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20年株洲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10-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株洲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率先启动复工复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好于预期,经济呈现快速复苏回暖,结构持续优化,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株洲市老龄化持续加深,出生人口连续下降,幼儿园在园学生数多年来第一次下滑,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尚未消除,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

一、株洲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一是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0.3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5.71万人相比,增加4.6万人,增长1.19%,年平均增长率为0.12%。城区人口173.46万人,比2010年增加4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44.44%,城区常住人口数稳居全省第二位。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继续提升。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26%,比上年提升3.35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二位。

(二)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05.8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个和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5.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37.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412.6亿元,增长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581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8.2:46.3:45.5。

(三)财政金融保持增长。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60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省1.75个百分点。金融市场运行稳定。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52.8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27.6亿元,增长1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7.7亿元,增长16.8%。

(四)工业生产较快恢复。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从年初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到年末全年增速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8家,新增企业个数超过年初230家预期目标。全市风电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全年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湖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完成100万产能提升项目后,产能大幅提升,公司发展迅速。

(五)固投增幅稳居榜首。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8个和2.1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稳步提升,从年初的-2.1%提升到半年度的6.9%,进而提升到全年的9.7%。其中,民间投资项目多贡献大。全市1034个五千万以上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有565个,占比为54.6%。民间投资项目中,计划总投资超过1亿的有360个,本年度完成投资总额超过1亿的有180个。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20年,株洲大力实施“民生100”工程,“六位”建设得到新华社和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办推介。一是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2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74%和121.12%。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居民收入逐步增加。2020年在岗职工工资84738元,同比增长3.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788元,同比增长4.8%。三是物价涨幅回落明显。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涨幅回落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33元,同比增长3.3%。四是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0辆,同比增长11.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平方米,增长1.8%。五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0.14万人,增长8.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95万人,增长12.7%;养老服务机构数158个,增长49.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858人,下降7.6%。

(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一是科技创新成绩明显。株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新增各类创新平台6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0余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经验在全省推介。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等一批创新成果相继问世。2020年末R&D人员23831人,R&D人员全时当量15193人年,R&D经费支出101.54亿元,同比增长36.1%。专利申请数10804件,同比增长11.0%;专利授权数7385件,同比增长40.5%。二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面“清零”,乡村学校全部达标办学,义务教育招生更加规范公平,教师编制管理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数9所,与去年持平;在校学生11.07万人,增长8.6%。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22所,与去年持平,在校学生2.46万人,增长5.2%。普通中学197所,增加三所,在校学生19.91万人,增长6.2%。普通小学370所,增长3.4%;在校学生数30.39万人,增长1.5%。三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市博物馆美术馆正式开馆,市夕阳红艺术活动中心和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建成启用。2020年末,全市有剧场、影剧院数3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359.97万册;博物馆8个;体育场馆37个。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间广场文化非常活跃。四是医疗事业稳步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药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县域内就诊率上升到94%,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2%,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获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城市。2020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数3036个,其中医院数112个。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465人,同比增长1.1%。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785张,同比增长0.5%,其中医院22076张,同比增长2.2%。

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值得关注

一是出生人口连续下降,幼儿相关数据第一次下滑,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人口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2020年株洲户籍出生人口31963人,比上年减少6180人,下降16.2%,从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2020年,全市拥有幼儿园1139所,比上年下降1.3%;幼儿园专任教师8595人,同比下降1.1%;在园幼儿14.92万人,下降2.3%。幼儿园、专任老师和在园幼儿数据结束了多年的持续上升,第一次出现下滑,值得警惕。根据七人普公报数据,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9.92%,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二是疫情对全年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较小,但对部分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是对全市消费品市场冲击较大。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0.4亿元,同比下降2.3%;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7.1%,餐饮业营业额下降5.5%。二是旅游业冲击较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934.8万人次,下降8.1%;实现旅游收入578.1亿元,下降9.4%;接待入境游客0.9万人次,下降85.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20.8万美元,下降89.5%。

三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凸显,收入下滑支出减少。全年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6亿元,仅增长1.8%;地方税收累计下降4%,其中30家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累计下降12.7%,税收降幅超过两位数的达到17家;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0.2亿元,下降1.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下降34.5%。

三、几点建议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三孩生育政策,积极引进人才,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一是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持续深化服务管理改革,确保三孩政策落地。二是要积极引进人才。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坚持唯才是用,在人才创业用地、项目资助、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奖励,鼓励人才带技术、专利入股;同时打造品牌宜居环境,对人才的生活安置、子女教育、养老就医等进行优质保障,切实把人才引进来,并能扎根发展。三是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要降低准入门槛,精简行政审批,优化市场环境,壮大和发展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居家和社区养老,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水平。要鼓励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二是要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刺激消费进一步复苏。一是优化供给,挖掘潜力,培育消费热点。要大力培养和引导更多的消费热点,优化市场环境和产品供给,充分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二是要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帮扶指导,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着力解决好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全市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扩大税源。巩固2020年双比双看项目建设推进成果,加快项目资金转化为实物量。抓招商,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抓落地,快速开工一批项目;抓建设,尽快建成一批项目;抓投产,争取有效达产一批项目。二是要贯彻李克强总理的指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稳日子;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李佑龙]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