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次全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公报解读
湖南省统计局
2011年2月17日
R&D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也是国际上开展R&D统计调查的规范称谓。R&D活动是指从事科学发现及其可应用性的探索性活动,以及开展自主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等的活动。开展R&D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探索科学发现的应用途径、自主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获取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
一、R&D活动是如何定义和统计的
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和积累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开发新的应用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为达到预定目标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进行的探索。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开发活动。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原型、样机、样件、新配方、新系统等等。
上述界定表明R&D活动具有先进性、开创性和排他性的特点,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
那么如何收集和计算R&D数据呢?由于R&D活动普遍渗透于教学、科研、生产和日常工作之中,进行R&D统计调查时,首先需要把R&D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这是科技统计不同于经济和社会统计的重要特点,也是这项统计调查的难点。这次清查的具体做法是:在正式填报之前,组织填报单位整理科技项目台账,做好研究开发支出的财务核算等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填报单位逐项填报本单位正式立项的科技项目(课题),并填报活动类型或能够区别活动类型的相关标识,由此计算出填报单位应计入R&D活动的经费支出和人员数。再由各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基层单位填报的项目(课题)逐项进行审查,确认划定的R&D项目(课题)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符合清查方案的规定。除此以外,还通过进行逻辑性、约束性、关联性、匹配性审核和评估,确保统计结果真实准确。
二、开展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相关背景
近现代以来,由于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革命性变革,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二战以来,由于国际竞争加剧,各国的科研活动由松散的自主研究方式向以政府为主导有组织的研究方式转变,由以大学的学术性活动为主扩展为有企业大规模参与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活动,出现了人、财、物力大规模投入的局面。为有效管理和科学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研效率和效果,开展科技统计调查、及时收集科技活动数据就提上了日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科技指标专家组首次发布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统计手册。从此,R&D统计调查工作在世界各国逐步推广开来,目前,世界上已有上百个国家依据国际规范开展此项调查。我国的R&D统计调查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原国家科委、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分别建立了我国的科研院所、大学和工业企业的科技统计年报制度。之后,国家统计局建立了科技综合统计年报制度,开始综合各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并发布我国科技投入总量和基本结构数据。
为摸清全社会科技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规范和统一有关部门科技统计的标准,我国在2000年开展了第一次R&D资源清查,首次系统掌握了全社会R&D资源的总量及结构数据,为国家“十五”、“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时隔九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更加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能力和实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末,正值国家着手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监测科技中长期规划执行情况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情况之际,迫切需要再次对全国R&D资源状况进行清查。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联合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
这次清查的范围是在进行大规模摸底调查和单位核实的基础上,确定对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开展科研及相关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
三、清查结果表明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从清查公报可以看出,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不懈努力,我省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投入逐年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全省共有1992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R&D活动,是2000年的2.18倍。参与R&D活动的人员达到9.38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全时当量为6.38万人年,是2000年的2.25倍。R&D经费支出153.50亿元,是2000年的7.97倍,年均增长25.9%,高于全国平均速度2.9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在全国排第13位,比2000年前移3位。
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是国际社会用于衡量科技创新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我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18%,比2000年提高0.66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国排第15位,比2000年前移4位。
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划分的三分类数据是R&D清查最重要的结构数据。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属于科学研究范畴,这方面的投入能够反映政府对推动科学前沿探索做出的努力,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2009年我省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7.74亿元,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21.56亿元。两项合计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19.1%。
试验发展的投入规模代表着科学研究的应用能力。这类研发活动主要由企业实施,反映其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和水平。2009年我省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24.20亿元,占整个R&D经费的80.9%,是2000年的8.01倍。
从行业配置状况看,我省R&D活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09年共支出107.84亿元,占70.3%,其次是教育行业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别为19.49亿元和12.41亿元,占比分别为12.7%和8.1%。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格局基本形成。
从地区配置状况看,我省R&D活动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2009年三市R&D经费支出100亿元,占全省的65.1%。三市的投入强度分别为2.01%、1.23%和1.6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核心增长极的创新优势和聚集效应。
科技项目(课题)是科研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和重要载体,项目(课题)研究的布局和资源配置状况,都会对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全省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课题)28335项,项目(课题)人员全时当量55065人年,项目(课题)经费117.26亿元。在限额以上R&D项目中,按社会经济目标的R&D项目(课题)经费中:工商业发展为80.04亿元,占71.8%;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为6.60亿元,占5.9%;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为3.05亿元,占2.7%;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为2.74亿元,占2.5%。
总之,我省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科研体系,拥有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某些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处于全国先进行列,科技对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型湖南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十二五”富民强省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湖南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