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民生大幅改善 加速实现全面小康梦
2013年,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把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政策落到了实处,并及时出台惠民富民地方政策,城乡居民付出艰辛努力,大幅改善了生活质量,加快了实现全面小康生活梦的步伐。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82元。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6580元和5669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5%和11.0%。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7864元。居民收支实现双向增长,成为提高生活水平的坚实基础。
一、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消费倾向逐渐增强
传统的消费观念,正日益受到来自现代消费观念的冲击,农村居民消费观快速向城市居民消费观转变,城市消费观逐步向现代消费观转变。无病早防、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节假日家人一起外出“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的消费观念、家政社会化服务的消费观念和做操、按摩、美容以及唱歌、跳舞等消费观念已经为更多的居民所接受。中等及其以上收入的城镇家庭居民消费观念逐步向发展型与享受型转化。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步变化,促进消费倾向大大提高。
表(一)显示:2013年,张家界市居民消费倾向达到79.6%,比上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74.1%上升5.5个百分点。全市社会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居民逐步消除后顾之忧,比往年更舍得花钱,实现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区县也是如此,永定和武陵源两区居民人消费倾向分别达到80.6%和73.6%;慈利和桑植两县的居民消费倾向分别达到84.1%和69.0%。部分居民还通过信贷方式实现某些超前消费,对暂无支付能力的某些大件商品和贵重商品通过贷款实现消费,敢于且善于“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013年,居民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8.6%。
二、文教娱乐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表(一)显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等成为拉动全民消费的中坚力量。2013年,居民在人均消费总支出中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达到934元,比重上升到12%。分别比上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了1个和6个百分点。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102元、1118元和584元,比重分别上升到10%、12%和14%;慈利县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达到1002元,比重上升到14%。慈利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论是对于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均占据重要部分。因此,全市居民生活已从生存型到发展型逐步向享受型消费结构转变。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快速上升。用于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消费迅速增长;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推广,城镇居民健康观念不断更新,“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推动了城镇居民保健支出的迅速增加;城镇居民持续旅游热,旅游消费增长较快;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对精神生活越来越重视,通过爬山、钓鱼、跳舞、游园、聚友、听歌、聊天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来充实业余生活;信息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居民“网购”主以非食品消费迅猛增长等,多成因逐步达到享受型消费多样化,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消费层次大大提升
表(二)显示:2013年,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4%,比上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近6个百分点。在全省市州中是最低的,分别低于武陵山片区邵阳市7.2个、怀化市7.6个和湘西州3.1个百分点;还不同程度地低于其他所有的地级市。
⒈全民消费重点彻底从重视食品量的消费中淡化出来,充分体现食品支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一是食品消费质量大提升。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特色、营养食品。在常规消费的近300个食品中,特色营养食品就有100多个,新配制、新包装、新花色、新口感等新品种有30多个,是以往各年不可比拟的。二是从主食向副食倾斜。各大众化食品消费逐渐减少,营养型、保健型、方便型和新型食品备受欢迎。粮食、烟酒消费量持续减少,而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干鲜瓜果等消费量增长,形成主食比重下降、副食比重上升的规律。三是讲究精、鲜、新。精制食品大受居民青睐,豆类、肉类、蛋、瓜果、鲜乳等制品消费量大幅增长。城镇居民纷纷购买烤厢里的蛋糕、面包,蒸笼里的包子、馒头,火炉上的烤肉串、烤鸡腿等边做边卖的新鲜食品。不但关注新上市食品,甚至使之由试买发展到热买。四是在外就餐人员越来越多。为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追求效率、珍惜时间成为不少市民的生活信条,在外吃早餐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在酒店用餐逐步成为一部分居民欢度节假日、招待朋友的一种方式。
