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风雨兼程 春华秋实

——张家界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3-0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二五”时期,是张家界市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很大、面临挑战很多、转型任务很重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效应凸显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一系列严峻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的总目标,全面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及“1656”行动计划,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旅游品牌声名远播、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和生态文明稳步推进的新局面。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这五年,是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实现了“三量齐升”。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7亿元(现价),是2010年的1.8倍,五年年均增长10.2%;均量也实现新突破,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452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558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21.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5.7亿元,总量在5年时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速高达17%  

  这五年,是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五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2.24:24.3:63.7调整为2015年的11.6:22.8:65.7,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一是旅游转型步伐加快。特别是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异军突起,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魅力湘西》等为代表的文化品牌赋予张家界旅游新的内涵,“白天赏美景,晚上看大戏”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在张家界的消费理念,同时碧桂园凤凰、禾田居、华天等高星级酒店群相继建成,开发推出的12条户外精品路线为旅游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二是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市经济开发区展现出新城风貌,入园企业达65家,慈利和桑植工业园跻身省级工业集中区,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7%,特别是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增加达到39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32.5%。三是现代农业稳步推进。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增速与益阳并列全省第1位。随着农业“523”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以城市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和品牌农业为主的时鲜蔬菜、牛奶西瓜、金秋梨、优质桃、菊花芯柚和蓝莓等优质果蔬种植等现代农业渐显雏形,创建了“新合”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区等十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大鲵和蔬菜两个产业快速崛起,新发展标准化农产品基地30万亩,农民合作组织102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

  这五年,是全市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0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96亿元,年均增长19.6%,快于GDP年均增速9.4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一是城市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5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5亿元,以“提质澧水两带,打造新城两区”为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城市道路49公里、桥梁4座、小街小巷179条,配套完善地下管网217.2公里,新建防洪堤18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7平方公里,“三化三改”工程深入推进,改造提升城市绿地178.3万平方米,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四基工程”深入推进,实施农村通畅工程1470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水泥路和柏油路,区县和乡村公路骨干网络全面形成,同时,整修各类排灌沟渠985公里,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79座,脱贫攻坚和新农村示范村创建显见实效。

  这五年,是全市旅游品牌声名远播的五年。一是旅游市场持续火爆。2015年,全市景点接待旅游人数,境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5075万人次、334万人次和341亿元,总量分别是2010年的2.1倍、2.3倍和2.7倍,其中,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速均创2005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水平,旅游市场呈现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旅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武陵源核心景区、天门山、大峡谷、老道湾等一批景区实施了提质改造,碧桂园凤凰酒店、禾田居、盛美达等一批高端休闲酒店建成营业;维港十字街、回龙路地下商业街、溪布街等商业街区建成运营,大大提高了旅游承载能力。三是旅游营销推陈出新。张家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天门山晋级为国家5A景区,张家界地貌成为新的又一块名片。推出了世界翼装飞行锦标赛、国际乡村音乐周、中国国际森保节和阿凡达哈利路亚原型山等国际影响力的新营销新事件,成功跻身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荣膺2013年度全国智慧旅游城市、2014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2015年度最受欢迎入境旅游目的地等荣誉。同时,精心策划和包装打造了“户外天堂张家界”15集大型户外旅游电视系列纪录片,张家界的世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在国际国内进一步深入人心和声名远播。

  这五年,是全市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五年。10大类63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等要素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医药、文化、教育等社会领域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旅游体制束缚有效破解,武陵源核心景区实现了区处合一,大旅游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开通了张家界海关,实现了对外国籍飞机全面开放,建立了20个国际航点,实现了对台定期直航和台胞落地签证,开通了张家界至台湾、釜山定期直航,新增了张家界至合肥、珠海航线,航空口岸入境旅客成倍增长,与13个外国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33691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6665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6.8%20.5%,均超规划预期目标。

  这五年,是全市民生民本持续改善的五年。一是居民收入增加。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473元和7094元,分别较2010年增加6768元和342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3.46缩小为2015年的2.75。二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7%100%,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为95.6%,平均预期寿命76.3岁,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2.02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1%,以上指标均提前实现2020年小康考核目标。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5379套,改造棚户区16120户,农村危房改造39108户。张家界航院、市一中搬迁,市技校和旅职实施整体搬迁,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面消除,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三是安全生产和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二五”以来,全市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人以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左右;社会综治扎实有效,荣获“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优秀地市”。

