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株洲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株洲市统计局

2007年3月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03-2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7年全市上下紧扣"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工作主题,突出四大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市呈现出经济稳健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总体特征是"又好又快又稳"。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48.7亿元,增长14.9%,比上年加快2.6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5.8亿元,分别增长5.5%、17.8%和14.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0元大关,达到20257元,比上年增加3731元。全市GDP总量从2002年的344亿元,连续跨越400亿、500亿、600亿和700亿元四个台阶,5年GDP年均增长12.6%。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列第56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5:51.5:36.0调整为12.9:52.9:34.2(按现价GDP计算),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新型工业化的有力推进,一、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上升了0.4和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2%,提高26.4个百分点。城乡经济结构比为0.94:1,城市经济占株洲市经济比重为48.5%,提高1.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提高0.31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02.6亿元,增长15.8%,比GDP增幅快0.9个百分点。非公经济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08.4亿元,增长34.9%;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67.2亿元,增长57.2%;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2.9亿元,增长19.9%。年末有个体私营经济90133户,从业人员24万人。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5%,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8%,涨幅分别比上年各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7.1%,比上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按八大类分,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2%,居住类价格上涨3.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2007年全市发生安全事故1026起,比上年减少96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37人,比上年减少50人。2007年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17,下降33.1%;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安全死亡率为4.76,下降18.2%;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5.13,下降33.4%;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5.99,下降12.6%。

    省市实事进展顺利。2007年省8件实事、市10件实事43项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26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2007年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607户,下岗失业再就业2.56万人。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5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2007年发放贫困学生家庭救助金2130万元,救助贫困生人数9.58万人。建成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1个。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1143起。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18所,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按标准100%拨付到位。

    二、投资、建设、环保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88.7亿元,增长42%,增幅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高增幅。其中,城镇投资254.5亿元,增长46.2%;农村投资34.2亿元,增长16.9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7.9亿元,增长30.6 %;工业投资139.8亿元,增长81.9 %。

    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2007年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1.3亿元,增长22.5%。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9个,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4个。天元大桥、建宁大道、合泰涵洞扩改和河东沿江防洪景观道路一期工程等7个项目已完工,提质改造城市小街小巷11条。湘江五桥、田心立交、泰山西路、石宋大道、新塘路等项目已开工建设。2007年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亿元,重点支持了11个市级重点镇的建设。

    城市公用设施更加完备。公共汽车运营车辆701辆,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6标台。城市管道燃气家庭用户13.36万户,其中天然气用户12.6万户,煤气用户0.76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为95 %。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125万立方米,年供水总量1.4亿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8.6 %和40.1%。市区公园增加到14个,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调整城区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拆除城区三座跨江大桥收费站,长株潭公交车正式开通。全社会用电量为68.5亿千瓦时,增长14.1%,其中工业用电46.6亿千瓦时,增长14 %。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株洲市44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62.2亿元,为年计划的119.9%。株洲电网建设工程、天元大桥、天台金谷等5个项目顺利竣工,欧洲工业园、株冶循环经济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2007年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63,比上年下降0.32。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16天,比上年增加8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6.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1.6%。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三类标准,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9%,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环保累计投入达36.7亿元,通过"蓝天行动",全面整治城市大气污染,2005年成功退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行列。

    三、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大关,达67.6亿元,增长28.6%,增幅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0.5%,收入结构更趋合理。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26.6%。全市财政收入从2002年24.4亿元,连续跨越30亿、40亿、50亿和60亿元四个台阶, 5年年均增长21.3%,连续4年增幅超过20%。2007年全市财政总支出73.7亿元,增长27.8%。

    金融态势平稳运行。2007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分别为2147.2亿元、2076.7亿元,增长16.7%和17%;货币回笼70.5亿元,增长7.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638亿元,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04亿元,增长9.6%,增幅低于上年5.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303.8亿元,增长19.4 %,其中短期贷款175.6亿元,增长10.8%;中长期贷款113.4亿元,增长41.1%。银行存贷比为47.5%,提高1.5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保费收入14.49亿元,增长31.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3.75 亿元,增长29.7 %;人身保险收入10.75亿元,增长31.7 %。2007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额5.36亿元,增长76.9%。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09亿元,增长28.2%;人身保险赔付3.27亿元,增长33.7%。

    四、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2007年末总人口380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其中市区79.5万人。常住人口369.6万人。城镇化率为47.4%,提高1.4个百分点。2007年计划生育率为96.8 %,人口出生率为12.7‰,人口自然增长率5.89‰,比上年提高0.34个千分点。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2007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0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394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607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9万人。培训各类人员11.21万人次,其中2.54万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98.9%和80%。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14.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3元,增长16.4%,增幅提高5.5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0812元,增长10.7%;人均住房面积20.8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9%,上升2.5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平工资21800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5044元,增长15.5%,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3950元,增长15.3%;人均住房面积55.9平方米,增长3.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8%,降低0.8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68.5亿元,增长67.1%,商品房销售面积334.9万平方米,增长55.5%。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市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3.9万人、2.35万人、2.64万人、4.61万人和3万人,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2007当年目标任务。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8.38亿元,为全市12.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1.34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保持了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两个100%。城区、县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和460元/月,比2003年分别增长47%和35.3%。城乡低保家庭12.95万户,增加1069户。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6227张,增加245张。

