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沙专利事业量质提升
2016年12月14日,长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文浩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最重要的一项产权制度,发展市场经济,产权是根基,产权不明晰是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长沙要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前提是知识产权要走在前列,必须补足短板,将知识产权定位于前沿和高端。”因此,为全面梳理、分析长沙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事业发展情况,本文在简要介绍2016年长沙专利事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与先进地区对比,查找“短板”,进而探索一条进一步提升长沙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2016年长沙专利事业基本情况
(一)专利总量不断增加,全国份额占比提高
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9758件,比上年增长35.3%,专利申请受理量占全省的比重为43.9%,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0.9%,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专利授权量为14960件,比上年增长2.2%,专利授权量占全省的比重为43.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为0.9%,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数为16885件,比上年增长19%,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省的比重为60.6%,占全国的比重为1.5%,专利密度为22.7件/万人(按2015年常住人口计算)。
(二)专利授权企业为主,实用新型占比最高
从2016年全市专利授权分职务情况看,工矿企业占据主导,大专院校专利授权增幅最高。从总量看,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为8589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57.4%;大专院校专利授权量为3274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21.9%;个人专利授权量2633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17.6%;科研单位专利授权量262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1.8%;机关团体专利授权量202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1.3%。从增幅看,2016年大专院校专利授权量增幅位居第一,达26.6%,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次为科研单位,专利授权量增幅为19.1%;排名第三的为机关团体,专利授权量增幅为17.4%;工矿企业及个人专利授权量呈现负增长,分别下降3.5%和4.2%。
从专利所属类型看,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依然为全市专利授权的重点。2016年全市专利授权量为14960件,其中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541件,比上年增长1.6%,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57.1%;授权发明专利4216件,下降0.2%,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28.2%;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203件,增长9.9%, 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14.7%。
(三)专利质量再上台阶,企业影响不断扩大
在专利总量增加的基础上,2016年全市专利质量明显提高,多个专利获得国家级专利奖项。如中南大学开发的“一种从白钨矿中提取钨的方法”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而十七届全市无专利获此奖项。三一汽车制造和三一重工联合开发的“一种行走式机械支承装置及具有这种支承装置的混凝土泵车”、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开发的“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电化学装置”、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一种甲基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和中联重科环卫机械开发的“垃圾分选系统和方法”均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此外,定位于建筑领域智能制造企业的中民筑友2016年以539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省企业第一,当年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省企业第二。截至2016年底,中民筑友已累计申请专利达1030件,授权量达到583件,成为行业首个“千字户”,专利申请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省所有企业第一名,居全国行业第一。
(四)园区专利超过四成,集聚优势日益明显
从园区专利申请情况看,2016年全市13家省级及以上园区内注册企业共申报专利12068件,比上年增长36.8%,专利申报数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40.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5541件,同比增长50.0%;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5460件,比上年增长27.5%;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1067件,比上年增长26.4%。分园区具体情况看,专利申请总量排名第一的是长沙高新区,全年共申请专利5456件,比上年增长53.1%;排名第二的是长沙经开区,全年共申请专利2650件,比上年增长43.6%;位居第三的是金霞开发区,全年共申请专利642件,比上年增长14.4%。
从园区专利授权情况看,2016年全市各类园区注册企业专利授权量为6106件,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40.8%,其中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和金霞开发区专利授权量位居前三,全年专利授权量分别为2354件、1326件和399件。
(五)扶持力度大幅增加,“一把手”意识提高
为进一步发挥专利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市专利综合实力,激发各类单位创新活力,2016年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和财政局三次联合下发专利申请补助资金通知,全年共补助专利申请10372件,是上年的2.1倍;共提供补助资金2040万元,是上年的2.1倍。此外,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一把手”知识产权意识,2016年全市共开展两批次企业家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全市各园区80余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总裁参加了培训,全面了解了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形势,系统学习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各方面知识,极大地提升了全市知识产权整体水平。
二、长沙专利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与先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虽逐年增加,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专利总量及密度仍然偏低。如从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看,2016年全市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4216件,而深圳17665件、南京8705件、杭州8666件、广州7669件、成都7190件、西安6686件、青岛6561件、武汉6514件、宁波5669件;从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数看,2016年末长沙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万件,而深圳9.5万件、杭州3.7万件、南京3.3万件、广州3.0万件、成都2.5万件、武汉2.4万件、西安2.4万件、青岛1.8万件、宁波1.8万件;从当年PCT国际专利受理量看,2016年长沙PCT国际专利受理量不到150件,而深圳近2万件、广州1642件、青岛906件、武汉712件、杭州538件、成都450件;从专利密度看,2016年长沙发明专利密度为22.7件/万人,而深圳83.8件/万人、南京40.6件/万人、杭州40.6件/万人、西安28件/万人。
(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利申请大幅下降
在全市专利申请受理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利申请数则逆势下滑。2016年全市55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受理量为2845件,比上年下降15.5%;申请发明专利1363件,比上年下降10.3%。其中中联重科、楚天科技、三一集团、康普药业和爱威科技5家企业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709件,占全部知识产权示范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受理量的24.9%,比上年下降55.9%;申请发明专利383件,比上年下降46.1%。
三、进一步促进长沙专利事业发展的对策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是城市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长沙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整体专利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先进地区仍存在一些差距,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的促进作用,可从以下几点切入: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保持现有专利申请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对获得省级或国家专利奖项、单位当年专利申请或授权数较多的企业,考虑从税务减免、研发项目或专利财政奖励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既减轻单位申报或维护专利的成本,可通过树立标杆,激发同行业内单位研发创新活力。二是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可探索对全年分职务类别的专利申请、授权排名靠前单位进行公示,展现全市创新研发成果,助力扩大单位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快专利成果转化。目前,全市专利总量已初具规模,专利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潜力较大。因此,可通过进一步改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进而促进全市各类专利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四是营造创新浓厚氛围。在进一步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建立健全专利维权体系、强力实施企业“一把手”知识产权培训的基础上,可借鉴宁波、青岛等地区经验,开展专利创新大赛,建立专利走廊、知识产权沙龙或大讲堂等,营造创新浓厚氛围。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锋]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