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科学应对国家稳中求进基调的政策微调,抢抓三个平台的政策机遇,力促较快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经济实现了平稳开局。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平稳
初步核算,1-3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34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4.4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11.34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37.59亿元,增长11.2%。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8%。
(一)农业生产开局良好。1-3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41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快于全省0.3个百分点,全省市州排名第2位。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4.2%、3.9%、4.9%、4.9%。全市春耕备耕形势看好,据调查,今年全市粮食生产计划播种面积将达200万亩以上,总产60万吨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0万亩、玉米60万亩、薯类50万亩、大豆10万亩。目前,各区县已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村、组,生产计划正在深入落实。农资储备较为充足,基本能满足市场供应。四个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仅永定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就达到了480个。其中,成规模的休闲农庄19个,休闲农业园区1个,民俗村4个。目前随着气温的回升,大部分农作物长势良好。
(二)工业经济低位回升。1-3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2.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4.6个百分点;但与1-2月相比回升6.7个百分点,生产形势开始好转。分区县看,发展不平衡,永定区、慈利县分别增长18.1%、14.7%,桑植县仅增长2.1%。分行业看,食品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3个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了34.1%、45.9%、30.8%。工业经济好转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企稳回升,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是企业开工率高。前3月,全市未开工企业只有湘雨太阳能和楚霸两家,而去年同期有17家企业没有开工生产。二是企业再生产扩大。1-3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01亿元,同比增长75.2%。
(三)旅游市场趋旺,过夜游客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来张家界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仍然较快增长,1-3月,全市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75.07万人次,增长17.4%。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3.86万人次,增长18.7%;接待过夜总人数218.19万人次,增长30.5%,较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23.97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92亿元,分别增长24.0%和14.0%。
(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1-3月,施工项目20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6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6个和64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0.7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城镇投资的主导地位加强,完成投资14.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70.5%,同比增长23.9%。分项目看,本年新开工中,3个计划投资上亿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21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25亿元。房地产开发市场投资不减,1-3月完成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30.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五)城乡市场较繁荣。1-3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亿元,同比增长15.8%,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拉动作用明显,1-3月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1亿元,同比增长1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成为带动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的主力军。梅尼超市1-3月实现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4%,新投资2000余万元的南庄坪店、土家妹超市今年元月开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慢。1-3月,全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4亿元,同比增长11.3%。消费热点突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3月,全市基本生活类、居住类、交通电器设备类、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分别增长24.6%、27.8%、25.9%、24.5%。
(六)财政金融稳健运行。财政收入增长快。1-3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27.2%,高于全国12.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2亿元,增长35.2%。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47亿元,比年初新增存款15.16亿元。主要是个人储蓄新增存款较多,支撑了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月末,个人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3.22亿元,是各项新增存款的1.53倍。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6.1亿元,比年初新增贷款8.03亿元。
(七)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3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3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1-3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222元,增长18.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八)物价涨幅回落。1-3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比指数103.2%,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虽然仍处于上涨水平,但累比涨幅在逐步回落。今年1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比上涨4.1%,与去年同期比回落1.1个点;1-2月上涨3.3%,回落2.4个点;1-3月上涨3.2%,回落2.5个点。
(九)民本民生继续改善。一是民生投入继续增加。1-3月全市财政重点保障各项民生支出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8.9亿元,同比增长41.4%;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54.2%。二是就业和培训人员增加。1-3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3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16人。职业培训1412人,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819人,创业培训1060人。三是参保人员增加。1-3月,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781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452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9.2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人数达21.74万人。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支撑经济增长的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进投资的大项目少。1-3月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106个,远远低于市州平均水平,且投资规模小,过亿元的大项目只有3个,很难满足我市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是工业项目少且产业集聚度、关联度不高。从一季度的运行情况看,全市工业项目严重不足,只有2家进入规模企业的笼子,没有大的项目投入,后劲不足。从工业布局来看,全市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关联度较低,企业之间缺少相互协作配套关系,产业内的龙头企业还没有起到对上下游和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建设依然滞后,无法满足企业满负荷生产。
