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长沙与沈阳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6-0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长沙和沈阳分别是湖南省和辽宁省的省会,长沙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沈阳是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两市分别是国家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的受益城市,近年来总体经济均实现较快增长,在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2012年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沈阳GDP总量居第6位,长沙居第7位。当前,湖南省委、长沙市委提出“六个走在前列”的发展要求,长沙综合实力要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迈入省会城市“前五强”,沈阳是未来长沙需要赶超的城市。本文通过对长沙和沈阳经济发展的对比,分析长沙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探讨长沙如何取长补短,实现综合实力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的发展目标。

  一、长沙与沈阳经济总量比较

  (一)总体情况。 2012年,长沙市常住人口714.7万人,土地面积1181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910平方公里,沈阳常住人口比长沙多108.1万人,土地面积比长沙多10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比长沙大1561平方公里。2012年,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排位中,长沙大部分指标总量低于沈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长沙居第7位,沈阳居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沙居第8位,沈阳居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沙居第7位,沈阳居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长沙居第6位,沈阳居第2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长沙居第8位,沈阳居第6位。长沙居民收入排位高于沈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沙居第6位,沈阳居第1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沙居3位,沈阳居第5位。

  2012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高于沈阳,而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低于沈阳。

  (二)经济总量。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9.91亿元,比沈阳市少206.9亿元,其中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2.3亿元、2535.1亿元,比沈阳少42.9亿元、367.4亿元,二产业增加值为3592.5亿元,比沈阳多203.4亿元。

  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来看,近年来两市均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相比之下长沙增速略高于沈阳,总量差距在不断缩小。2000-2012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4.3%,高于沈阳0.1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为14.8%,高于沈阳0.4个百分点,2012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0%,高于沈阳3.0个百分点,两市GDP差距由2007年1030.9亿元缩小到2012年的206.9亿元。

  (三)人均均量。当前长沙各项人均指标略高于沈阳,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为89903元,高于沈阳93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88元,高于沈阳385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763元,高于沈阳2718元。

  从居民收入增速来看,近年来长沙市农村居民增速高于沈阳,城镇居民增速低于沈阳。2000-2012年,长沙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0%,高于沈阳2.3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比沈阳高3.9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比沈阳高3.1个百分点;2000-2012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均增长12.0%,低于沈阳0.9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比沈阳低0.5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比沈阳高1.6个百分点。

  (四)规模工业。整体来看,长沙与沈阳工业经济具有很强相似性,目前长沙工程机械、食品、材料3个产业总产值过千亿,沈阳机械装备、汽车、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4个产业产值过千亿。2012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09.6亿元,比沈阳少91亿元。从市场主体来看, 2012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81家,比沈阳少1893家。

  从规模工业增速来看,近年来两市均呈现出逐步回落态势,整体来看2007年以前沈阳快于长沙,2007年以后特别是2010年以来长沙明显高于沈阳。2000-2012年,长沙规模工业年均增长21.1%,低于沈阳2.3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0.9%,比沈阳高0.1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16.8%,比沈阳高5.8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2012年,长沙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35.1亿元,比沈阳少367.4亿元。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来看,长沙交通运输、仓促和邮政业增加值比沈阳少73.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比沈阳少79.2亿元,金融保险业增加值比沈阳少116.5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比沈阳少126.1亿元,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沈阳少102.9亿元,仅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沈阳多135.3亿元。2012年,长沙国内旅游总人数7989万人次,比沈阳多11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1.1亿元,比沈阳少47.1亿元。

  从服务业增速来看,近年来两市均呈现出逐步提升态势,整体来看长沙增速快于沈阳,但增速差距在缩小。2000-2012年,长沙服务业年均增长12.0%,高于沈阳3.1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2.8%,比沈阳高0.8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13.0%,比沈阳高0.4个百分点。

  (六)外向经济。整体来看,长沙和沈阳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等对外经济指标在省会城市中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相比而言长沙在外向经济指标方面低于沈阳。2012年长沙实现进出口总额86.9亿美元,比沈阳低40.6亿美元;其中出口51.7亿美元,比沈阳低7.9亿美元。从进出口总额增速来看, 2000-2012年,长沙进出口年均增长14.9%,高于沈阳1.0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9.9%,高于4.1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比沈阳低3.9个百分点,两市进出口总额差距呈现逐步缩小态势。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看,沈阳一直高于长沙,但是总体来看差距在不断缩小,2012年长沙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9.77亿美元,比沈阳少28.3亿美元,近5年长沙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6%,快于沈阳11.8个百分点。

