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慈利县非公有经济投资强劲上扬
随着慈利县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者信心明显增强,投资创业热情高涨,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在慈利县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慈利县得到涌流,慈利县已经成为百业竞相发展的投资热土。非公有经济一路高歌,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力军。2012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非公有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5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 51.91 %,增长29.58%。
一、2012年慈利县非公有经济投资的特点
(一)非公有经济投资总量不断扩大,主体地位在显现。2012年,慈利县非公有投资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8%,高出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58个百分点,比公有经济投资增速高出8.58个百分点。非公有投资额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51.91%,比上年同期提升2.22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非公有投资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的主体地位正在显现。
(二)股份制、有限责任制和私营企业成为非公有经济投资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慈利县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创新非公有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慈利县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经济投资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非公有投资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股份制、有限责任制和私营企业三大经济形式领跑全县非公有经济投资。2012年,全县股份制、有限责任制和私营企业分别完成投资6.08亿元、7.02亿元和7.05亿元,占全县非公有经济投资总额比重分别26.04%、30.06%和30.19%,成为非公有经济投资的主力军。
(三)非公有经济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二、三产业投资仍然强劲。2012年,慈利县非公有投资遍布国民经济各大领域,市场经济特征非常明显。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22.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97亿元,同比增长37.5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67亿元,增长35.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28亿元,同比增长14.29%,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7.64亿元,增长92.1%。非公有投资仍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房地产开发业投资最为活跃。
二、慈利县非公有经济投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非公有经济投资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已占全部投资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行业垄断及投资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非公有经济投资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成为影响全县非公有经济投资继续发展的瓶颈。
(一)非公有经济投资项目少,规模不大。虽然近几年慈利县非公有投资增长较快,但投资项目量总体较小,大项目和重大项目不多,投资总量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差距。2012年,全县非公有经济投资项目65个,其中 5000万以上的只有6个,完成投资4.4亿元,占全部非公有经济投资的18.84%。
(二)非公有经济投资产业层次低。慈利县非公有经济投资虽然在整体上有所发展,但在整个行业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2012年,全县非公有经济投资虽然遍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这两大行业上,而在部分行业投资较低,尤其在科技、旅游、教育和新兴服务业等产业投资力度不大。
(三)非公有经济投资技术含量不高。慈利县非公有经济投资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尤以制造业领域最为明显。资源型项目居多,高科技型项目偏少。2012年,全县非公有经济投资在制造业领域共完成7.67亿元,而这些投资多半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能耗高的传统制造业领域。
三、慈利县发展非公有经济投资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非公有投资领域。一是加大对非公有经济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民间的信用担保服务机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间投资融资困难。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要加大对非公有企业的信贷投入,疏通民间投资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二是尽快建立支持民间投资的信用担保制度;三是大力培育发展资本市场,拓宽非公有投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四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行业垄断,放开一批领域的经营权,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可采取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打破部门垄断,采取政企分开、取消特殊优惠等措施推向市场,使非公有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经营权。
(二)鼓励非公有经济投资进入多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服务业、科技产业、旅游等产业,加大对文化、服务、科技、旅游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投资。
(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要抓好政策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那些明令禁止的政策要坚决予以取消,对已经过时的要及时予以废止,对不合时宜的要抓紧修订完善,尤其是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方面,能放宽的放宽,能优惠的优惠。一定要抓好政策落实,在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招商、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的支持。二是要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进入事业领域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的政策环境。三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净化规范招投标市场。要严惩招投标市场舞弊行为,培育健康的招投标市场。
[供稿:慈利县统计局张鹏震]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