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邵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邵阳市统计局
2025年4月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落实“十个统筹”,扎实推进“八大行动”,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产业活力持续释放。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6.3亿元、增长5.1%(与上年比较,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63.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75.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86.7亿元、增长4.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6234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8:36.8:47.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94.7亿元,增长6.3%,占GDP的比重为75.0%。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310.8亿元,增长6.8%,占GDP的比重为44.8%。全社会用电量129.4亿千瓦时,增长4.5%;工业用电量46.4亿千瓦时,增长1.2%。
财政收入提质增效,重点支出精准保障。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3亿元,下降8.6%。其中税收收入72.3亿元、下降14.8%,非税收入49.9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2.9亿元,下降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5.7亿元、增长0.8%,教育支出121.3亿元、增长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0亿元、增长6.7%,卫生健康支出73.9亿元、下降8.5%,节能环保支出12.7亿元、增长9.3%。
重点民生保障有力,人民福祉有效增进。各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7个,为省定任务的100.0%;康复救助残疾儿童2309人,为省定任务的128.3%;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10户,为省定任务的101.0%;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045户,为省定任务的117.8%;农村公路提质改造630.1公里,为省定任务的126.5%;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备3367.0公里,为省定任务的100.0%;城市低保标准为700元/月/人,达到省定目标;农村低保标准为5400元/年/人,达到省定目标;农村新增蓄水能力1060.8万方,为省定任务的100.1%;农村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0万亩,为省定任务的100.0%。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2.0亿元、增长3.7%。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50.1亿元、增长4.2%,粮食产量337.7万吨、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3.4万吨、增长4.0%,油料产量26.0万吨、增长5.0%,烤烟产量1.0万吨、下降8.0%,茶叶产量0.74万吨、增长3.3%,牛奶产量3.7万吨、下降2.6%;完成牧业产值244.6亿元、增长1.0%,年末存栏生猪414.8万头、下降3.7%,年内出栏生猪665.7万头、下降4.2%,牛出栏20.0万头、下降0.2%,羊出栏67.3万头、下降16.0%;完成林业产值29.3亿元、增长12.7%;完成渔业产值22.2亿元、增长5.6%,水产品产量11.0万吨、增长3.9%;完成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5.8亿元、增长8.2%。
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基本农田面积349.4千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5.3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286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89家);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9.4万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5.3万千瓦,增长2.9%;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181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956.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7.4万亩,名优特水产品产量1.0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平稳有序。截止2024年底,全市实有规模工业企业1827户,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其中,规模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2%,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3%,股份制企业增长8.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3.1%;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1.4%。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4%,医药制造业增长19.1%,汽车制造业增长1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2.6%,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
主要产品保持增长。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0.3万吨、增长4.3%,液压元件14.0万件、增长27.7%,饮料酒15.9万千升、增长1.7%,乳制品5.7万吨、增长16.9%,大米76.5万吨、下降8.1%,家具84.6万件、下降4.3%,钢化玻璃451.0万平方米、增长20.4%,石灰石740.4万吨、增长14.3%,商品混凝土1295.6万立方米、增长9.2%,铝材10.2万吨、增长7.3%。
运营效益持续攀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9.2亿元、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188.9亿元、增长43.0%,亏损企业亏损额4.8亿元,亏损面2.1%;利税总额259.9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 97.4%,出口交货值187.8亿元。
建筑行业能级跃升。截止2024年底,全市具备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329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1.8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总额34.8亿元、增长1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94.6万平方米、下降18.4%,其中新开工面积1864.6万平方米、下降24.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83.5万平方米、下降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市场平稳发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其中,国有投资增长25.6%,非国有投资增长1.3%,民间投资下降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2%。施工项目1705个,新开工项目908个,本年投产项目952个。
