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向好势头 确保全年目标
--2016年1-5月长沙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长沙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有效应对,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狠抓服务业发展,经济运行开局平稳,处于合理区间,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为“双过半”打下良好基础。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47.53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2291.7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5.06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16亿元,增长13.1%;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6%,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7.4%;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6.9%;房地产销售面积868.25万平方米,增长32.8%。
一、向好势头继续巩固
总的来看,5月份在前4月开局平稳的基础上,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主要指标增速排名靠前。1-5月,规模工业增速居全省第1位;1-4月,规模工业、投资、社零(限上)增速分别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7、9位。
(一)主要指标呈现“三个回升”态势。一是投资保持稳中见快。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增速比1—3月、1—4月分别加快1.2和1.1个百分点。投资回升,主要得益于新开工项目增多、重大项目加快、房地产投资转正。1-5月,全市新开工项目4850个(不含房地产项目),同比增长40.3%,完成投资增长71.5%;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61个,同比增长35.7%,完成投资增长35.1%,其中5月当月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6.0%。房地产由销售端改善向投资端传导,3月份房地产投资由负转正,1-5月房地产投资继续恢复性增长,增长4.2%,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二是消费保持稳定回升。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增速比1—2月、1—3月和1—4月分别上升0.6、0.3和0.2个百分点。消费回升,主要得益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明显回升和主要商品销售较好。5月份,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速为12.1%,比4月提高2.2个百分点,比2月提高17个百分点;汽车类、医药类、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4.5%、21.4%和15.7%。随着油价反弹,石油销售降幅持续收窄,1—5月石油类销售额下降1.4%,比1—2月、1—3月和1—4月分别收窄5.0、3.6和3.0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降幅继续收窄。1—5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9%,降幅比1—2月、1—3月、1—4月分别收窄25.6、15.5和5.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39%,降幅比1—2月、1—3月、1—4月分别收窄23.1、15.1和6.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呈现“三个强劲”亮点。一是先进制造业增势强劲。1—5月,全市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9%、21.7%、19.4%、22.1%,大大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速。二是金融业增势强劲。1—5月,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4%,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6.8%和15.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15.1%。三是市场主体增势强劲。1—5月全市新登记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27%。“四上”企业入规工作来势较好,1—5月全市新增“四上”单位6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9家,同比增长42.2%,其中新增服务业企业42家。
(三)结构调整呈现“两升两降”格局。一是高技术产业比重提升。1—5月,全市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长24.0%,快于规模工业增速16.5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37.1%,占规模工业比重为13.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1—5月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快于规模工业5.2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三是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在规模工业中,1—5月六大高耗能增加值占比为20.6%,比2015年全年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四是“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1—5月,卷烟同比下降1.7%,混凝土机械下降9.9%,起重机下降34.8%,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下降11.5%;房地产“去库存”成效较好,截至5月末,全市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230.8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7%。
(四)社会民生呈现“三大方面”改善。一是就业来势喜人。1—5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91万人。二是物价涨势温和。1—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5月份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三是生活环境更爽。1—5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2%,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5天,优良率提高9.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PM2.5和PM10累计平均浓度分别比去年下降19.7%、7.0%。
二、发展困难必须重视
从国际看,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将增长3.2%,但经济风险有增无减。从国内看,经过中长期增速换挡的宏观经济将逐步迈向L型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座谈会时,作了两个基本判断,其中之一就是“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从全市看,虽然主要经济指标1-5月增幅较前4个月累计均有回升,但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基数越来越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表现在大企业、大行业支撑不力,民间投资增长乏力。
