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砥砺奋进 新时代再创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决策咨询10期
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27.8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6425.78亿元。1953—2018年年均增长8.0%,平均每9年翻一番。经济总量在1972年突破百亿元,1993年突破千亿大关。特别是近十年来,实现三次“升级跳”,2008年跨上万亿台阶,2016年突破3万亿元,2018年首次跃升至全国第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86元,增加到2018年的52949元,按可比价计算,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52年的74.2倍,年均增长6.7%。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001.48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财政基础十分薄弱,195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2.15亿元。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湖南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1993年突破百亿大关,2007年突破千亿元,2018年增加到4843.14亿元。
金融市场逐步发展壮大。195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不足亿元,只有4400万元,2018年末增加至48697.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500万元增加至36211.75亿元。1993年湖南仅有两家企业在境内上市,通过股票市场筹措资金3.26亿元,到2018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达105家,全年直接融资总额2819.9亿元。
(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70年来,伴随财政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全省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事业日新月异。1950—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7%。2018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5021.02公里,是1949年的5.3倍;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由2009年的606.3公里增加到1729.6公里。公路里程由1949年的3142公里增加到24.1万公里,增长了76.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724.6公里,是1994年的152.8倍。现有民用航空航线360条,比1978年增加342条;其中,国际航线50条,比2008年增加43条;国外通航国家达17个,比2008年增加12个。信息传输技术快速提升。2005年全省互联网宽带用户129.74万户,2011年突破500万户,2016年突破1000万户,2018年达到1635.32万户,是2005年的12.6倍;移动电话用户6302.9万户,是2000年的22.59倍;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分别比1985年提高48.7个和24.5个百分点。
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为湖南的主要支柱产业,经过70年的努力,全省产业结构由典型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7.3:12.3:20.4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8.5:39.7:51.8。产业结构由最初的“一二三”演变为当前的“三二一”,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67.3%下降到2018年的8.5%,降低了5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5.6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888.65亿元,年均增长9.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二)多经济类型协同发展。70年来,非公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点,经济所有制结构从单一转变为多经济类型协同发展。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3%,比1978年的4.1%提高了54.2个百分点。公有制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仍占据主体地位。
(三)区域发展逐步协调。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大湘西开发”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四大区域竞相发展。长株潭地区率先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43.4%,比2012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湘南地区开放发展来势良好,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达28.1%,比2012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扶贫发展成效显著,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8元,2014—2018年年均增长10.3%,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经济不断壮大。
(四)城乡结构日趋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乡人口流动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由1949年末的235.95万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3864.7万人,城镇化率由1949年末的7.9%提高到2018年末的56.0%,提高了48.1个百分点。
三、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发展势头强劲
(一)增长动能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逐步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0年的6.5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638.26亿元,年均增长12.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9年的39.5%提高到2018年的56.9%。1952—2018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5%,2018年达到465.3亿美元,外贸依存度由1951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8.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1983年26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61.91亿美元。
(二)新兴动能茁壮成长。2011—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2010年的32%和4.6%,提高到2018年36.3%和10.6%。2015—2018年网上零售额(按卖家分)年均增长25.5%,明显快于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平均增速。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2010—2016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4.6%,2017—2018年年均增长111%。快递业务量由2012年的1亿件,增长到2018年的7.89亿件,年均增长41%。
(三)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由1996年的0.31%提高到2018年的1.94%。2018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为94503项,授权量为48957项,分别是1985年的156倍和4079.8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3.3%提高到2018年的23.2%。
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一)企业效益稳步向好。全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1952年的238元/人提高到2018年的96400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78年的124.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4850.47亿元,增长279.1倍,利润总额由1978年的14.1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26.95亿元,增长121.1倍;资产负债率由1998年末的71.04%下降到2018年末的51.52%。
(二)节能减排扎实有效。2005—201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46.8%,年均下降5.1%;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2.2%,年均下降10.1%。工业废水排放量由1990年的21.79亿吨减少到2017年的3.48亿吨。2018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57.1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减少2079.1万吨标准煤。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9.9%,比2008年降低10个百分点。2013—2018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年均分别消减2.6%、4.6%、2.5%和6.3%。
(三)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8年,全省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重为94.5%,比2015提高7.3个百分点。全省14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4%,比2015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自然保护区数由1990年的62个增加到2018年的170个。森林覆盖率达59.8%,比1949年提高28.6个百分点。
五、民生福祉普遍增进,社会事业日益进步
(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8年的36698元,名义增长112.2倍,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由1978年的14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093元,名义增长97.5倍,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4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4%和69.9%下降到2018年的27.3%和29.2%,初步达到20%—30%的富足标准。
(二)科教文卫蓬勃发展。2018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2.7万人,比1949年增长509.3倍。公共图书馆由1949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140个,博物馆由1951年的1个增加到120个。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239个增加到2018年的5.62万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由1.69万人增加到43.7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由1949年的1.3张增加到2018年的70.2张,每万人口拥有医生数由5人增加到26.2人。
(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省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2018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33.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8.5万人,是2000年的7.1倍。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402.4万人,是2000年的3.2倍。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82万人,是1987年的2.5倍。2015—2018年,全省累计脱贫519.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9%。2017—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0.9%,高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回首70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湖南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是湖南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勇气、改革和创新奋斗而来的结果。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改革创新,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继续奋斗!
注:文中2018年数据均为快报数。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 黎雁南 李跃辉 伍春阳 邹阳 彭 雅
核稿:徐 林
责编:刘 雁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