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沙建筑业转型升级平稳发展
2017年,长沙建筑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稳住、进好、调优”的总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和施工效率,建筑业产值较快增长,市场开拓能力增强,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总体发展平稳。
一、2017年建筑业运行主要特点
2017年,长沙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简称:资质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74.5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一、二、三季度分别提高9.8、5.8和6.9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3860.90亿元,同比增长16.1%;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99.13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他产值完成314.50亿元,同比增长11.0%。长沙资质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0115.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
2017年,长沙资质企业签订合同额11972.7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6066.12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签订合同额的50.7%,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
1、资质企业数量增多,推动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长沙资质企业584个,同比增长7.2%,其中有工作量的资质企业572个,同比增长8.1%,分别较去年提高8.5和8.9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新增资质企业完成产值超过75.0亿元,拉动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增长近2个百分点。资质企业数量和产值的增加,为全市建筑业产值快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2、高资质企业份额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提高。2017年,长沙资质企业中,特级和一级企业分别为11家和167家,总共完成产值3634.94亿元,占全市建筑业产值83.1%;签订合同额10720.94亿元,占全市89.5%;其中,本年新签合同5299.35亿元,占全市87.4%。2017年,长沙特级和一级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1813.07亿元,占全市在外省完成产值92.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资质建筑企业生产优势突出,对全市建筑业产值贡献最大。
3、市管企业较快发展,市场竞争力增强。市管企业大部分资质相对较低。2017年,全市资质二级、三级及以下的企业406家,占全市建筑企业总数的69.5%,完成产值738.8亿元,同比增长29.6%,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6.9%,增速和占比同比分别提高12.7和1.8个百分点。市管企业受到在政策上倾斜和扶植力度上加大,使得低资质建筑企业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较快,促进了全市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4、房建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按行业经济分类,2017年,全市资质企业中,房屋建筑企业280家,完成产值3219.41亿元,占全市建筑业产值的73.6%,份额与去年持平。可见,房屋建筑产值仍是全市建筑业产值的主体。分区域看,内五区建筑业产值增速平稳,平均在15.0%以下,而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和浏阳市产值增速较快,分别增长26.3%、17.4%、16.0和23.8%。
二、建筑业生产需关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缓慢。2017年,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中,房屋建筑企业280家,完成全市建筑业产值的73.6%份额。而土木工程企业134家,建筑安装企业79家、装饰和其他企业91家,总共占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个数和产值分别为52.1%和26.4%。
全市建筑行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大多以房屋建筑为主,受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影响较大,与基础设施关联度较高的工程类建筑企业份额较少。市内一半以上的重大项目和建设工程被长沙埠外企业抢占,本地企业承建能力、配套能力、专业实力上仍然有较大差距,企业转型升级有待加速。
2、建筑工人紧缺,技术人员偏少。2017年,长沙市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平均人数112.3万人,同比增长5.0%,低于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10.5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8万人,占全市从事建筑业活动平均人数的10.5%,占比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
当前来看,施工环境大多是在日晒雨淋的户外,干的是体力活,吃住条件都很艰苦,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建筑工人中年纪较大的人员相对较多,建筑工人紧缺是一种趋势。技术和管理人员偏少,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建议
1、贯彻落实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长政办发[2016]83号)文件精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和发展优势建筑企业群体,拓展建筑企业发展空间,支持本土企业承接基础设施工程,打造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行业龙头,带动行业发展。形成建筑业注册类型、行业分类、主项资质和资质等级等的比例适当、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促进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
2、加强人才与科技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安排科研经费,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建筑设计标准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过程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引导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规范标准和施工方法。三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尽快实现建筑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3、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外埠市场。从长沙本土建筑企业生产情况来看,特色品牌企业不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强。一是要加强对建筑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多学习借鉴国内国外优秀建筑企业的管理经验,促进一批新生代建筑企业迅速崛起。二是加强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像的宣传教育,扩大在市场中的影响。引导企业树企业品牌、做名牌工程,提高企业争创品牌的能力。三是提高拓展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走出去”步伐。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全力抢点新兴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市场格局。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左 威]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