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2011年长沙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长沙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GDP总量居全省首位、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151.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2215.5亿元,增长10.7%。
1、农业生产稳定向好。种粮面积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3.5%,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蔬菜大幅增产,水产养殖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快速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整体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
2、工业经济增速领先。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达26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六大产业集群和园区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9.0%和28.3%。
3、第三产业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4%;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
4、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投资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比上年提升1位。全年投资增速呈现出“U”型走势,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7.4%、15.7%和26.1%,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拆迁难及融资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三季度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四季度回升态势明显。
5、商品房销售由升转降。2011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0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从9月份开始全市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出现下降,从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情况来看,7月至12月同比分别下降18.9%、19.8%、21.5%、39.9%、12.9%和42.3%。
6、消费市场逐步回升。2011年,全市围绕“扩内需、促消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逐季回升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7%、17.3%、17.5%和18.0%。
7、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一是进出口差距缩小。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7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出口总额为4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进口总额为3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6%。进出口增速略微放缓的同时,进口额与出口额的差距缩小。二是招商引资力度较大。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85个,比上年增加8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8、三大收入同步增长。一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7%。二是企业收入继续提高。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6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9%;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利税16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84.1,比上年提高26.8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00元,比上年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51元,比上年增长15.9%。
9、社会民生显著改善。一是民生支出大幅增长。2011年全市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27.5%。二是就业人数稳步扩大。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4万人,超年计划3.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万,超年计划1.3万人。三是社会保障得到加强。2011年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0.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6.1万人。城市、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提高到262元和90元。
10、物价指数高位回落。2011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5,增幅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 CPI指数呈现高位运行态势,当月累计数均高于105.5; CPI呈现出倒“U”型走势,在8月达到全年最高点106.1之后在四季度逐步回落,12月份达到全年最低点104.0。
二、2012年经济发展建议
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速放缓压力,保增长任务艰巨。从全市的发展来看,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长沙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要继续优化工业结构,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加快园区工业发展,积极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围绕宜居城市目标,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加大重大项目储备,突破资金瓶颈,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缓解困难群体住房难。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规范开发商行为,引导购房者消费心态,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大力推进大河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打造新的支撑板块。
(三)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加快“三农”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蔬菜、瓜果等特色经济作物;保持适度规模的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保证市场供应。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四大工程”建设,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基础。
(四)围绕消费结构升级,着力打造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和商业连锁巨头,提升消费载体的档次,打造新的消费商圈。保持和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抓好消费热点的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培育新的消费模式,保持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
(五)围绕民生幸福目标,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推进创业富民,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服务。促进就业惠民,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切实保障粮油、蔬菜和肉禽产品的市场供应。继续关注低收入居民生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扶文武]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