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加快推进慈利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4-2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近年来,慈利县始终高举新型工业化大旗,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强劲发展,慈利县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为慈利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条件已经具备,优势逐步显现

  近年来,慈利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产品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了龙头企业为主,辐射带动中小企业向产业化、特色化的格局。

  (一)规模总量跃上新台阶。2012年,慈利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 63.44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工业增加值23.98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税总额 3.48 亿元,同比增长4.9%。慈利县工业园被批准省级工业集中区,2012年进入工业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68%,同比增长2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25.232.642.2发展到2012年的17.535.247.3,这表明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慈利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以工业为主导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经济结构逐步改善。慈利县立足“工业强县”和矿产资源的优势,抢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战略产业向战略投资者靠拢,全力引导和培育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电力、矿冶、食品和鞋业四大特色产业已初步形成。2012年全县四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分别为18.14%10.64%14.94%7.1%

  (三)工业投资高位运行。慈利县积极优化大环境,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开发和引进,实现优势资源与优质资本成功对接。2012年全县共实施技术改造及新开工工业项目49个,比上年增加11个项目,完成工业投资达到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张家界恒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将为慈利县工业经济提速带来新的空间。

  (四)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12年,全县工业平均产销率达到99.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48亿元,增长4.9%,提供就业岗位10337人,较上年增长14.8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受县政府表彰的42个纳税大户,工业企业有16家,位列榜首;全县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有8家,湖南澧水公司江垭水电站、湖南博联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慈利县电力局、慈利县电力公司、湖南新华茶林河水电开发公司、湖南湘慈爱依斯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电力企业纳税都在千万元以上。主导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成为拉动全县工业经济上台阶的重要支柱。

  二、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瓶颈有待突破

  近年来,慈利县工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建设工业强县的目标相差甚远,与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目前慈利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12年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占35.2%。慈利工业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骨干企业、优势企业较少,产业集中度不高,特别是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能带动财政快速增收和扩大就业的工业项目特别少,在省、市产业布局中占主导地位的重大项目更少,工业发展后劲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资金、技术、人才缺乏。新型工业化是改变以往发展工业的思维定式,对已形成的工业框架体系改造、重塑、优化、升级、合理布局的过程,所有这些方面都集中体现在资金、技术、人才问题上,这些恰恰又是制约慈利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发展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大量资金,县级财政用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十分有限,企业普遍却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许多企业技术改造、新上工业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付诸实施,加之一些招商引资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都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加快发展。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83%,轻工业只占工业总产值的39.17%;二是高耗能、资源型工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少。全县拥有高新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仅有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4.76%。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企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发展的环境压力增大,且这将影响工业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扩张。

  (四)核心竞争能力不强。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仍然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不多,缺少拳头产品和主打品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少,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较低,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12年全县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张家界恒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而其他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科研人员,没有科研投资,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大众化,缺乏新特产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对策探讨

  前几年,慈利县主要依托“洼地效应”吸引企业扎根集聚,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集群效应,工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价格上扬,资源不断减少,工业成本不断增加,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已无发展优势。我们必须结合慈利县的实际,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工业富县、工业强县”的战略思想,工作重心向工业倾斜,生产要素向工业聚集,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聚集和科技进步为支撑,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大力实施富民强县战略的主攻方向,不断扩大企业总量,提高企业质量。一是抓好投产项目实施。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使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一批规模企业成长为大企业;认真抓好资金、电力、运力等生产要素调度,切实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二是抓好成熟项目开工建设。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和前期工作已完成的项目,认真落实土地、资金、环保等建设条件,促其早日开工建设,形成生产能力。三是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开展银企合作,不断加大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开辟企业融资新渠道;大力吸引民资,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争取小额贷款等各种扶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四是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围绕节约、降耗、减排、节约用地等目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加快发展良性循环经济。

  (二)着力扩大招商引资。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观念,有目的、有重点地主攻战略型、加工型、资源型项目,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根据当前产业转移中“大企业带着小企业走、大资本带着小资本流”的规律,进一步开阔思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务求在引进战略投资企业上有较大突破。二是突出抓好资源招商。充分发挥慈利县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一批资源开发加工型企业。三是突出抓好活动招商。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项招商活动,在沿海发达地区自主开展适度规模的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签约项目的跟踪力度,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提高招商引资的工作质量。

  (三)着力夯实发展平台。工业园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载体。要围绕大招商、招大商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落脚和聚集的主要平台。按照规模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要求,引导项目向工业园集中。抓好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壮大现有园区企业,推动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真正做到引进一个、招来一群、带动一片,使整个园区建设不断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三是努力突破土地“瓶颈”制约。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充分利用非基本农田和存量土地,加大荒山、荒坡和丘陵岗地开发力度,拓展园区面积,增加工业用地规模。

  (四)着力加强全面创新。慈利县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把科技优势、竞争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创新,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形成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开发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管理、传统管理向市场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转变,向管理要效益,增强工业企业扩张能力。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张鹏震]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