  这五年,是全市生态文明稳步推进的五年。作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张家界市积极推进生态市创建、绿色张家界和“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六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地表水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79.3%,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定考核目标,武陵源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了环保事故“一票否决制”,把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垃圾治理和全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试点,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村镇300多个,全市也跻身全国首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行列。

  二、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工业生产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当前全市工业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一是销售市场持续萎缩。目前,我市有30%以上的规模企业存在订单少、销售不畅等问题。比如某大型水泥企业,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旺,水泥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已由年初420-440/吨降至年末的300-320/吨。二是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困难,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制约了产能的顺利扩大。三是企业入规增长乏力。2015年全市虽有28家成长性企业入规,但同时又有17家规模工业企业被移出规模名录库,企业入规实际仅增长11家,工业增长的载体支撑不明显。

  ()楼市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为解决楼市去库存化问题,2015年央行先后五次降息降准,全国大部分地区房屋贷款和购房政策均大幅放松,但对我市而言,政策效应还尚不明显,楼市的刺激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201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1.4亿元,同比下降46.5%,降幅较2014年扩大32.9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50.3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7%;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积达5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楼市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

  三、“十三五”时期工作打算

  “十三五”时期,是全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的决胜阶段。全市上下务必主动适应新常态,精准把握新形势,积极抢抓新机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贯彻落实。

  (一) 突出项目攻坚,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要切实发挥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黔张常高铁、张桑高速、机场第二通道等十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南门口特色街区、西线旅游开发、张家界旅游商品产业园等十大产业项目,力争张吉怀高铁、桑龙和安慈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抓好商会、沪洽周等平台,加强与万达、红星美凯龙、长隆等知名企业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项目对接,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统分结合,归口管理”机制,力争2016年全年签约重大项目30个,同时力促现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三是提高融资水平。积极创建“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同时要积极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切实用好经投、交投等政府融资平台。

  (二) 加快转型升级,保持旅游持续增长。旅游是我市

  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任何时候必须狠狠牵住这个“牛鼻子”不动摇,不断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首先,要形成全域旅游构想。整体上以武陵源和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线和东线旅游产业发展带为重点,以天门山、茅岩河、大峡谷为支撑,构建“双核双带三级”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其次,要加大载体建设。加快南门口特色街区、澧水半岛、冰雪世界、万福温泉小镇、桃花溪欢乐谷等项目建设,早日建成纳百利、月亮台、蓝色港湾酒店群等高星级酒店,同时抓好旅游服务转型项目,完善杨家界景区游道、锣鼓塔停车场、邢大公路、清江公路的项目建设。最后,继续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抓好“活动、媒体、事件、政策、客源地”五大营销,继续筹办好世界翼装飞行、国际乡村音乐节、国际森保节等重大促销活动。

  (三) 强化产业建设,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深入实施“旅

  游带动”发展战略,全市要牢固树立“旅游+”的发展理念,力促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一是发展工业经济。要以园区工业为引擎,完善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工程,搞好标准厂房建设任务,同时推进永兴玻璃、绿航果业、大理石产业园等续建项目,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将锦华照明、吾爱森林等20多家企业入规,新增一批产值过亿元企业。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扶持大鲵和蔬菜产业发展,力争新增大鲵养殖规模160万尾,商品蔬菜26万亩,同时稳定茶叶、油茶、苗木等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开展“农超对接”和“订单农业”新模式,推进土地流转,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和家庭农产350户。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开通航空国际货运业务,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桑植和慈利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同时发展健康养老、旅游地产、社区服务等新业态发展。

  (四) 狠抓脱贫攻坚,扩大精准扶贫成果。深入实施精

  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桑植县为主战场,推进脱贫攻坚“四基工程”,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一是加大项目扶持。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农村安全饮水、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用水、用电、道路、通信和住房建设,切实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产业造血力度。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立足资源禀赋,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城镇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产业扶贫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形成机制保障。要多渠道完善政府、社会和企业筹措资金制度,完善扶贫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完成省定年度减贫任务。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张万鋆 刘波]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