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工业节能继续优化 后期仍需持续发力
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96.8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9%,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深入。进入“十三五”时期后,长沙将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四更”长沙中重点着墨,这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调”、“绿色”成为长沙工业发展的重要内涵。我们更需要吃透工业节能降耗的有利及不利因素,为“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的有机统一把好脉、预好警。
一、规模工业全年能源消费情况
(一)能耗降幅逐步收窄。从2016年2月开始,长沙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各月累计增速分别是-1.4%、-0.5%、4.1%、-3.2%、-4.4%、-3.8%、-3.4%、-3.5%、-0.9%、-1.9%、-0.9%,能耗降幅逐步收窄。
(二)耗能大户影响大。2016年全市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为53家,约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1.9%,但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为325.84万吨标准煤,占到规模工业能耗的65.6%,耗能大户的能源消耗强度对全市规模工业能耗走势影响较大,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重工业占据主导。从能耗占比情况看,2016年全市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96.24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9.7%,从对全市规模工业能耗走势的影响来看,重工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耗下降0.6个百分点,能耗下降贡献率为66.7%。
(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其一是产品单耗不断下降。2016年全市重点监测的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下降明显,其中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1.5%,吨水泥综合电耗下降2.0%;吨铝加工材消耗能源量同比下降4.5%,吨铝加工材消耗电量下降0.1%。其二是结构性节能成效突出。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比为61.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同比下降4.6、0.7个百分点,而以新型产业为主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长较快,占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6.0%、4.7%、3.5%,比去年同期增加0.6、0.8、0.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占比及产品单耗不断下降,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五)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煤炭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45.8%,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电力、天然气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9.8%、13.7%,同比增加2.9、3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发展的“碳”特征有所减弱。
二、节能降耗面临的困难
(一)技术性节能空间在缩小。从企业本身情况来看,工业企业投产之后,产品线、生产线的相对稳定,使得节能技改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企业主动进行节能技改的愿望不足;其次随着节能技改的深入,进行了节能技改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值能耗已经进入低位,节能减排边际成本不断攀升,企业内部的节能减排潜力逐步收窄,节能降耗空间越来越小。
(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量的上涨,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矛盾也将凸显;其中重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生产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供应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同时也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2013-2016年,长沙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75.4%、80.7%、79.9%、79.7%,重工业所占的比重一直维持在高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的重型化特征,使得长沙工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工业发展带动能耗的上涨的可能性大增。
(三)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会进一步释放钢铁、建材、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巨大的内需潜力。有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推动能源消费8000万吨标煤。从长沙情况来看,2015年长沙城镇化率为74.38%,距2020城镇化率81%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城镇化的进程还有深入推进的空间。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然拉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导致规模工业能耗的上行。
(四)能源的需求未到“拐点”。2011-2015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2.0%、16.8%、14.0%、12.0%、9.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回落,市场需求不旺,企业开工不足是规上工业能耗下降的内在原因,进入“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量的上涨,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矛盾将凸显。
从宏观方面来看,尽管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只有发达国家的1/4,2015年在世界上排名76,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经济走实现现代化仍是我国的首要任务,经济的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撑,能源消费的“拐点”还没有出现。
三、加强节能降耗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结构性节能主战线。推进“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抓好结构性节能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顺应供给侧改革及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有力东风,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加快产业结构提升步伐,抓实推行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同时提升制造产业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现有底端产业链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
(二)推进技术革新深入开展。在现有的工业企业中继续推进技改步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现阶段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鼓励支持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高优质、清洁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探索跨行业共生的协同减排,重点推进跨行业物质、能源共生技术的深入研究,尤其是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利用的优化升级。
(三)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电力、水泥等煤炭需求量大的行业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能源,原煤为主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向煤炭深度加工方向调整,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降低终端能源消费中直接消费煤炭比重便变得十分重要,同时,提高清洁能源再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加快宁乡道林和浏阳大围山以及岳麓区莲花山片区风能资源开发,有序推进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
(四)加大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贯彻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活动,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做好能源消费计量、统计和效率分析,延伸节能降耗工作的触手,提高节能降耗管理水平;抓好高耗能行业节能,加强技术应用,拓宽节能降耗的工作面,覆盖包括居民生活等公共节能,推动全社会能源消费质量效益的提升。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燕俊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