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1月21日上午,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局长张世平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5年度全省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15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并详细回答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长沙晚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
湖南卫视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湖南卫视记者。2015年湖南经济增长达到了8.6%,基本完成预期目标,您怎么评价这个发展水平?我们同时注意到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一产业,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张世平:第一个问题,去年全省经济增长8.6%,从全国来看同比增速比较靠前,却是我省过去20多年中的一个最低水平,但的确是一个好速度。第一这是来之不易的增长速度。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南非、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普遍大幅回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全球贸易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湖南能够增长8.6%,远远高于全球,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第二这是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增长速度。过去一年中央和省委都把工作重点放在调结构和转方式上,没有搞强刺激和大水漫灌式的需求扩张,积极把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重点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益方面做文章。去年全省全年计划目标是8.5%,实际达到了8.6%,是符合预期的速度。第三这是可喜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不高也不低。不低是就业、生产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在继续增长,不高不热是指对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源资源压力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节能降耗工作方面,去年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发展以及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等都出现可喜的成绩。所以8.6%是来之不易、符合预期、十分可喜的增长速度。
您刚才关注到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产业。过去这些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二三产业增长持续保持超过一产业增长。过去两年,特别是去年有一个更加明显的情况,三产业增长远远高于一产业也高于二产业增长。这说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在向着更高水平升级。从产业结构演进来看,最初农业主导经济的发展,农业速度决定整个经济发展速度,一段时间以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通过工业化,大量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加工成产品满足人们需求,这个阶段工业速度发展很快,决定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当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上满足社会需求,对工业品实物需求的满足达到基本饱和以后,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有新的需求。如规模工业越来越大,对运输业要求越高。运输业、零售业、工业的发展对金融贷款、科学研究、教育服务等方面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服务业、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需求就会有新的增强。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社会经济必然向第三产业经济服务化发展。全国、全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由工业主导逐步向由第三产业主导发展迈进的阶段。全国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我省接近45%左右。相信经过三五年努力,也将进入第三产业主导经济发展阶段,即经济服务化的发展水平。
湖南经视记者:根据提供的材料看,2015年湖南工业增长呈缓中趋稳走势,那么请您介绍一下2015年全省工业运行的特点?2016年供给侧改革是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去产能”和“稳增长”这两项工作该怎样统筹?谢谢!
张世平:过去一年的工业运行可以概括为四个特点,那就是速度趋缓、结构优化、效益回升和质量提高。关于速度趋缓,以往提到工业就联想到早几年前,尤其是5、6年前20%以上的增长速度,当时工程机械、有色、钢铁、石化等行业发展都非常快,几乎每年都有新增的千亿级支柱产业。今年速度只有7.8%,尽管比全国还是高1.7个百分点,但是这个速度是过去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的最低水平。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这是工业在面临整个需求,包括国内基建、出口、实物消费等在内的需求增长放缓,用工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出现的增速放缓,此外还有主动去产能等因素的影响。结构优化表现在,一方面工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园区工业比重上升较快,大中型企业在整个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另一方面,新产品产值比重提升较快,去年工业新产品产值的比重超过17%,而过去往往徘徊在10%—12%左右,2015年一年就提高了4.5个百分点;同时,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食品、烟草、钢铁、有色,特别是工程机械等传统行业,在去产能压力下增速回落明显,但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医药、环保等产业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第三个特点是效益回升,2015年1—11月,联网直报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了2.4%,虽然这个速度表面上看是非常低的,但与前年比较回升了约6个百分点,增幅实现由负转正,说明企业效益有好转,此外工业税收同比也出现了回升。最后一个特点是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的持续下降,高耗能行业发展明显减缓,同时一些新产品、优质产品的比重在上升。
2016年,中央着重要求实行供给制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我的理解是,中央强调供给制改革,是要求从供给和生产等角度进行结构调整,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达到供需相互促进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家都知道,社会经济发展是需求与供给两大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有了需求,才会有供给,需求要是变化了,供给也要相应的变化,否则就可能出现产品过剩;同时能供给多少,也决定了消费多少,这也制约了需求的发展。从过去30多年改革情况看,我们已逐步从短缺经济演变为社会供需基本平衡,甚至结构性供大于求的局面。现在的供给存在明显的传统产能过剩和库存高企,但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又相对缺乏。这是目前的瓶颈所在,这决定了必须更多地从生产角度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需求。
