0.8个、9.4个、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投资分别增长45.6%、45.1%,分别高于全部投资40.0个、39.5个百分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7月,全市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个数比上年同期增加48个,投资完成额增长26.2%,比全部投资高20.6个百分点。
3.市场销售持续改善,消费新动能不断释放。1-7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26亿元,同比下降5.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零售住宿餐饮降幅收窄。1-7月,全市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0.9个、1.7个、0.4个百分点。汽车销售继续改善。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零售额下降1.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8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消费稳步增长。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6.3%、12.8%、11.0%。网络消费继续活跃。全市批发和零售业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到4.2亿元,增长29.3%。
4.进出口保持增长,内联引资小幅加快。1-7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3.95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出口99.85亿元,增长6.7%,进口4.10亿元,增长23.3%。全市实际到位内资260.81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9.41亿美元,增长6.5%。
5.财政收入有所好转,金融存贷运行稳健。1-7月,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2.66亿元,同比下降4.9%,降幅比1-6月收窄6.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完成44.84亿元,下降8.6%,非税收入完成27.82亿元,增长1.8%。财政总支出287.14亿元,同比下降23.7%。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61.04亿元,增长3.5%,比1-6月回落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1770.50亿元,增长19.9%,比1-6月高1.6个百分点。
6.社会民生保障有力,物价指数趋稳回落。截至7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4万人,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53.8%和85.9%,城镇登记失业率2.99%,保持在4.5%以内。1-7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7%,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1.7个、0.1个百分点。重点民生支出保障较好。1-7月,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17.9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9%。其中,住房保障、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26.6%、8.5%、4.5%。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1.工业后续增长动力不足。一是部分重点行业持续下降。如,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分别下降30.0%、5.2%、9.4%。二是停减产企业较多。1-7月,全市停产及退库保留基数企业50户,其中退库保留基数企业39家,留下25.51亿元的产值基数;减产企业31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03家,对全市工业增长有较大拖累作用。三是企业资金周转较为紧张。1-6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58.21亿元,同比增长39.1%,对企业正常运转有较大影响。
2.投资进一步回升难度较大。一是项目个数同比减少。即便7月新增入库项目155个,但项目总数仍比上年同期少295个。二是小项目投资形势堪忧。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部分中小项目推迟或取消原投资计划,1-7月,全市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36.6%,大幅低于5000万以上项目增速62.8个百分点。
3.市场消费活力仍显不足。一是石油销售恢复较慢。1-7月,占全市限上批零企业零售总额24.3%的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6.9%,降幅大于全市消费降幅1.3个百分点。二是餐饮业营业额降幅仍然较大。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0.4%,降幅大于全市消费4.8个百分点。三是交通旅游恢复程度有限。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综合旅游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0.2%、27.4%。1-7月,全市客运量同比下降47.1%,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41%。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下一步,要做好在长期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准备,大力推动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在稳步回升中,提高发展质量。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紧紧围绕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经济工作。同时,要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和申报入统工作,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好本行业企业情况,对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在财政、税收、融资、土地、水、电、气、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将符合“四上”规模标准的单位及时申报入统,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持续扩大内部需求。一是紧抓项目投资。要加大政策和资金引导,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激活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要抢抓宏观政策机遇窗口期,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快项目申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各项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二是深挖消费潜力。要千方百计努力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做好社会保障,奠定消费基础;积极落实各项消费刺激政策,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要大力培育线上消费为代表的新兴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3.夯实产业经济基础。一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10大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做好招商引资,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链聚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要科学谋划,加快发展特色园区,特别是要支持永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全市园区建设上台阶上档次。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引导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壮大,特别是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要落实落细金融、税收、房租等方面政策,推动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养老、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进一步复苏回暖,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