⒉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持续上升,大幅提高消费层次。一是居民消费走向多元化、高级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必然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全市城乡居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文教娱乐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并由单一的低层次向多元的高层次发展。大部分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已悄然向高层次的发展型、知识型及智能型发展。二是民消费倾向自主性、积极性。相比传统消费,数字化信息时代以其快捷、便利、互动为优势,大量丰富免费的文娱资源对城乡居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新媒体赋予了弱势及少数群体话语权,让群众能够表达真正的想法,对于权威不再噤若寒蝉。消费者可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消费,可以自主发表意见,参与评论。想不想消费、愿不愿意消费都在城乡居民的主动支配下进行。三是居民消费趋向科技化、网络化。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推动下,传统文化消费方式受到挑战,高科技、网络化消费成为快速扩张的新市场。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普及,最新的娱乐资讯、新闻动态、最新的电影、电视、游戏等,无疑与网络、电脑、手机、电子设备等新媒体、新技术分不开,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出高科技趋势。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充分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改善。
四、住房面积居全省之首,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表(二)显示:2013年,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已扩大到49.6平方米,居全省市州首位。分别高于武陵山片区邵阳市12.9、怀化市16.5和湘西州19.8平方米;也均高出省内其他所有地级市。居民住房正由“追求生存数量型”→“安居稳定型”→“舒适享受型”这一顺序逐步升级转型。特别是市城区,一方面,家庭节能环保住房需求渐成趋势。不少新住房体现节能环保的因素,也有在旧住宅中采取节能措施的,较多的是通过把平房顶改成坡屋顶,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另方面,住房文化需求逐步满足。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部分城镇居民对现代居住文化产生了新的追求。作为体现城市文明重要内容的现代居住文化,展示着一个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发展历程,正在成为提高居民生活的至高品质。开发商在住宅的结构、功能、人文、生态环境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使其更适应优良人居环境的要求。当前更多的城镇居民对居住条件充分表现在对居住面积与质量、居住功能与结构、住宅样式与生态环境、亲情主义与邻里素质和物业管理与多种服务的追求上。三是低收入家庭陆续享有了新住房。市委、市政府逐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廉租房等。全市全体居民住房条件均有较快、大幅的改善。
五、基尼系数低于全国水平,收入差距紧靠合理区间
表(二)显示:2013年全体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469,刚好与实际操作警戒线为0.45相吻合,可见,全体居民收入差距紧靠合理区间。与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0.473比,小0.0261个点。与本市近几年比,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均有下降,其收入差距也呈缩小趋势。另外,从201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差距也由上年的3.69:1缩小到2.92:1。
六、措施有力政策给力,加快实现全面小康梦
措施有力。从全民来说,一是加快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工作经常化,不断提高在岗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艺水平,向生产第一线输送合格劳动力,向乡镇企业输送中、高级业务骨干;培养了新一代企业家;抓好学校的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全民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沉重的人口负担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大力发展家庭经营。创业主体不断增加,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家庭经营收入得到快速增长。三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就业新增人数分别达到1.02万人和1.67万人,加速提高全民工资收入水平。四是投资理财逐步成为居民收入新的重要来源。如慈利县,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39.3元,同比增长82.4%,其中,其他红利收入人均达到605.2元,对财产性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2.1%。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上年同口径对比增长幅度也达到50.0%,开辟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新来源。
政策给力。从政府来说,2013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及时出台鼓励创业、增收的地方政策,进一步加大惠民富民政策力度。提高农村粮食直补、农机、家电下乡等涉农补贴;帮助扶贫对象48500人发展生产;鼓励农户采取以土地入股、出租土地经营权等方式,推动土地有效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效益;通过制定就业扶持政策,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发挥促进就业的作用;为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在创业、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降低经营成本,扩大收入来源;规范津补贴政策,部分人员津补贴和绩效考核工资得到增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标准,2013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基本养老金分别提高20.5%和10%,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253元和112元;逐步解决劳动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居民消费占国民消费的比例;在二次分配中,进一步加大民生的投入,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调整政府公共政策,确保政策的公平公正,改革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逐步解决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制度上的不公平因素,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持续加强对公权力的约束和监督,遏制“灰色”现象,反对腐败行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加快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加速解决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目标的社会等具体问题。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杨祚星]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