在工业方面,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去产能,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的产能闲置是非常突出的。比如,在房屋装修中大家就可以感觉到,这些年劳工费在不断上升,但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并没有涨多少,甚至还出现了下降。供给侧改革,在工业方面首要表现就是要去产能,所以说2016年工业发展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关于房地产去库存问题,虽然过去一年房屋销售增长比较快,但待售面积还是比较高,2015年全省待售面积仍增长了12%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僵尸企业也要坚决淘汰掉。同时,供给侧改革也需要新业态来推动转型升级发展。比如,当前为营造更好的消费需求,就需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另外,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以及一些新兴行业、优质产品,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当然,供给侧改革也需要较长时间,中央有一个判断,当前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L”型增长通道,也就是从以前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了中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阶段。我认为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来抓好供给侧的改革,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任务。
长沙晚报记者:您好,我是长沙晚报的记者,我们刚才了解到,在2015年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消费市场向好。请问,主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挖掘消费的增长空间?谢谢。
张世平:谢谢你的提问。2015年,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我省消费的实际增长速度比前年略有提高,支撑消费领域向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得更快,增幅达9.3%,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速度与GDP基本同步,与前年相比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居民的收入多了,相应的消费也就提高了,产生了更高品位的消费需求。二是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我省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生活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初步测算,我省去年的城镇化水平跟前年相比大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有近100万的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和就业。城镇居民的商品消费水平一般比农村居民要高一些。在农村,很多食品如蔬菜、水果等居民可以自己生产,而进入城镇后这些食品则需要到市场上购买,因此农村居民进入城镇会加快城镇消费需求的发展。三是新兴业态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最典型的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我们现在可以在网上订购机票、高铁票,在网上进行餐饮预定,过去要消费一种产品或者是服务,必须要到现场去购买、去享用、去付账,现在很多工作都可以在家里、在网上来完成。现在,只要居民有需求,各类新型业态都可以帮助大家很方便地实现,所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促进了消费的快速增长。
从今后发展的预期来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该还会提升。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测算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拉动作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70—80%是由消费提供的,是靠居民的旅游、医疗、文化等非商品消费以及商品消费来拉动。发达国家居民用于教育、医疗、旅游、健康等方面的非商品消费开支远远大于购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及食品等方面的支出。在过去的一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比上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我省的情况也一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0%。我省经济还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工业结构偏重型化。从目前来说,虽然仍是投资主导,但今后的趋势肯定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会进一步上升,所以消费的空间是很大。
为保证消费的拉动潜力进一步释放,第一是要落实好中央的政策,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农民工进城,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也要让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从而有能力购买所需要的商品。第二是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升级,要扩展一些新的消费领域,如休闲、健康、文化等,享受发展方面的需求也要拓展。如房地产业,总体来说,居民的一般性住房、刚性需求大部分已经得到满足,今后大户型、环境比较好、符合环保要求、功能多样化的改善型住房需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第三是要发展好、营造好鼓励消费的政策环境。在居民消费信贷方面,政策还可放松一些。现在房屋贷款已经逐步放松,汽车贷款大家也感觉也比较方便。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消费增长,鼓励和提倡超前消费;而对于我们来讲,只要未来有支付能力,能够放松的还是应该放松,也可以进一步刺激和鼓励消费。第四是消费品生产业、消费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也还有改革创新、改进服务的空间。
香港商报记者:张局长,您好!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2015年我省固定资产的投资相比往年有什么新的变化?今后我们要如何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
张世平:说到有什么新的变化,最显著的感受是投资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速度的放缓,是在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中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精准投资的背景下出现的,速度是比前些年放慢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投资下降。去年,我省房地产投资与上年相比是减少的。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过去超过15%,现在只有10%上下。配合房地产业去库存,一方面是要刺激消费、扩大销售,将房子卖出去,另一方面是控制新的生产、新的投资,所以导致房地产投资放缓。二是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放缓。在经济运行下滑的情况下,民间资本不知道投到什么行业能够赚钱,投资观望的比较多,实际投资的比较少,所以去年民间投资增速比前些年有所回落。另外,由于总体上产能过剩,工业投资也比前些年明显下滑。以上是第一个总的变化。
第二个感受是投资的重点在变化,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投资得到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加强表现在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等在内的建设在加速,长沙的地铁,还有很多地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另外,民生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第三产业中的部分领域投资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下阶段,要扩大精准投资,从我们省经济发展阶段和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有很多领域值得重点加强:一是技术改造投资。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地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不是大量地铺摊子、建很多新厂、建很多新生产线,而是要把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抓上去,把技改投资抓上去。无论哪个产业,都需要技改投资。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虽然近些年,我省高速公路、高铁、港口等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要适当先行,空中的、地下的设施,包括地铁以及下水道、电缆电线、油气管道等管网设施,都还有很大的增强空间。三是民生投资。包括医疗、健康、旅游、环境保护等在内的投资,还有与基础设施相配套的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投资还需要加强。总体来说,在投资建设方面,我省跟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