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俊平 /文
对外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反映经济开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十二五”以来,湖南省长沙市立足补齐外向经济“短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利用外资总量稳步增长外资来源地更丰富
“十二五”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长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由2010年的22.38亿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44.06亿美元,2015年位居省会城市第五,低于成都(75.2亿美元)、武汉(73.4亿美元)、杭州(71.13亿美元)和广州(54.16亿美元)等城市,排位整体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在省会城市排位;从中部省会城市来看,长沙实际利用外资总量总体居第二。
“十二五”时期,长沙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达14.5%,与经济发展保持基本同步。“十二五”时期,长沙外资依存度保持总体稳定,总体保存3%左右,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近两年来累计提升0.3个百分点。
2010年,来长沙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只有8个,投资额(4.66亿美元)只占18.9%,81.1%都来自港澳台地区。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拓展,目前来长沙投资的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地。截至2015年底,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来长沙市投资,中国香港依然是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但占比下降到55.32%,而德国、日本和美国加大在长沙投资力度,上海大众、三菱、住友和丰田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长沙,丰富了长沙市利用外资来源地构成,投资来源地进一步拓宽。2015年,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投资企业达52家,比2010年增加17家。
外商投资结构优化贡献率不断提升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行业以及企业性质等指标呈现优化升级。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升。“十二五”时期,长沙外商直接投资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48.7%、6.4%和54.5%,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是0.1%、57.4%和42.5%,与2010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3.0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行业分布更加多元,传统的房地产、制造业等继续担当引资主角,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也日益受到投资商青睐。“十二五”期间,提升最快的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提升19.8、8.1和7.7个百分点,下降最快的行业为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下降34.9和7.6个百分点。
从性质看,投资来源结构更加均衡。2015年外资独资、合资、股份制和合作4种性质的比重分别为54.7%、36.5%、7.1%和1.8%,相比2010年,合资企业占比上升23.5个百分点,独资企业占比下降30.1个百分点,外商股份制企业从无到有,比重达到7.1%。
贡献率不断提升。从工业看,工业项目有力地推动长沙工业化进程,外资企业实现增加值由2010年的101.0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9.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6.6%提升至8.7%,上升2.1个百分点,而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则由2010年的26.8%下降到2015年的25.1%,下降1.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2015年全市外资企业规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34亿元,2013-2015年年均增长14.5%,占全市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年均提高0.1个百分点,外商规模服务业企业数量占全市的比重为1.1%,营业收入占比达2.1%。
外资占比总体不高对外开放度偏低
但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等影响,全市利用外资也存在着占比不高、结构不优等问题。从自身发展看,长沙外资依存度总体仍然处于较低甚至回调状态。2015年长沙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为38.1%,比2010年下降5.1个百分点,在全省的比较优势有所减弱。从省会城市看,长沙外资依存度与武汉(4.2%)、成都(4.3%)、杭州(4.4%)、西安(4.3%)等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低于同处中部的南昌(4.1%)和郑州(3.3%)。
同时,长沙外商分布结构不优,第一和第三产业外资比重过低,行业之间差距过大,有些重要行业外资引进几乎是空白,并且需要关注“虹吸效应”。2014年底国家在东部的广东、天津、福建和上海成立4个自由贸易区,这将给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以及外贸转型和保增长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从2015年分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看,东部地区引资保持良好势头,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资聚集效应凸显,其中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增长8.9%;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下降3.3%;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下降6.8%,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吸引外资总量中占比为16.2%,东部地区深受产业集聚和经济改革的福利,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下滑,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差距。长沙作为中部城市,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创近年来新低,在目前状况下要保持外资较快增长和结构优化面临较大压力。
长沙作为“一带一部”核心区,可充分利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利用外资现状,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环境,放大招商引资的要素辐射,充分利用和依托金融、信息、技术和服务等要素资源,为长沙经济的提质和发展服务,使接轨长江经济带和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加速发展的“助力机”,为未来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可充分利用湘江新区作为“内陆地区开放高地”的国家发展定位,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高效畅通的大通关体系,打造综合性开放平台。
——文章刊发于2016年6月12日《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