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改革转型深入推进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9-1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五年来,面对世情国情深刻变化,衡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经济总量位于全省前列。2012-2016年,全市GDP总量每年以超两百亿的量增加,2013年突破两千亿关口,2016年达到2853.02亿元,约占全省总量的十分之一,居全省第4位。二是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2012-2016年,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等影响,衡阳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且增速呈逐年回落态势。2012-2016年,全市GDP增速分别为11.8%、10.2%、9.9%、8.7%和7.9%,2013-2016年年均增速为9.2%。三是人均GDP达到中上等收入地区水平。2012年全市人均GDP为27258元,2013年突破30000元,2016年达到3902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5874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标准,衡阳已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四是财政实力稳步增强。2012-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虽然从20.4%回落到6.0%,但总量仍在稳步增强。201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36亿元,2013年登上两百亿台阶,2016年达到277.96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居全省第4位,2013-2016年年均增长10.3%,比GDP年均增速快1.1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一是三次产业形成“三二一”结构。十八大以来,农业保持稳定,工业发展速度有所下调,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步成为衡阳经济第一大产业。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5:48.5:35.0调整为15.1:41.5:43.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了8.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三二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演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电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布局更趋成熟和合理,技术层次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保持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发挥了主导作用。2013-2016年,以富士康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年均增长30%以上,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9个点;以输变电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19.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2%,比全市规模工业增速快30.5个百分点。三是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增强。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6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7.98亿元,比2012年增长75.5%,2013-2016年年均增长12.7%,比GDP增速高出3.5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快速扩大,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82.18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实现翻番,2013-2016年年均增长22.8%。四是服务业发展加快。在金融、交通、旅游业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服务业发展加快。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85.30亿元,2015年超过千亿元,2016年达1237.62亿元,是2012年的1.8倍,2013-2016年年均增长9.9%。其中,2013-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快于GDP年均增速5.5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793.89亿元,2016年达到3283.44亿元,是2012年的1.8倍;贷款余额为697.75亿元,2016年达到1674.28亿元,是2012年的2.4倍。五是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728.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2.09万人,城镇化率为51.07%,比2012年提高3.17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83万人。

  三、锐意改革创新有力,新旧增长动力逐步转换  

  一是非公经济不断壮大。通过简政放权实现还权于市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2016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787.01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占GDP比重为62.6%,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3-2016年年均增长11.3%,比GDP快2.1个百分点。二是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全市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增加。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规模从2012年的11.7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23.4亿元,R&D支出占GDP比重从0.6%提高到 0.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从1.52亿元增至2.53亿元。三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了快递业务迅猛扩张。2016年,快递业务量2517.19万件,比2014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64.3%。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络约车、网上订餐等新商业模式方兴未艾。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一是去产能效果显现。2015年以来,高耗能产业能耗持续下降,增加值占工业比重逐步降低,去产能成效明显。2016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28.8%,比2012年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增速为5.2%,比2012年放缓2.1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1.4%。具体来看,2016年华菱衡钢关停了“89”型钢管生产线,产值同比下降12.4%;全市水泥企业继续限产。二是去库存稳步推进。2016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06.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上年加快38.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84.03亿元,增长37.9%,增幅比上年加快44.3个百分点。三是降成本落地实施。2016年,规模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1.38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45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3元。四是补短板扎实有效。县域经济方面:2016年,全市7个县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5.5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71.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已成为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工业经济方面:2016年,全市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稳定向上运行,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9%,稳居全省第4位。旅游经济方面:2016年,全市游客总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增长26.4%,同比分别加快1个和10.4个百分点,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现阶段衡阳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瞄准打造“现代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幸福和谐家园”,着力植优补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开创出新的发展局面。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    芝]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