    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争取国家、省级计划项目8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4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2项,省科技进步奖14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登记244项,合同金额8721.8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7家,省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家。全市申报专利1287件,增长21.3%,其中发明专利316件,增长54.1%。

    高新产业加速发展。2007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4.5亿元,增长32.9%,实现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32.6%,其中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及高效能源分别完成产值160.4亿元、107.6亿元、39.1亿元和22亿元,占全市高新产值的95.5%。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9所,在校学生4.6万人,增长3.9%;有普通高中47所,在校学生7.4万人,下降7%;有普通初中159所,在校学生9.6万人,下降19%;有小学611所,在校学生20.9万人,增长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辍学率1.06%,初中毕业升高中阶段学生比例79.34%。发放救助金2137万元,对9.6万贫困生实施了"两免一补"。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湖南工业大学正式挂牌。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7年全市共有文化经营户1816家,其中市区954家。举办炎帝广场"周周乐"文化活动28场次,送戏下乡1219场,电影下乡10283场。城区20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基本完成,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8.88万户,增长9.4%。确立公布了《株洲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一批文化精品荣获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炎帝陵祭祀"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33个,病床总数14338张。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257万人,参合农民227万人,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87.9%。儿童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为92.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下。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了迎奥五环潇湘行株洲市工人趣味运动会暨市第三届大众体育运动会等群众体育运动。组织参加湖南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夺得6枚金牌,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三。湖南省青少年体育比赛金牌总数和团体部分全省第三。过去五年,杨云、郑波、李玄旭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城运会等国际、国内赛事中夺得奖牌。

    六、行业经济

    (一)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259.6千公顷,增长0.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6.9千公顷,增长2.3 %;完成造林面积4.41千公顷,下降17.1%。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2007年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68所。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306公里,农村通达工程247公里。9个县市区的村庄布点总体规划和116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全面完成。新建农村沼气池6050个,农村沼气使用户突破5.6万户。株洲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91.9万千瓦,增长8.2%。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到268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6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7.1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7亿元,增长25.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6.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中采选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1.5亿元、219.2 亿元和17.6亿元,增长35.9%、25.6%和14.6%。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前六名的行业依次为交通装备制造、化工、有色冶炼及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医药食品加工和金属制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  42.1亿元,34.6亿元、55.3亿元、22亿元、15.7亿元和11.7亿元,分别增长28.1%、33.1%、12.7%、27.1%、23.5%和28%,累计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7.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9%。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82家,同比增加18家,利润过5000万元的企业14家,同比增加1家。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4.2亿元,增长30.4%。实现利润33.1亿元,增长19.7%。实现利税67.5亿元,增长28.4%。亏损面由上年的16.1%降为1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0.2%,提高34.7个百分点。

    园区经济良性发展。年末园区有工业企业462家,其中规模工业271家,新增企业49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256.8亿元,增长92.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7亿元,增长76.5%;实际到位外资8089万美元,增长28.5%;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35.9亿元,增长107.2 %。

    建筑业平稳发展。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增长11.2%。2007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为1105和41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0.9%和6.2%。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8家,2007年实现利润5.5亿元,增长34.1 %。

    (三)交通运输和邮政通讯业

    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8亿元,增长12.9%。公路货运量9302万吨,增长21.4%,公路货运周转量62.4亿吨公里,增长28.1%;公路客运量11196万次,增长9.5%,公路客运周转量67.2亿人公里,增长8.9%。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2007年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6.2亿元,增长24.7%。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为37.8万辆, 移动电话118.7万户,互联网用户17.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6.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4.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2.1万户。

    (四)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7.6亿元,增长18.7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4%。城市和农村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5.9亿元和91.7亿元,分别增长20.6%和15.9%。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零售额61.8亿元、151.1亿元和30.7亿元,分别增长16%、19.3%和22.6%。

    对外贸易大幅回落。2007年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13.2%,增幅为5年来最低。其中出口额7.2亿美元,下降11.1%,进口3.7亿美元,增长141.8%。

    招商引资有新进展。2007年实际利用内资80.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6家,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38.3%。来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9家、中央企业达到10家。
旅游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5.5亿元,增长14.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12.5万美元,增长14.8%;国内旅游收入35亿元,增长14.8%。接待游客698.7万人次,增长14%,其中接待国外游客2.8万人次,增长32.8%;国内游客698.7万人次,增长14%。年末株洲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34家,比上年增加5家,各类旅行社44家,旅游车队4家,旅游从业人员近8.2万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核实数据以《株洲统计年鉴》为准。
    2、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