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稳定增长仍是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固定资产投资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夯实基础设施,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投资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八大以来,湖南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坚持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16年达到2.77万亿,为2012年投资的1.9倍。2013-2016年,全省投资总量累计达9.40万亿元,年均增长19.3%。湖南投资总量占全国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2012年为3.8%,2016年达到4.6%,累计提高0.8个百分点。2016年,湖南投资总量位居全国第9位,中部六省第3位。
表1:2012-2016年时期湖南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年份 |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投资增速(%) | 占全国的比重(%) |
2012 | 14576.61 | 27.5 | 3.8 |
2013 | 18381.44 | 26.1 | 4.0 |
2014 | 21950.77 | 19.4 | 4.1 |
2015 | 25954.3 | 18.2 | 4.4 |
2016 | 27688.45 | 13.8 | 4.6 |
从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看,2013-2016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0%、62.5%、56.2%和49.5%,分别拉动当年经济增长6.4、5.9、4.8和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作用效果显著,有效投资与消费升级良好互动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二、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十八大以来,全省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3.2:43.4:53.4调整为2016年的3.6:38.2:58.2,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投资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调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4.8个百分点,投资“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表2:2012-2016年三次产业投资情况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
总量 (亿元) | 速度(%) | 总量 (亿元) | 速度(%) | 总量 (亿元) | 速度(%) | 总量 (亿元) | 速度(%) | 总量 (亿元) | 速度(%) | |
第一产业 | 468.09 | 46.1 | 633.87 | 35.4 | 709.96 | 34.9 | 914.49 | 28.8 | 1000.83 | 11.6 |
第二产业 | 6331.85 | 29.4 | 8080.77 | 27.6 | 9321.18 | 15.9 | 11027.56 | 18.3 | 10567.76 | 6.3 |
第三产业 | 7776.67 | 25.0 | 9666.80 | 24.3 | 11919.63 | 21.4 | 14012.22 | 17.6 | 16119.86 | 19.5 |
十八大以来,湖南重点加大对农业投资的支持力度,第一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3-2016年,全省累计投资3259.15亿元,年均增长27.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5%。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是主导产业,2013-2016年,全省累计投资38997.27亿元,年均增长16.8%,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41.5%。在全省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下,第三产业投资得到长足发展。2013-2016年,全省累计投资51718.51亿元,年均增长20.7%,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55.0%。
三、工业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推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总量不断攀升。2013-2016年,全省分别完成工业投资7926.57亿元、9104.19亿元、10631.87亿元和10274.71亿元,累计投资3.79万亿元,年均增长16.6%,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分行业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3270.96亿元,年均增长21.1%;制造业累计投资3.22万亿元,年均增长17.6%;采矿业累计投资2453.68亿元,平均每年下降0.3%。
从工业三大门类的投资结构变化看,制造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已成为全省工业投资的绝对主体。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82.8%提高到2016年的85.9%,累计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4.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从2012年占比8.2%上升到2016年的9.3%,累计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6%;采矿业投资从2012年占比9.0%下降到2016年的4.9%,累计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5%。2016年,制造业投资占比为85.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占比为9.3%,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占比为4.9%,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这也充分反映了湖南积极贯彻中央去产能政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省工业投资率(即工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之比)从2012年的69.3%上升到2016年的91.9%。随着工业投资率的逐年走高,企业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不断提升,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等生产要素保障不断改善。
四、民间投资成为主体
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湘政办发〔2012〕106号)、《关于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4〕66号)、《湖南省促进民间投资六大专项行动》(湘政办发〔2016〕89号)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全省民营经济在“四化两型”、“三量齐升”、“四个湖南”、“全面小康”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政策的推动下,逐步走上平稳快速发展的道路,民营企业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全省民间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成为主体,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湖南民间投资总量占全省投资比重一直稳定在60%左右,2013-2016年湖南民间投资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2.4%、65.6%、65.4%和59.2%。2013-2016年,全省累计完成民间投资5.92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3.0%,年均增长17.8%。全省国有经济累计投资2.91万亿元,年均增长20.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9%。民间投资的持续活跃,不仅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也对改善全省投资结构,提升自主投资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
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补短板效应凸显。2013-2016年,全省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7万亿元,年均增长24.7%。期间,全省交通运输建设抓抢机遇,统筹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3-2016年,全省交通运输业累计投资6687.1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7.1%。长沙地铁一、二号线开通运营,国内首条、世界最长的长沙中低速磁悬浮线成功通车运行,长株潭三市之间快速干道、城轨全部拉通。2016年,全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1374公里、6080公里,均位居全国前列,人们出行更加快捷方便。
六、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十八大以来,全省按照全面小康建设要求,围绕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措并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投资大幅增长,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13-2016年,全省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资7223.16亿元,年均增长53.3%。其中,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公共设施项目的投资大幅增长。2016年,全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达到4500亿元,是2012年的3.0倍。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有效改善了城镇居民生活条件。期间,全省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教文卫项目建设。2016年,全省教育事业投资达到568亿元,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达414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51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5倍、3.5倍和4.3倍。全省文化、卫生、体育全面进步,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壮大,高校建设长足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设施极大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湖南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呈现诸多积极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尽管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将充分发挥,全省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将更加坚实。
承办:投资处
执笔:邓海龙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