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市经济发展及投资对GDP贡献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旅游动机明显增强,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张家界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让人们享受了精神食粮,更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与同类型的黄山旅游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稳定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下,黄山经济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张家界。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张家界市和黄山市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及投资对GDP贡献的分析,试图探讨张家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旅游城市简介
张家界市,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2区2县。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闻名于世。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0.2万人,城镇人口61.74万人,城镇化率41.1%。其中武陵源区常住人口5.96万人,城镇人口3.73万人,城镇化率62.5%。
黄山市,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现辖3区4县。黄山风景区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五绝”。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5.3万人,城镇人口60.07万人,城镇化率44.4%。
二、张家界市与黄山市经济发展差距
(一)经济规模差距
1、从经济总量看,张家界市生产总值低于黄山市,黄山市经济增速赶超趋势明显。2008-2011年,张家界市生产总值比黄山市分别低66、64、67、81亿元;经济增速(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黄山市分别高1.2、2.2、1.4、1.5个百分点。2012年,张家界市生产总值339亿元,比黄山市低86亿元;经济增速11.6%,与黄山市持平。
2、从人均GDP看,张家界市低于黄山市,但年均增速略高于黄山市。2008-2012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张家界市人均GDP由12337元迅速增长到22658元,与黄山市的差距由4530扩大到8794元;年均增速17.3%,高于黄山市0.65个百分点。
3、从产业结构看,张家界市近年一直呈“三二一”结构,黄山市由“三二一”结构转变为“二三一”结构。张家界市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7.1:23.3:59.6调整为2012年的12.4:25.2:62.4,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9、2.8个百分点。黄山市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3.7:39.5:46.8调整为2012年的11.4:46.3:42.3,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4.5个百分点。
4、从工业发展看,张家界市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效益低于黄山市。2012年,张家界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占GDP的比重20.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7%,拉动经济增长2.75个百分点。同期,黄山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比张家界市高81.8亿元),占GDP的比重20.8%(比张家界市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3.7%(比张家界市高25.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
(二)旅游经济差距
1、从旅游接待规模看,张家界市增速不稳定,2013年上半年黄山市已实现反超。2012年,张家界市全年景点接待游客3590万人次,高出黄山市129万人次;同比增长18%,增速低于黄山市1.2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张家界市累计接待游客1166万人次,比黄山市少606万人次;同比下降9.5%,增速低于黄山市13.1个百分点。
2、从旅游总收入看,张家界市一直低于黄山市,且张家界市增速波动较大,而黄山市相对较为稳定。张家界市旅游总收入由2008年的83.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09亿元,年均增长18%。同期,黄山市由141亿元增长到303亿元,年均增长22.3%。2013年上半年,张家界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8.8亿元,比黄山市低79亿元;同比下降3.9%,增速比黄山市低9个百分点。
3、从游客消费看,张家界市游客平均人次消费[1]远远低于黄山市。2008年,张家界市全部景点游客平均人次消费497元,比黄山市低285元;到2012年,张家界市游客平均人次消费仅增长9元,与黄山市的相差近300元。
4、从核心景区看,武陵源核心景区接待规模大于黄山风景名胜区,但增速低于黄山风景名胜区。2008-2012年,武陵源核心景区和黄山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游客分别为3279万人次、1491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4.1%和8.1%。2013年上半年,武陵源核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比黄山风景名胜区高76.7万人次;同比下降21.3%,增速比黄山风景名胜区低14.6个百分点。
(三)投资引资差距
1、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张家界市投资总额小,仅占黄山市三成左右。张家界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由2008年74亿元上升到2012年170亿元,占黄山市的比重由29.7%上升为38.2%。2008-2012年,张家界市累计投资总额622.5亿元,仅占黄山市的33.1%,年均增速为21.9%。2013年上半年,张家界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8亿元,为黄山市的32.9%。
2、从招商引资看,张家界市外引内联力度与黄山市差距较大。2008-2012年,张家界市累计实际到位内资和外资分别为134.6亿元、1.86亿美元,同期黄山市为1527.5亿元、8.97亿美元,分别是张家界市的11.3倍、4.8倍。2013年上半年,张家界市实际到位内资19亿元,与黄山市相差281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比黄山市低6.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0.38亿美元,与黄山市相差1.06亿美元。
(四)人民生活差距
1、从居民收入看,张家界市落后于黄山市,与黄山市的差距不断拉大。2012年,张家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1元,比黄山市低5567元,差距比2008年扩大了33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4元,比黄山市低4587元,差距比2008年扩大了2371元。张家界市2008年农民人纯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7617元,到 2012年相差11067元, 城乡居民收入差不断扩大。
2、从居民消费看,张家界市生活水平低于黄山市,农村居民消费仍以吃住为主。2012年,张家界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90元,比黄山市低2868元,差距比2008年扩大了1177元;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490元,比黄山市低759元,差距比2008年扩大了40元。张家界市农村居民消费中有一半主要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仍以吃住为主。2012年,农村恩格尔系数48.1%,比黄山市高2.3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差距
1、从地方财政看,张家界市总量和增速均低于黄山市。2008-2012年,张家界市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8亿元,年均增长23.5%;黄山市累计完成170.1亿元,年均增长33.8%。2013年上半年,张家界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亿元,比黄山市低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慢于黄山市7.2个百分点。
2、从金融市场看,张家界市要素保障后盾没有黄山市雄厚。截止到2013年6月底,张家界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6.1亿元,比黄山市少328亿元;贷款余额277.5亿元,比黄山市少176亿元。其中2008-2012年,张家界市累计新增存款214.5亿元,比黄山市少增194.7亿元;累计新增贷款144.5亿元,比黄山市少增138.9亿元。