(二)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一个是项目拨付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地方配套资金十分困难,资金缺口较大,工程不能按计划实施,造成一季度投资进度不够快。从一季度投资完成情况看,全市有90个项目还没有投资进度,占全部施工项目的34.9%。第二是融资仍然较难。从一季度银行发放贷款情况看,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发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仅比年初新增5.61亿元,同比减少3.68亿元。第三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建设领域的可操作性不强。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仍较多。从表面看,一季度规模工业增速不快是由于一季度雨水少和电煤供应不足,导致电力行业生产下滑,1-3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9%。深层次看,主要还是要素问题。剔除资金、项目因素外,主要还面临四个问题:首先,用地指标受限,部分项目无法落地。其次,企业生产环境不优,部分企业虽然已开工,但开开停停,生产率不高。第三,劳动用工紧张,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法招收到适合的工人,不能满负荷生产,如占生塑胶、平阳凯利等。第四,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生产压力大。
(四)节能降耗压力仍较大。今年1-3月,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2.4%。下降的主要原因既非结构节能,也非技术节能,主要依赖于用能大户产能的减少。开年来,桑梓火电厂因电煤供应不足等原因影响,2台机组只有1台运行,导致全市规模工业能耗总量下降12.5%,如剔除该企业的影响后,全市一季度能耗总量同比将上升26.2%。因全市能耗总量偏小,该企业能耗所占比重大,因而左右了全市的能耗速度的升降。后期如桑梓火电厂2台机组投入运行,能耗总量将大幅上升,造成节能压力。
三、全市后期发展形势仍然利好
从国际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见底,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市场低迷,加上西亚北非等国家政局动荡,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十分复杂严峻。据3月份英国共识公司预测,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是2.3%,欧元区是-0.3%,日本是1.9%,都比较低。一季度世界经济的复苏虽然在一些国家好于预期,但是总体来讲还是步履蹒跚,对我国外部需求的增长将带来较大的压力。从国内情况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长8.1%,尽管经济增速在回落,但仍处在合理适度增长区间,呈现出缓中趋稳、整体稳健的特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时增加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前瞻性、有效性的政策取向非常明确。加上今年是十八大召开之年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出现根本变化。具体到我市,三个发展平台的政策效应将得到逐步显现,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从旅游看,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将我市定位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旅游交通集散中心,有8条精品线路从我市首发,旅游经济增势强劲。从投资来看,争取项目的机遇加大,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大,加上一些项目的陆续开工,保障房建设的稳步推进,今年的投资还会保持较快增长。从工业看,进入二季度,雨水相对较多,有利于水电企业生产。从消费来看,今年居民收入在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也在稳步推进,居民的收入增长能力以及消费意愿较高,有利于保持消费的合理增长。
四、抓好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力。一是抓项目建设。对已开工的202个建设项目,集中要素,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加强工作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施工环境、资金等方面的难题,确保工程进度。当前,尤其是要集中力量推进华天城、贺龙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对已签约落地未开工项目,要搞好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尽早发挥投资效益。二是抓好项目的储备。认真研究综合旅游改革试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和政策,并加快实施步伐,精心策划一批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符合我市发展的大项目,进行科学包装,增加项目储备。同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项目笼子。
(二)做大做优工业蛋糕,提高工业支撑力。一是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继续实施项目建设新一轮的“320”工程。既20个新开工项目,20个竣工项目和20个储备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要不断健全完善园区项目准入、土地供给、人才引进、融资信贷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资源共享”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三是狠抓结构调整和技术管理创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此外,要做好协调工作,帮助达到规模的企业及时进入规模工业企业统计笼子,客观反映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三)抓高端旅游市场建设,提高经济效益。一是继续抓旅游转型。紧紧抓住国家综合旅游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加快旅游转型设施建设力度,尽早建成一批形成链条的旅游产品,为旅游业的加快转型提供平台。二是抓高端旅游营销。切实转变观念,抓好商务会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高附加值项目营销,着力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三是抓旅游服务。要树立服务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创造安全、规范、有序、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着力破解资金瓶颈,促进生产和建设持续推进。一是强化信贷支持。加快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体现“四化两型”建设发展要求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设施、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二是创新融资方式。下大气力解放思想,加快推进BT、BOT等融资模式的广泛应用,有效缓解财政压力。三是加强资本运作。充分发挥现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强化资本运作,提升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筹集更多的资金。四是抓招商引资,招好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破解项目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强力推进与世界500强联姻,与大型央企对接,加快促成一、二个战略投资大项目落户我市。
(五)高度关注房地产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要开设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精准执行金融调控政策,各相关方面要认真落实为房地产行业服务的措施,依法征用土地,规范拆迁行为,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六)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一是抓好农业生产计划的落实。二是抓结构调整,扩大城市、生态、品牌和旅游农业的生产规模。要积极引导郊区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四个农业,同时要对现有的四个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整合,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争取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应。三是抢抓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机遇,全力推进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项目建设。四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闲置和撂荒耕地集中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人手中,严格控制耕地撂荒。五是提前做好防汛抗旱的有关准备工作。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