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永州经济稳定恢复向好
1-5月,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一核两轴三圈”建设,扎实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特点
1.规模工业稳中有升。1-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两年平均增长8.7%。一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增势强劲。37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增加值实现增长,18个行业增速超过20%;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8%、29.1%。二是重点企业形势向好。总产值排全市前20的企业中,有17家企业实现增长,合计增速达29.0%,科力尔、恒创新材料、华荣鞋业增速均达60%以上。三是匹配指标支撑有力。全市工业用电量23.32亿千瓦时,增长28.0%,排全省第1位,工业实缴增值税5.94亿元,增长44.7%。
2.项目投资平稳增长。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11.4%。一是国有投资引领增长。1-5月,占全部投资总额45.8%的国有投资同比增长40.8%,对全市投资起到有力带动作用。二是重点领域投资增势良好。涉农项目投资增长74.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9%;工业投资增长20.6%,其中制造业投资21.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1%,比上年同期加快10.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28.3%,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深入贯彻。三是重点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信息传输分别增长283.5%、80.5%、78.5%,大幅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3.内外贸易持续向好。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03亿元,同比增长27.7%,两年平均增长8.9%。一是吃穿用类商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吃穿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8亿元,同比增长52.1%。二是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5.3%、65.1%、39.3%,均快于全市消费平均增速。三是餐饮消费大幅回升。全市餐饮业营业额33.6亿元,同比增长36.2%,比上年同期回升50.4个百分点。四是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04.58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内联引资243.55亿元,增长35.2%;实际利用外资1205万美元,同比增长36.8%。
4.财政金融运行稳健。1-5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3.49亿元,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57.08亿元,增长24.2%。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80.32亿元,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2070.00亿元,增长11.1%;贷款余额1952.76亿元,增长13.5%,其中,中长期贷款1571.33亿元,增长13.1%。
5.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重点民生支出保障较好。1-5月,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51.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4.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农林水、教育、社保就业支出分别增长47.8%、11.4%、5.8%、2.9%。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8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1万人,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52.9%、77.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6%,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三是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二、主要困难
1.工业后续增长压力加大。一是当月增速明显放缓。5月当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7%,比4月、3月分别放缓2.7个、15.7个百分点。家具、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烟草、橡胶制品、食品等行业当月增加值分别下降50.5%、26.9%、26.5%、9.6%、2.7%,上述行业合计占全市的9.2%。二是企业产值下降面扩大。目前规模工业企业有257家累计产值负增长,下降面为21.1%,比1-4月扩大1.7个百分点,其中,烟厂5月产值下降26.5%。三是退库企业带来拖累。退库保留基数企业73家,带来28.64亿元的产值基数,拉低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4个百分点,随着去年基数的抬高,后期对全市工业的拖累会更大。
2.项目支撑能力依然偏弱。一是部分领域投资增长放缓。1-5月,占全市投资半壁江山的民间投资仅增长5.4%,比全部投资增速慢13.2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贡献减弱。全市10亿元以上的项目共39个,比上年同期少20个。5000万以上项目542个,虽然比上年同期多95个,但平均规模为3.93亿元,同比缩小1.16亿元,1-5月投资完成额增长16.6%,低于全市投资增速2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销售形势不佳。1-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4%,比1-4月下滑21.6个百分点。据了解,2、3、4、5月商品房网签面积累计增速分别为17.6%、0%、-3.1%、-6%,呈“高开低走”态势,且降幅不断扩大。此外,1-5月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9.91万平方米,已超过商品房网签面积11.41万平方米。
3.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一是批发业增速较慢。批发业占全市社零总额的16%,但仅增长26%,低于全市社零总额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商品销售增速缓慢。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7.2%,但仅增长16.5%,低于社零总额平均增速11.2个百分点。此外,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4.4%,为全市唯一下降的商品品类。
三、工作建议
1.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抓好中央和我省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轻纺箱包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坚持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强化精准高效招商,不断推动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二是加强创新引领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创新平台,提升园区企业研发能力,吸引培育集聚科研领军人物、企业家和各类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提升园区发展动能。特别是,做好永州(中国古巴)生物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争取建设成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三是加强企业调研帮扶。针对当前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不佳的问题,要进行深入调研,找出问题症结,“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开展精准帮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把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
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抓住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机遇,以湘桂铁路永州地区扩能改造工程、邵永高铁、永清广高铁以及今年前两次集中开工签约的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强调度和协调服务,促进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改善经济发展格局,增强产业增长后劲。二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和政策处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和投资效益,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领域,增强全市投资增长动力。三是增强重大项目储备厚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强以5G、智慧城市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以及我市重点发展产业链的投资力度,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投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解决重大项目贡献不足的问题。
3.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一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档升级汽车、家电、家居等实物消费,提质扩容服务消费,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增加优质教育、优质健康养老医疗服务、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等有效供给,大力培育和推进新消费增长点。二是适时开展促销活动。继续组织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瞄准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开展让利促销活动,积极推广直播带货、网红带货、智慧商店等新业态模式。三是强化保障提升消费意愿。强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社保等民生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做好居民增收文章,让城乡居民愿消费、敢消费。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