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引领新常态 继往开来谱新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兴产业,凝心聚力抓建设,坚持不懈惠民生,攻坚克难促改革,持续推进民生升温、园区攻坚、城市提质三大战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2013-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高于同期全国7.2%和全省8.3%的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6年,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2955.5亿元,为2012年的1.45倍,2013-2016年稳居全省前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572元,年均增长10.7%,为2012年的1.43倍。
二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其中201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高于全省年均增幅1.7个百分点,对2016年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7.7%,比2012年提高18.6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五年来,全市上下按照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8:49.5:35.7调整为2016年的13:42.8:44.2,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提高8.5个百分点。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三二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需求结构加速优化。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4%,比2012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内部结构明显调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8%,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9.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8%。
三、三大需求较快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保持较快增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2006.93亿元,总量为2012年的2.12倍;年均增长2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84亿元,总量为2012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2.7%,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三是开放型经济恢复增长。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7.3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1.7%,实际利用外资达8.9亿美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4%;接待旅游总人数4048.9万人,是2012年的1.98倍,年均增长18.7%;实现旅游总收入318.7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年均增长23.3%。
四、财政金融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五年来,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全市财政收支和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也保持了平稳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
一是财政收支运行稳健。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7.2亿元,为2012年的1.47倍,年均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89.6亿元,为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463亿元,为2012年的1.82倍,年均增长15.2%。
二是金融存贷稳步提高。201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713.8亿元,为2012年末的1.95倍,年均增长18.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282.7亿元,为2012年末的2倍,年均增长19%。
三是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2元,比2012年增加6272元,年均实际增长7%,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8元,比2012年增加4735元,年均实际增长12.3%,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85,比2012年下降0.68。
五、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新兴动能加快形成
五年来,全市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长为常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倍增。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为777件和746件,是2012年的1.7倍和3.95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19家,较2012年增加223家。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发展。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9.9亿元,是2012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8%,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25%。
六、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2012-2016年,全市公路里程由22180公里增加到225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207公里增加到431公里。
二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55%,比2012年末提高6.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
七、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全市上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整体提升,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明显下降。201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2吨标准煤(现行价格下的单位能耗水平),2013-2016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3%。万元GDP电耗335.6千瓦时,下降72.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二是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为契机,对中心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排水管网综合改造升级,穿紫河从过去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涓涓清流,依托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常德打造了大小河街、欢乐水世界、德国小镇和沙滩公园等项目,生活环境更为宜居。
八、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民生工作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是就业形势稳定向好。2013—2016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6万人,四年年均保持在6.8万人以上;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95%、4.16%、2.58%和3.13%,基本稳定在4%的水平。
二是物价涨势温和。2013-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0%,远低于3.5%的控制目标。
三是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16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86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9.16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5.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8.2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37.4万人和5.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1.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减少6.9万人。
四是教育医疗事业全面发展。2016年,财政教育支出6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4.3%。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2016年末,每万人口有专职教师数82人,比2012年末减少1人。
五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财政医疗支出45.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9.8%。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447个,比2012年增加223个,卫生技术人员2.95万人,比2012年增长28%;每万人拥有医生50.6人,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8.5张,分别比2012年增加10.6人和19.3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但常德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征程,改革转型任务依然繁重,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不可避免,但发展的机遇犹在,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常德的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必将不断激活新动能、引领新常态,带动新一轮平稳较快增长。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潘 勇]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