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沙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全力以赴稳增长,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宏观环境下,在全市去年大基数、高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保持总体稳健,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市场逐月回暖、增速逐月回快、效益逐月回升、物价逐月回落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6.5亿元,同比增长12.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05.8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8.9亿元,增长11.5%。
(一)经济增速逐步提升。今年以来,全市主要指标增幅虽然同比出现较大回落,但4月份以来逐月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增幅分别比一季度提升2.1、20.2、0.5、17.6、1.6和10.4个百分点。
1、工业生产逐步加快。上半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66.3亿元,增长15.5%,比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7.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10.2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347.2亿元,同比增长23.4%,比1-5月提高7.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
2、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0.5亿元,增长21.9%,比1-5月提升6.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20.2个百分点。一是非国有投资成为投资主体。上半年全市完成非国有投资1467.8亿元,增长23.7%,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77.2%。二是第三产业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36.2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86.7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5.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5.8%。
3、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1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分城乡来看,城镇慢于乡村。上半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7%,增速低于乡村4.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零售业占比最大,批发业增长最快。上半年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24.8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80.2%,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04.5亿元,增长20.3%。
(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均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1、财政收入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72.0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一季度提升5.0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8.0亿元,增长31.4%,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84.5亿元,增长16.3%。
2、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45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分别增长21.8%和37.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0054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同比增长32.5%。
3、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53.2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耗下降5.4个百分点;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34家企业(不含湖南省电力公司)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3.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8个百分点。
(三)市场物价继续降低。6月份,长沙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低于上年同期3.0个百分点;6月止累计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6,低于上年同期2.0个百分点,CPI指数呈现不断回落的态势。6月止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0.4,同比回落9.0个百分点。
(四)金融市场运行平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81.1亿元,比年初增加717.0亿元,同比增长13.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046.7亿元,比年初增加562.9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新增短期贷款93.2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63.2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明显减少。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58.2亿元,同比减少65.3亿元。
(五)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上半年,财政用于教育、社保与就业、医疗、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达159.4亿元,增长34.1%,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6.0个百分点。上半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6万人。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受宏观政策调控、内外需求减弱、持续阴雨、要素偏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全市GDP、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
(一)宏观调控影响明显。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上半年长沙工业、房地产、建筑业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工业方面,以中联、三一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增加值占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工程机械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明显,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3.4%,虽然二季度以来呈现不断回升的态势,但同比依然回落19.1个百分点,宏观调控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仍在延续。房地产方面,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同比回落36.8个百分点,新开工房地产开发项目32个,同比减少43个,由于房地产与50多个产业相关,房地产市场降温对全市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建筑业方面,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13.4个百分点。
(二)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一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快。据对2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居前两位的是用工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分别占38.8%和32.3%。二是企业资金依然紧张。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高达791.0亿元,同比增长33.2%。三是企业效益下滑。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增幅同比回落47.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8.85亿元,同比增长45.7%;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
(三)投资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今年省政府下达长沙市的投资任务是4212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上半年受天气、资金等因素影响,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只完成了全年投资任务的45.1%,要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下半年要完成2300亿元以上,而当前全市在建项目的后续投资量仅为1459亿元,要实现投资在高基数上的快速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三、走势判断
