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基于创新型城市视角下的长沙与深圳创新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2-2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沙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深圳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圳是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两地既有共性也各有所长。本文在简要对比两地近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在科技创新方面长沙与深圳之间的差距,旨在探索进一步提高长沙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从历史数据对比创新基础

  (一)经济总量。从总量看,长沙GDP远小于深圳,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3.7亿元,仅相当于深圳2010年水平,但两者差距在逐步缩小,2016年深圳GDP总量是长沙的2.1倍,而十年前的2006年为3.2倍;从增速看,长沙GDP增速略高于深圳,“十二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速为12.0%,高于深圳2.4个百分点;从人均看,长沙差距水平相对较小,2015年深圳人均GDP水平是长沙的1.36倍,小于当年两地GDP总量差距水平0.64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根据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一个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将逐步由“一二三”向“二三一”转变,最终实现“三二一”。从长沙近十年三次产业机构发展情况看,除2006、2007年外,其余年份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最高时为56.1%。而反观深圳,自2008年深圳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以来,其“三产”占比不断提高,2015年达到58.8%,高于长沙15.4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34.5亿元,占GDP的40.8%,低于长沙2.6个百分点。

  (三)三驾马车。从投资角度看,与深圳相比,长沙投资拉动型经济更为明显。“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长沙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043和23914亿元,分别是深圳的1.3和1.9倍;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29.4%和14.8%,高于深圳18.9和3.7个百分点。2016年长沙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的比重为71.8%,高于深圳50.9个百分点。从消费角度看,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一直高于长沙,但其增幅略低。“十二五”时期长沙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663亿元,不到深圳的七成,但增幅高于深圳4.0个百分点。此外,从消费率看,2016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4.2%,高于深圳15.9个百分点。从净出口角度看,长沙与深圳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深圳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其净出口总量远远高于长沙水平,如“十二五”时期深圳净出口总量为3934亿美元,是长沙6.3倍,其净出口年均增幅为6.8%。

  二、从五个方面对比创新发展

  (一)创新载体。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即创新载体)是一个地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其具有技术转移、技术开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目前长沙虽已构建集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和创客空间等较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但与深圳相比,长沙创新载体总数依然偏少。2016年末长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比深圳少9家;截至2016年10月国家级众创空间18家,比深圳少51家;2015年末国家级孵化器9家,比深圳少4家;国家级实验室10家,比深圳少17家;2015年末各类市场主体55.9万户,仅为深圳的四分之一,其中各类企业18.8万户,不到深圳的两成。

  (二)创新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在创新人才方面,长沙和深圳各有所长。如长沙高校多,培养人才较多。截至2015年低,全市普通高等学校51所,而深圳1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56.9万人,呈逐年增加态势,而深圳仅9万人。但从创新人员方面看,深圳优势显著。2015年深圳拥有全社会R&D人员20.6万人,是长沙的2.2倍,R&D人员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8%,高于长沙0.5个百分点。综上所述,虽然长沙培养人才数偏多,但与深圳比,受城市影响力、就业环境和人才引导政策等因素影响,长沙很多培养的人才并未留长就业,从而造成深圳创新人才总量远远高于长沙。

  (三)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GDP之比,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研发能力的核心指标。与深圳相比,长沙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之处在于长沙政府对科技事业的经费投入比例较高,“十二五”时期长沙R&D经费中的政府资金占比远远高于深圳,即全市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扶持力度相对较高。此外从科技事业看,虽然长沙财政预算中的科学技术支出绝对量低于深圳,但其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远高于深圳。不足之处为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且提升缓慢。2015年长沙实现全社会R&D经费投入188.3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21%,低于深圳1.97个百分点;2010-2015年期间长沙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上升0.2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04个百分点,而深圳“十二五”期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升了0.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14个百分点。

  (四)创新产出。作为研发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专利数量的多少代表了该地区研发水平的高低。长沙、深圳两地均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两地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呈逐年增加态势,但与深圳相比,长沙在专利总量及人均水平上依然偏少。如2015年长沙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2万件,是深圳的五分之一;专利授权量为1.5万件,是深圳的五分之一,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225件,是长沙的4倍;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4万件,是深圳的四分之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1件/万人,远远低于深圳73.7件/万人的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13件,而深圳达1.3万件。

  深圳专利水平较高,其主要是受中兴通讯、华为技术、腾讯科技和比亚迪等几家大型单位影响。如2015年中兴通讯和华为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分别为3516件和3216件,在全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分别排名第3和第5。

  (五)创新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讲,研发投入必将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在长沙、深圳两地研发人员和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10-2015年两地创新成效日益明显,但由于深圳研发投入水平远远高于长沙,其创新成效也更为显著。2015年长沙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58.5亿美元,仅为深圳的一成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73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1%,低于深圳1.3个百分点。

  三、进一步提高长沙科技竞争力的建议

  (一)强化帮扶解困意识,激发企业研发潜力

  从上述可知,深圳研发经费远远高于长沙水平,其主要是得益于企业自身大幅度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从长沙实际看,以山河智能、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等为主的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业长期以来是长沙研发投入的主力,2015年该行业投入R&D经费41.6亿元,同比下降9.8%(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9%)。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需高度关注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走脱困境,进而使得企业有更多人力和资金用于研发项目。

  (二)加大创新政策落实,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近年来,为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活力,从财政资金、税收减免、土地供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速转型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发展创客空间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和《长沙市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等系列创新创业政策,政策扶持力度有增无减。但从2015年企业创新调查结果看,各项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如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从该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程度为“低”或“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反馈信息看,24.6%的企业表示“不知道此政策”,18.4%的企业表示“政策吸引力不足”。因此,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的背景下,应更加注重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通过优化环境,内外结合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锋]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