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GDP增量“王者”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彩娜
与疫情“震中”湖北毗邻的湖南省,今年一季度表现抢眼。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为8824.82亿元,GDP增速仅下滑1.9%,与贵州并列全国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59亿元,下降3.3%;第二产业增加值3126.38亿元,下降3.0%;第三产业增加值5104.85亿元,下降1.0%。规模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湖南省GDP增量达到76.44亿元,居于全国首位,虽然增量并不高,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已是得来不易,经济发展韧性明显增强。
应对疫情冲击,湖南省表现可圈可点。以促消费为例,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后,湖南省围绕新兴消费和其他重点消费领域,推进重启文旅消费行动、发展健康消费行动、升级信息消费行动、鼓励家居消费行动、促进汽车消费升级行动等“五个行动”,推动当地消费市场回暖,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1—2月收窄1.9个百分点,总量为3320.9亿元。
用电量一向被视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3月份,湖南省规模工业用电量降幅比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19个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实现增长。湖南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黎雁南预计,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更大力度的政策不断出台,二季度经济会好于一季度,下半年肯定会比上半年好。
“综合来看,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支撑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湖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黎雁南表示。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如何浴火重生?近日,湖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是疫情。一方面要科学把握疫情本身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研判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从中看到湖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坚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干好。
湖南省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把扩投资与强产业、控债务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和产业投资项目建设;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促进消费回补,恢复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以争创自贸区为推动,多措并举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要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线上经济,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