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沙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2年,长沙汽车制造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基本情况
(一)增长贡献突出。2022年,长沙汽车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上年相比明显提升,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6%,增速比上年提高47.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6.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2.7%,比上年提升44.0个百分点。
(二)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企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共147家,比上年新增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70家,比上年增加4家;过10亿元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4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比上年新增1家。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1.2%,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
(三)产业分布集中。从企业分布情况来看,长沙汽车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沙县和浏阳市,以园区企业为主。147家汽车制造业企业中,84家位于长沙县,占企业总数的57.1%,35家位于浏阳市,占企业总数的23.8%。园区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117家,占行业企业总数的79.6%,其中长沙经开区64家,占企业总数的43.5%,浏阳经开区32家,占企业总数的21.8%。从总量情况来看,长沙县和雨花区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占行业比重最高,其中长沙县占比46.1%,雨花区占比43.8%。
(四)产品量质齐升。企业研发投入加大,生产能力增大,产品不断更新升级,产量销量均有提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明显增加。2022年,长沙汽车产量71.96万辆,比上年增长50.0%,其中轿车产量51.88万辆,比上年增长42.7%,MPV产量2.37万辆,比上年增长43.1%,SUV产量14.63万辆,比上年增长104.2%,载货汽车产量2.49万辆,比上年增长20.9%。汽车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4.72万辆,比上年增长238.5%,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为62.2%,比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
(五)效益提升显著。随着销量与质量双双提升,汽车企业效益得到提升。2022年,汽车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2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7%,高于全市增速92.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5.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亏损企业42家,比上年减少6家;亏损企业亏损额2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二、主要问题
(一)缺乏自主汽车品牌。长沙尽管已经拥有比亚迪、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博世汽车、索恩格等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但缺少本土标志性整车企业,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企业主要是子公司或分公司,缺少研发部门、集团总部等企业核心,在长沙尚未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自主研发能力有限,技术主要依托于集团企业下属的研发中心,自主性不强。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比,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市场影响力,长沙汽车产业仍然有一定差距。
(二)产品结构有待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中高端汽车的需求逐年增多,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趋势。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88.6万辆,比上年增长11.1%,高于乘用车增速1.6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5%,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传统燃油车中,15万元以下车型销量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8万元以下车型比上年下降16.4%,8-10万元车型比上年下降19.2%,10-15万元车型比上年下降7.5%。长沙整车制造企业生产的车型仍以低端产品为主,除比亚迪有部分新能源车型单价在30万元以上外,燃油车单价一般在15万元以下。
(三)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物流运输支出在汽车企业的成本中占比较大,缩短物流距离、提升属地配套率、降低运输成本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国内一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巨头相比,长沙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不高,多数零部件企业规模不大,核心技术不强,产品更新换代不快,研发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整车企业配套要求。一些重要环节缺乏相应的企业补强,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和产成品本地销售率较低,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如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汽车仅有几家本地配套供应商,绝大部分原材料还是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采购,产品也主要销往外地,本地客户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推进产业升级。在长沙现有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和动力电池制造产业体系基础上,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发挥现有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产能释放机遇,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着力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完善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后续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完善充电设施规划和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依托市场力量,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解决电池的后续处理问题。
(二)加强产品供给,提升品牌实力。提升长沙汽车产业区域影响力与行业凝聚力,争取一线品牌企业大项目或自主品牌主体项目落户长沙,建成本土品牌企业。适应汽车消费转型升级需求,注重对中高端生产线引进,丰富产品线,参与中高端汽车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带动长沙汽车产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要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加大市场调研深度,加强市场营销精准度,建立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力促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及时投入生产,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特色产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自主能力。一是加强企业在长沙的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建立专项基金对积极进行研发的企业、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提升长沙汽车产品的研发能力,强化长沙在企业集团的布局地位,促进企业立足长沙实现长远发展。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攻关,积极引导科研院所、高校、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制造商等多方参与,协同推动动力电池、电机、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提高综合集成能力,建立配套能力强、技术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体系。
(四)加强协同发展,完善配套实力。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聚集作用,以商招商,积极引进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优化长沙汽车制造生态圈,促进整车制造与零部件及配件行业良性互动发展,增强行业聚合力,降低汽车制造综合成本。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链与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半导体、智能网联等行业与汽车制造业供需的有效对接,形成开放性的“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范 夫]
[责编:刘昕毅]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