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株洲研发成果 争当科技创新标杆
——“十八大”以来株洲市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株洲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促创新提速、为发展赋能,不断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市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十年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50.4亿元增加到2021年1016.1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由2012年的13.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0.77%提升至2020年的3.27%。(注:由于2021年数据还未公布,2020年研发数据为截至目前最新数据)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创新发展
(一)高位推进创新发展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市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特别在今年年初专门设立了“三个高地”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科技创新组作为一个专项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破除科技发展瓶颈,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工作组实行专班推进、专项督查、专门考核,坚持周调度、月推进、季讲评的模式,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了更具决策力、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创新治理机制。
(二)着力完善科技政策
近年来,全市陆续出台了《株洲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株洲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创新10条”“双创8条”“加大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人才优先发展30条”“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试行科技创新券、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补贴、众创空间运营补贴、创新创业导师补贴等扶持政策,启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试点,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等完善的科技政策体系。
(三)精心搭建创新平台
近年来,全市统筹布局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先后获批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市各类技术创新平台619家,其中国家级52家、省级297家、市级270家(含发改、工信口)。推进4400台/套大型科研设备开放共享。组建8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建立与美国加州“硅谷”、西雅图“云谷”及德国“碳纤维谷”的创新联动机制,开展招才引智、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等国际合作。
二、加大科技投入,彰显科技实力
(一)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十年来,全市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研发投入机制,全方位鼓励和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从2012年的13.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5亿元,增长6.6倍,年均增长28.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0.77%提升至3.27%,年均提升0.31个百分点。
(二)企业研发创新动力强劲
十年来,全市积极培育创新发展动能,不断激发企业开展研发的活力和主动性,企业研发支撑效力明显。2020年,全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接近八成,达到79.2%,远高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事业单位研发经费投入。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564家,比2012年增加302家,增长86.8%,年均增长10.1%,占全市有研发活动企业的比重达96.1%。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4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4.4%,占全部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超九成,达到92%,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达72.9%。
(三)科研队伍不断壮大
面向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全市深入实施“人才新政30条”,着力加快“院士培养托举”;组建规模10亿元的“仟里马”“梧桐树”基金,支持创新团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股权投资;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四方英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由2012年的1.0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76万人,增长61.5%,年均增长6.2%。其中全时人员由7027人增加到14161人,实现翻番,年均增长9.2%。目前,全市分类认定高层次人才2774人,包含本土院士3人、省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1个、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171个。株洲成为了中组部在湖南唯一的人才工作联系点,创新人才工作模式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基层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三、培育高新产业,助力科技发展
全市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速推动科技企业成长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07家,比2012年增加705家,增长3.5倍,年均增长18.2%。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跨越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6.1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6%。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20%提升至2021年的29.7%。大力推进省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四、科技成果涌现,凸显创新效能
(一)高端创新硕果累累
在全省各市州中率先出台《株洲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高端成果密集涌现。全力支持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承担国家02、04、两机等重大专项实现重大突破。十年来,全市共获得国家、省科技奖励百余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4项。时代华先高性能芳纶材料、时代华昇高端PI膜等技术产品成功替代国外进口;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全球最先进的高铁永磁牵引系统、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国内首套无砟轨道智能铺轨机组、生物医药多肽库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株洲面世;“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入园各类创新企业200多家,光纤陀螺、飞机发动机叶片3D打印等多项技术领跑国内。
(二)专利发明成果丰硕
专利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活跃度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发明专利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的专利类别,是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十年来,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连年递增,从2012年的2.67件增加到2021年的21.89件,增长7.2倍,年均增长26.3%。
(三)新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十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呈现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的特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由2012年的393.0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17.69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9.6%。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18.6%提升至29.3%,年均提升1.34个百分点。
回顾这十年,全市研发投入成绩显著,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当下,全市正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新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肖功人]
[审核:范夫]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