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22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较快增长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2-2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聚焦高质量、深耕制造业,工业经济展现较强发展韧性,全年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22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

一、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园区工业引领发展。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园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8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8.7%。

(二)高技术产业势头强劲。高技术制造业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因素。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47.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4%,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

(三)部分行业较快增长。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0%,其中13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占比37.1%。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4.6%、29.2%、27.4%、15.4%和12.8%。

(四)大中企业稳定支撑。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97.5%。其中,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长贡献率为70.7%,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2.1%,增长贡献率为26.8%。

二、增长制约因素依然明显

(一)传统行业发展减速。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花炮产业占比较高,近年来烟花鞭炮日常禁放,且花炮企业环保和安全生产责任重大,随着行业整顿力度加大,花炮企业数量政策性减少,行业发展面临瓶颈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水泥制品制造企业居多,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收缩,主要产品订单不足,行业增长相对乏力。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周期性明显,增速有所下降。2022年,以上四大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下降0.1%、3.9%、4.0%和20.8%,合计拖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1%,比上年降低2.7个百分点。

(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成长性,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受资金紧缺、人才吸引力不佳、市场主体地位偏弱、容错能力不强等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差。2022年,长沙共有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276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0.3%;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6%,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0%,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3.8个百分点。

(三)企业效益总体欠佳。近年来,工业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加之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游,受上、下游双重制约,产品议价能力不强,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经营效益整体较差。2022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2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低于营业收入增速1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5.24亿元,增长35.4%;产品销售率94.4%,回落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1%,回落0.6个百分点。剔除烟草制品业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下降4.2%。

(四)项目储备有所减少。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2022年长沙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2%,低于同期增速6.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3%,低于同期增速16.2个百分点。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以长沙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统筹谋划,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确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保持发展定力,围绕目标持之以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谋定重点产业。产业培育要注重少而优,争取大而强。产业布局要注重前瞻性,关注产业发展前景和长期经济效益。全市选定三到五个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如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一产一策,制定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构建信息咨询、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拓展的全流程协同发展格局,打造出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市场主体地位突出的高质量发展典范产业。二是明确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点多面广,要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集中优势力量专注发展核心领域,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以终端品、高端品制造为方向,以品牌价值打造、技术优势建立、集群效应发挥为主线,全力引入产业头部企业,组建主重技术研发机构、研发中心或研发团队,形成以产促研、以研助产的良性互动局面,着力培育长沙本土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三是强化区域协作。结合产业发展特征、现有发展基础、区域区位因素、服务保障能力、周边覆盖范围、未来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层级、凝聚产业合力为发展导向,以国家级新区、产业园区为主要发展载体,打造核心主题产业园区。加强同产业企业协作,鼓励同类型企业整合,推动不同区域同产业企业集聚,提高产业核心企业本地配套比率,提升产业发展的凝聚力、协同力。搭建高效的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引导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渠道,形成分工协作、同频互动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二)有效发挥政策作用。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针对性制定、完善各类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赋能。一是推动落实好普惠普适政策。利用好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等传播媒介,发挥好社区、街道等基层力量,加强普惠普适性政策的宣传普及。致力于政策内容的通俗化和申报审批流程的简单化,推动电子政务平台的推广使用,确保普惠普适性政策普享、便享,切实解决广大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需求。二是补充出台好专项扶持政策。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出台专项发展政策,从融资、研发、技改、人才引进、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制定差异化、针对性、引导性的激励政策,有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制定专项政策时要加强政策可行性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特别是相关机构及企业的意见,避免政策措施难落地、难见效。新政策实施前要充分开展试点试行,及时优化、调整政策细则,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实施好政策长效机制。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在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前提下,政策细则要做到与时俱进、动态调整。制定的政策数量不在多,在其有效性,政策太多企业反而难以了解、难以适应。要建立政策实施的长效机制,定期收集市场信息、受众需求,调查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政策内容再补充、再调整,确保政策的长期性和适用性。

(三)合力提升发展效益。经营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效益不佳影响企业发展信心和发展投入,制约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长期低效益可能导致企业停破产,造成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减少等损失。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出台多样化、灵活性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融资借贷、进步奖励等政策,切实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优化对企行政职能,简化对企业工作流程,降低企业的行政性事务成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保障企业对道路交通、物流运输、供水供电、商业配套等关键性需求的有效供给,为企业经营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二是提高对企服务水平。培养服务企业至上的理念和意识,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打造信息交流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知识需求与教培机构、技术研发与成果运用等方面信息,为供需双方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畅通供需循环。三是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建立新型技术创新中心或研究院,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研发机构与实体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技术奖补和税收返还力度,鼓励企业努力探索技术创新和生产转型。

(四)强力补足增长动能。投资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直接动能,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有效手段。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要练内功,更要借外力,内外兼修协同发力。一是招大引强补增量。项目引进要侧重补强实体经济,重投资规模也要重项目质量,重投产进度也要重产能释放,重投入力度也要重产出效果。要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为重点,全力抓好制造业项目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央字头和国字号企业,着力引进大公司、大集团、大项目和企业总部,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力,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关联强、税收贡献大的项目,避免引进低质、低效、低回报项目。对重点项目提供重点保障,确保项目计划投入不减少,项目建设进度不拖延,投产项目早达产,生产配套早跟进。二是增资促改优存量。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提质改造力度,提高核心零部件自给能力,转型生产高附加值、高需求度产品,提质量,优存量,换增量。在主要产业领域选取优质中小企业开展重点培育,政府通过注资控股、融资担保、牵线搭桥等方式,助力企业深挖发展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发展速度、提升发展品质,尽快成长为有影响力的行业支柱企业。三是整合资源提质量。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整合力度,鼓励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向行业中高端进军或产能不饱和行业转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兼并产能落后的企业,鼓励同类型小微企业合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生产。淘汰高污染、高投入、低产能、低效益的濒临破产企业,推动园区“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加大对产业内企业的整合力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协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实现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王  静]
[审核:范  夫]
[责编:刘昕毅]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