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3.7%,其中,采矿业增长168.1%,制造业增长1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3.1%;生态投资增长91.4%。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下降2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7.5%,教育投资增长29.2%,卫生、社会工作投资下降9.0%。
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277户,完成投资227.4亿元,下降3.9%。商品房施工面积1639.5万平方米,下降11.4%;销售面积365.8万平方米,下降1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7.7万平方米,下降17.0%。商品房销售额167.0亿元、下降13.9%,每平方米销售均价4566.3元、增长2.9%。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5亿元,增长5.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748.3亿元,增长7.1%。在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城镇实现零售额576.9亿元、增长8.7%,其中城区为317.2亿元、增长6.6%,乡村实现零售额33.1亿元、增长13.5%;批发和零售业564.7亿元、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45.3亿元、增长14.7%。
消费结构趋向优化。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商贸企业1715户,完成零售额610.0亿元、增长8.2%,其中粮油、食品类106.4亿元、增长12.1%,饮料和烟酒类45.6亿元、增长14.0%,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类30.2亿元、增长13.6%,日用品类37.0亿元、增长1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7.7亿元、增长0.4%,中西药品类41.9亿元、增长8.3%,汽车类104.6亿元、增长6.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18.3亿元、增长1.5%,石油及制品类83.1亿元、增长3.7%。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衣着类上涨0.0%,居住类上涨0.0%,医疗保健类上涨0.5%,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上涨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5%。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持续承压。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7.5亿元,下降30.8%。实现出口额140.2亿元、下降31.2%,其中,一般贸易出口额133.8亿元、下降30.7%,加工贸易出口额6.4亿元、下降40.4%;实现进口额7.3亿元、下降20.9%,其中,一般贸易进口额5.3亿元、下降29.5%,加工贸易进口额2.0亿元、下降6.6%。
招商引资承压前行。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22.7万美元,下降47.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7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家,在邵投资的世界500强存续企业37家。引进2亿元以上省外境内项目76个,实际到位资金20.6亿元。举办“中博会跨国公司邵阳行”等招商活动35场,签约项目247个、金额524亿元;湘商回湘新注册企业112家、累计到位资金330亿元。
旅游市场扩容提质。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663.9万人次、增长17.2%,国内外游客总花费594.4亿元、增长14.4%。全市旅游等级区(点)46个,其中4A级及以上的9个。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各1个,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5个,创建民宿集聚、精品营地各3个,精品村、精品廊道各4个。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基建顺利推进。全年完成交通运输投资113.1亿元,为省定年度任务的133%,其中高速公路完成69.7亿元。永新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通车总里程达647公里;隆回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基本完工,城步公汽公司公交停保场完工,经开区铁路货栈查验场、邵阳县峡山客运中心等项目加速实施,赧水武冈城区航运建设工程开工建设。
人流物流畅通高效。全市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4.9万辆、增长3.9%,其中轿车43.9万辆、增长4.4%。铁路完成客运量866.0万人、增长9.9%;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10366.0万吨,货物周转量71.8亿吨公里,客运量3315.2万人,旅客周转量14.0亿人公里。
邮电业务发展提速。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7.3亿标准量、增长23.2%;电信业务总量55.1亿元、增长15.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57.6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数9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4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信贷稳健前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18.6亿元,比年初增加368.7元、增长8.3%,其中住户存款3981.5亿元、增长10.0%,非金融企业存款326.7亿元、下降7.1%,广义政府存款481.7亿元、增长3.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97.9亿元,比年初增加184.4亿元、增长6.3%,其中住户贷款1355.1亿元、增长3.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718.5亿元、增长7.6%。人民币消费贷款822.5亿元,增长3.2%;个人住房消费贷款487.8亿元,下降3.7%;房地产开发贷款95.1亿元,增长0.0%;中小微企业贷款1283.8亿元,增长10.0%。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8.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2.2%。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1家。全年直接融资总额85.8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1.1亿股,总市值16.6亿元。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20家,比上年减少1家;证券交易额4401.2亿元,增长43.4%。年末期货证券营业部成交金额1193.9亿元,增长4.9%。
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06.6亿元,增长6.8%。其中财产险27.1亿元,增长7.1%;寿险56.2亿元,增长9.3%;健康险21.4亿元,增长1.2%;人身意外伤害险1.9亿元,下降3.3%。各项保险赔付支出46.6亿元,增长12.5%。其中财产险19.6亿元,增长12.6%;寿险12.9亿元,增长15.5%;健康险13.4亿元,增长10.4%;人身意外伤害险0.7亿元,增长0.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8万人,增长24.8%,在校生5.5万人,毕业生1.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5万人,增长3.3%,在校生7.3万人,毕业生2.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8万人,下降49.2%,在校生16.7万人,毕业生5.7万人。初中和小学共招生16.3万人,下降8.3%,在校生79.0万人,毕业生20.0万人。各类民办学校816所,在校生17.9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8%。