从国际来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但4月份以来再度恶化,未来还存在着进一步恶化的可能。6月份全球和主要经济体PMI指数再创新低,主要经济体居民消费低迷,三大经济体失业率上升或高位持平,同时受欧债危机持续深化和国际资本避险需求大幅上升的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欧洲银行业遭受严重冲击,给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未来走势来看,欧元区希腊的组阁成功暂时告别了退出欧元区的危险,但西班牙即将迎来的偿债高峰,欧债危机下半年可能会使欧元区经济陷入更加低迷的经济困境。美国经济的复苏路程依然十分缓慢,同时下半年总体选举也会对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美国银行最新预测美国经济增长率甚至可能减慢至1%。
从国内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二季度GDP增速继续小幅回落,但增速依然处于预期目标区间,预计下半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主要依据如下:一是从先行指标来看,6月制造业PMI回落幅度明显收窄,反映出经济增速向趋稳方向发展;6月非制造业PMI创3月以来的新高,显示出非制造业稳健增长,其中新订单指数创今年以来的新高,表明非制造业企业新订单数量继续保持增加。二是从主要指标的走势来看,6月份宏观数据显示出一定的企稳迹象,6月份工业增加值有所增加;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优于预期;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但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超出预期,前6个月投资规模同比增幅为20.4%;5月份以来出口形势趋于稳定,6月份出口增长11.3%。三是从政策层面来看,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预调和微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同时CPI的持续回落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微调提供了更大空间。但是经济回升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如下半年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欧债危机不会有明显改善,甚至存在着进一步加深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经济回升的幅度。
从全省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形势下,全省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增速逐步回落的态势,走势与全国一致,但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出缓中趋稳态势。1-6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9、3.8、0.9和10.3个百分点。虽然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运行环境依然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从全市来看,下半年随着外部环境趋稳、政策支持有力、天气状况好转等有利因素不断增多,全市经济回升步伐将有所加快。主要支撑因素如下:
一是长沙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近年来,长沙经济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长沙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后段随着“中博会”成果的逐步转化和显现,“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将继续延续。
二是国家政策环境对我市发展有利。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项目审批、支持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下放、结构性减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等。这些政策将对投资、消费、外贸起到刺激作用,并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是全市相关政策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全市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预计下半年这些措施效应将逐步显现。同时,全市新增了一批工业、投资、房地产、商贸等“四上”企业(单位),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内需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今年以来,长沙消费保持稳定,增幅逐月提升,从未来发展来看这一趋势不会改变,并且将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持续改善。同时,投资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加之近来年长沙积蓄的一批大项目,随着天气的好转、拆迁的完成将陆续开工,大型基建、高铁、城市建设等在建项目的进度也将大大加快,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将进一步增强。
五是主要行业有望企稳回升。从今年长沙的发展来看,农业、第三产业保持相对稳定,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速决定了全市经济的增速,而工程机械行业增速快慢对工业增速产生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出现明显的“拐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来增速将有所恢复,工业机械行业在连续数月的环比下降之后,6月许多工程机械企业销售出现环比增长。工程机械作为长沙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其逐步回暖将有利于全市经济企稳回升。
综合判断,后段随着国家宏观政策适度调整,以及我市一些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加之去年增速是前高后低,今年全市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态势,有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四、对策建议
尽管上半年全市经济有所好转,但后段能否加速增长仍需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研究和出台符合长沙实际的政策措施,长短结合、远近兼顾,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保工业增长。近年来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近一半,工业的发展对提升我市整体经济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力度促进工业项目进度。加大项目跟踪推进力度,落实好要素保障,促进新落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形成产能。二是要密切跟踪监测并调度好重点地区、行业、企业生产运行。加强对生产回落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指导服务,针对制约工业生产的瓶颈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协调解决。三是要推动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结合推进节能工作,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要协助企业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拓展市场,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二是抓项目建设。从当前情况看,长沙市仍属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因此要确保投资较快增长,特别要加大对产业投资力度,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要尽快启动一批房地产以外的重大项目,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国家调控影响大,从近期国家出台的政策看,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明显松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二是要做好投资项目储备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做好后续项目的储备工作,以便于长沙投资保持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快施工进度。今年以来,长沙在建、新开工亿元项目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前期受天气影响,施工进度不快,从历年情况看下半年是长沙投资的高峰期,应优化施工环境,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全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促消费提升。消费作为扩内需的主要方面,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当前外需放缓的情况下,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推出消费品牌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和商业连锁巨头,提升消费载体的档次,消费更多的外地人到长沙消费;二是要打造新的消费商圈,建设高水平的消费平台,建立集商业、酒店、娱乐、休闲、商务、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满足不同层消费需求;三是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规模,以武广高铁为轴,连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经济区,形成鄂湘粤三小时经济圈,增强长沙的聚集辐射力,打造新的消费区域格局;四是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培育扶持电子商务企业,构建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打造以实体店为依托的网上商城,更好更快地助力长沙经济的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扶文武 邹俊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