三、投资对GDP的贡献与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支出法计算由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三部分构成,也就是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固定资产投资不属于国民经济行业,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进行GDP核算,而是通过建筑业等行业的间接核算来反映对GDP增长的贡献。由前文分析可知,张家界市与黄山市在投资引资方面差距较大,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扩大再生产、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张家界市和黄山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影响。
(一)投资和GDP呈正相关关系,黄山市相关系数高于张家界市。从2010年到2012年投资与经济增长速度比较来看,两市GDP增速与投资增速趋势同步。即当投资增速上升时,GDP增速也呈现上升;投资增速趋缓时,GDP增速也相应回落。从投资波动和经济波动的对比来看,投资波动的幅度大于GDP波动的幅度。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GDP增速的相关系数来看,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黄山市的相关系数大于张家界市。
(二)张家界市投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黄山市差距较大。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是指一定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定量指标。近五年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张家界市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008年的40.2%上升为2012年的50.2%,年均投资率为48.9%。目前,投资在张家界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与黄山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黄山市固定资产投资率由2008年的106.7%下降到2012年的104.8%,年均投资率为116.8%,比张家界市高出67.9个百分点。
(三)张家界市投资拉动作用大于黄山市,但投资弹性波动较大。投资弹性系数,是指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比,反映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2012年张家界市投资弹性系数分别为:0.79、0.26、0.52、0.70、0.61,年均GDP投资弹性系数为0.58,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大约增长0.58个百分点。2008-2012年黄山市投资弹性系数分别为:0.48、0.41、0.38、0.49、0.57,年均GDP投资弹性系数为0.47,即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大约增长0.47个百分点。从近五年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黄山市,但投资弹性波动较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稳定。
(四)张家界市投资对地方政府收入影响略大于黄山市。投资政府收入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政府收入的指标,是财政收入增加额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2008-2012年,张家界市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收入系数分别为0.0223、0.0224、0.0188、0.0277、0.0252,年均投资政府收入系数为0.0233,即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可新增加233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同期黄山市投资政府收入平均系数为0.0223,即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可新增加223万元的地方财政收入。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张家界市和黄山市国土面积和城镇化率相近,都拥有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的山岳型景区,但在经济规模、旅游经济、投资引资、人民生活、财政金融等方面,张家界市与黄山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经济不景气年份,黄山市经济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张家界市,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灾难年,黄山市旅游经济依然保持增长之势。缩小与黄山市经济发展差距,增强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活力,主要建议如下: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产协调发展。从产业结构分析看,张家界市第一、二产业比重偏低,三产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效益低、旅游经济抗风险能力低是张家界市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要提高农业产值比重,综合利用好各类农村奖励政策,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要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壮大工业规模,提高工业经济效益。要加快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充分抓住“自由旅神”产品机遇,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旅游经济增长瓶颈。
(二)加快招投融资步伐,提高投资经济效益。通过对比分析两市投资对GDP的贡献与影响,得出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快马”,且投资对张家界市经济的影响大于黄山市。张家界市要着力推进项目投资进度。新建项目要尽快开工,在建项目要尽快完工投产,对规划项目提前启动前期及手续办理工作。建立督促检查、跟踪调度制度,及时跟进项目建设情况。要加快旅游资源招商投融资步伐,拓宽引资渠道,促进资金流加速向张家界汇聚。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第一、二产业投资比重,遏制房地产过快增长势头,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实现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游客消费水平。从游客消费看,2012年张家界市旅游接待人次高于黄山市,但游客平均人次消费远远低于黄山市。张家界市在抓旅游接待规模时,要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游客消费水平。如今,人口增长率较低,游客市场总体数基本不变,如果单纯追求游客数量,而不注重服务质量让游客再返张家界旅游,从长远看,旅游市场将饱和,游客数量也将急剧下滑。因此,张家界市要着力提升接待能力和吸引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利用好景区内的住宿和餐饮,提升游客消费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经营行为,增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质量。要在产品上做文章,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让游客感受到吃在张家界,乐在张家界,吸引游客再次来张家界游玩。
(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人民生活看,张家界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且城乡居民收入均低于黄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张家界各级政府要突出围绕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抓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对水利工程、道路交通、村镇改造等与城市建设配套设施的投入。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保障水平。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土地征用收益分配政策要适当倾向农民,使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同时落实好农民就业培训基金。
[1]本文用旅游总收入与接待总人次之比来反映游客平均人次消费情况。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李爱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