(一)大企业增长乏力,拖累较大。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排名前十大企业,除比亚迪等2家企业外,其它8家企业5月份增速比4月份均出现回落。中烟、三一、中联三家大企业1-5月累计完成产值同比下降10.3%,拖累全市产值下降2.3个百分点。此外,晟通科技、蓝思科技5月份产值增速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二)大行业波动较大,影响较深。全市烟草制品业作为占比最高的主导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速波动较大,给工业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从近两年对比情况来看,今年2、3、4、5月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0.8%、-6.9%、-10.1%、-9.8%,与去年同期8.4%、8.8%、7.4%、4.0%的平稳增长形成较大反差;从今年月度对比来看,在2月累计下降10.8%的情况下,3月当月同比增长11.1%,4月当月同比下降7.6%,5月当月同比下降8.7%,月度间增长波动较大。另一方面,营利性服务业大幅下降。1-4月,城建投类单位收入同比减少10.7亿元,降幅达57%,对全部规上服务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负拉动”分别为3.4%和6.8%。
(三)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占比下降。今年以来,长沙民间投资和全国的趋势一样,仍然延续了去年以来增长乏力的态势,对全市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1-5月,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9%,低于全市投资增速7.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3.6%,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部分商业零售领域,占比达70%左右,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仍涉足较少,仅占7%左右1-5月,民间投资中,基础设施行业和公共社会管理投资增速分别下降14.7%和74.1%,占比持续下降。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项目资金偏紧,1-5月全市民间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6%,比民间投资增速低9.5个百分点。
(四)发展基数越来越大,压力凸显。经过“十二五”的高速发展,长沙GDP、工业、投资、社零、财政的基数都较大,总量全部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7位,分别为第6位、6位、3位、7位、7位。一季度,经济增速比长沙高的,仅有杭州的基数大于长沙,其它的城市基数全部比长沙小。比如,合肥发展增速快于长沙,但其经济总量只为长沙的三分之二,2015年长沙GDP增量比合肥多183亿元,但发展增速却比合肥低0.6个百分点。从全年目标来看,以投资为例,今年要完成年初两会确定的增长15%的目标,6月份当月要完成1030亿元的投资额,面临较大压力。
三、工作重点务必突出
6月份,是十分关键的月份。建议要精准发力,突出重点,突出抓好服务业这个主动力不动摇,抓好湘江新区这个增长极不松劲,抓好新增企业这个主抓手不放松,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调度,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培育,确保实效。
(一)要稳住支撑点。主要是稳住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一是“一企一策”,帮重点企业走出困境。突出抓好重点企业,争取中烟公司适当调整生产进度安排,增加下半年的生产量;利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着力扶持引导、帮助中联、三一等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发展,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恢复稳定生产。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不合理负担,帮助其渡过难关。二是精准施策,促重点行业企稳回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住主导产业,加大产业链的招商,实行“差异+融合”发展。抢抓机遇,突出抓好新材料产业,实现新材料快速发展、全面提质。继续抓好住宅产业化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力争成为长沙新的千亿产业。
(二)要突出主攻点。当前,将经济工作的主攻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大力度推进服务业大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服务业统计改革,发挥联席会议牵头作用,大力发展服务业新兴产业,如现代金融、网络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信息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二是用大手笔谋划湘江新区大发展。乘势而上,创新方式,强化宣传,让湘江新区走出湖南,走向世界,打响品牌,形成大开发、大发展热潮。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全力落实“湘江新区央企对接会”成果,将引资成果尽快转化成实物量。全力支持湘江新区做大做强,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三是用大平台助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长沙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对外贸易规模偏小,引进外资规模不大,外商投资结构不优,短板在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黄花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霞凝一类铁路口岸等重大开放平台和示范试点申报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专业市场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打造外贸综合服务中心、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特色产品出口基地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三)要激发潜力点。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将潜力点转化为更多的实物量。一是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激发传统商业的潜力。依托“互联网+”,培育壮大网络消费,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借鉴步步高与当当网、阿里与苏宁、京东与永辉超市合作经验,加快本地传统零售业与外地互联网企业整合步伐,鼓励传统企业“触网”、“触电”,支持实体店转型,促进“线下”体验和“线上”消费等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线上”、“线下”互动,激发实体商业活力。二是推进双创发展,激发创新发展的潜力。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双创”提供支撑平台,加快发展新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是抓好实物性消费,激发消费的潜力。从消费结构上看,只要汽车行业能够稳住,长沙就能牢牢掌握住消费品市场增长比较优势的主动权。建议组织车展活动,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开展多渠道汽车信贷消费,提车汽车信贷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加快发展停车产业,稳住汽车消费,补好实物性消费短板。
(四)要强化新增点。一是抓好入统工作,新增一批企业。调动基层狠抓入规、主动入规的积极性,强化区县及各部门的责任,优化服务指导,确保“应入尽入”。二是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转化一批成果。以在长高校及研究院为基础,畅通企业、高校及研究院之间连通渠道,实现研发、孵化、风险投资、技术产业交易一体化发展。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产学研合作实体,参与收益分配。三是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做强一批产业。全力争创国家军民融合试点,以园区为载体集聚一批国字号的军民融合企业,重点发展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激光陀螺、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