  (七)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长沙固定资产投资4012.0亿元,比沈阳少1613.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投资长沙比沈阳少501.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长沙比沈阳少846.8亿元。房地产方面,2012年,长沙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32亿元,比沈阳少962.6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1402.3万平方米,比沈阳少664.1万平方米。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两市都保持了较快增速,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但整体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2000-2012年,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0%,低于沈阳0.2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7.9%,高于沈阳2.1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比沈阳低3.0个百分点。

  (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沙与沈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不多,但是在限额以上企业数量上有较大差距。2012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4.7亿元,比沈阳少347.5亿元。沈阳限额以上批零企业1948家,而长沙仅为940家,沈阳比长沙多1008家;长沙限额以上住宿业155家,比沈阳多22家;长沙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151家,比沈阳多8家;长沙星级以上饭店83家,比沈阳少16家。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两市整体增速呈现逐步加快态势,相比之下长沙略高于沈阳。2000-2012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7%,比沈阳高1.9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9.2%,比沈阳高1.1个百分点,2012年增速比沈阳高0.2个百分点。

  二、长沙与沈阳发展质量比较

  (一)产业结构。当前两市经济结构均呈现“二三一”序列。2012年,长沙三次产业结构为4.3:56.1:39.6,沈阳为4.8:51.3:43.9,相比之下沈阳产业结构更接近“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从“十一五”以来的情况看,六年间两市均呈现出第一、三产业占比下降,第二产业占比上升的状况,其中沈阳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6个百分点;长沙第一产业下降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9.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长沙第一、三产业下降的幅度更大,第二产业提升的幅度更大。

  (二)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2012年长沙市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7.7%,沈阳为16.5%。从“十一五”以来的情况看,沈阳该比重由2007年的7.2%上升到2012年的16.5%,六年间提升了9.3个百分点,长沙该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12年的7.2%,六年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三)科技投入。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沈阳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98%,比2000年提高了0.48个百分点;长沙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01%,比2000年提高0.59个百分点。长沙R&D经费占比高于沈阳,且近年来提升幅度相对较大。

  (四)资源利用。从单位GDP能源消耗来看,2005-2011年,沈阳由1.02吨标准煤下降到0.78吨标准煤,长沙由1.03吨标准煤下降到0.64吨标准煤。从电力消耗量来看,2012年长沙市全社会用电量为204.1亿千瓦时,沈阳市全社会用电量为270亿千瓦时,两市地区生产总值相差不大,长沙全社会用电量为沈阳的75.6%,长沙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五)城镇化率。目前沈阳常住人口为822.8万人,长沙为714.7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沈阳城镇化率达77.1%,比2000年“五普”时提高6.7个百分点;2010年长沙城镇化率达67.7%,比2000年“五普”时提高23个百分点。沈阳城镇化率水平更高,长沙提升幅度更大,未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六)经济首位度。经济首位度是指在一个省域范围内第一大城市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首位度越高反映这个城市在该地区的经济实力、地位越高。长沙常住人口占湖南省的比重为10.8%,比沈阳占辽宁省的比重低7.9个百分点,长沙土地面积占湖南省的比重为5.6%,比沈阳占辽宁省的比重低3.2个百分点,但是长沙主要经济指标的首位度略高于沈阳。2012年长沙GDP首位度为28.9%,比沈阳高2.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首位度为28.7%,比沈阳高2.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位度为31.3%,比沈阳高1.4个百分点。

  三、沈阳经验对长沙加快发展的启示

  根据以上两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近年来,长沙和沈阳经济呈比肩发展态势,长沙经济总量略低于沈阳,增长速度略快于沈阳;两市经济发展的劣势基本类似,都存在着经济结构不优、对投资过度依赖、外向度不高等问题,相比之下长沙这方面问题更为突出;长沙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科技投入力度更大,但是在城镇化、财政收入质量等方面存在劣势,长沙未来在城镇化发展方面更具潜力;沈阳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和要素相对较好,沈阳经济的市场主体发展较快,长沙在加快市场主体发展方面有较大潜力。要实现长沙综合实力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需正视差距,学习沈阳的经验做法,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加快发展。

  (一)在加快市场主体培育上有新举措。长沙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数量与沈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沈阳的54.6%,限额以上批零企业数为沈阳的48.3%。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简化各环节审批手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上规模,发挥“四上”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在加快两型城市建设上有新作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曾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振兴以来,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质量的提升, 2011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已经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长沙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城市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三)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上有新突破。长沙城镇化率比沈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提升空间较大。建议加快集聚生产要素、集中农村人口、集成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形成完整的城市现代产业支撑,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和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承载力,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加速集聚。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邹俊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