科技引领蓄势赋能。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1506家,实现高新增加值增长7.9%。签订技术合同928项,成交金额278.1亿元、增长9.0%。专利授权2843件,其中发明专利439件。粮安科技“99香”水稻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授权,隆回羊古坳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连续三年平均亩产突破1100公斤,三一专汽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亚洲富士电梯等11家企业认定为第五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市级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6个。隆回县非遗保护中心荣获“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获评省级非遗工坊2个、省级非遗村镇1个;17个项目被列入全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目录、28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市省级非遗项目已达5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达53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3%。
医疗服务持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805个,其中医院147个。拥有医院床位数3.6万张,下降0.1%。卫生技术人员5.0万人,下降2.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万人,增长2.4%;注册护士2.3万人,下降5.6%。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697人。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卫生技术人员127人。
体育事业蓬勃向上。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9831个,其中大型体育场馆9个、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1034个、游泳池(游泳跳水场馆)103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9项次,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251.7万人。成功举(承)办“2024年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会气排球赛(华中区)”、“第四届女排魂中国梦气排球湖湘行系列活动”、“2024年第三届天子湖全国桨板赛”和“2024年中国健身休闲大会(绥宁站)”等高规格体育赛事;参加2024年湖南省青少年体育锦标赛,获得42枚金牌、50枚银牌、80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年末常住人口630.0万人,较上年减少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347.6万人和282.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5.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253.2万户,总人口80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6.5万人、乡村591.5万人;年内出生人口5.2万人、出生率6.49‰,死亡人口4.5万人、死亡率5.50‰,自然增长率0.98‰。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77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76元、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20227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90元、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8472元、增长6.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020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4元、增长5.5%,其中烟酒食品类人均支出7682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25元、增长4.7%,其中烟酒食品类人均支出6111元、增长6.2%。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0.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5.0万人,其中,在岗职工72.7万人,离退休人员42.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6.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558.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3.6万人,减少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1.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0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各类资源总体稳定。年末全市耕地面积39.8万公顷,基本农田34.9万公顷。已发现矿种88种,其中能源矿产9种、金属矿产32种、非金属矿产44种、水气矿产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7种;财政出资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19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处。
利民建设全面铺开。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4处,投入资金50.2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370.2万立方米。全市交通实施预防性养护566.5公里,路面改善工程36.4公里,路面病害修复4.5万平方米,裂缝处治5.5万米。
城区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1,优良率为89.3%,PM2.5浓度均值为36.5微克/立方米;全市5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综合指数为2.9259,其中14个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为2.8909;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市城区共布设声环境质量有效监测网格113个,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9分贝,总体评价为良好。
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植树造林、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完成造林面积74.9千公顷、增长85.4%,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75.1千公顷、增长107.5%。国家地质公园共2个。自然保护区共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4万公顷。
安全底线有效筑牢。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67起,事故死亡人数7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5人;工矿商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0起,死亡人数346人,道路交通死亡率2.5人/万辆。
注: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额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图表略,请访问原文地址查阅)
(信息来源:邵阳市统计局)
(原文地址:https://tjj.shaoyang.gov.cn/sytjj/tjxx/202504/376ede0026584dd8957a28244eba8b42.shtml)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