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1988年张家界建市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秉持旅游兴市、旅游强市发展理念,实现了70年沧桑巨变,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内陆偏远地区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不断跨越。1952-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0.66亿元发展到5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78元发展到37719元,年均增长8.9%。特别是1988年建市以来,全市经济快速发展,1988-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到2005年突破百亿元,近十年来,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从200至500亿元的连续跨越。
(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197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为0.2亿元。建市以来,财政总收入大幅增长,由1988年的0.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60.5亿元,翻了6番,年均增长1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0.6亿元增加到34.7亿元,年均增长14.5%。从年份上看,在2012年、2014年、2017年和2018年,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30亿元、40亿元、50亿元和60亿元关口。财力的壮大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旅游兴市逐步崛起。张家界因旅游建市、因旅游兴市,先后摘获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风景区等多项殊荣,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2018年来张入境游客总数562.15万人次,较1989年的入境游客1.68万人次增长了334倍,年均增长22.2%;实现的旅游外汇收入由1995年的165万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88590万美元,增长了536倍,年均增长31.4%,张家界的旅游品牌已经享誉中外。旅游业总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加,从1989年的0.2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8年的756.80亿元,年均增长31.8%。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行业支撑突出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195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0.2:9.5:20.3,传统农业占据绝对主导位置;198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6.7:18.3:45,第三产业开始攀升。建市以后,张家界全面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两次质的飞跃,一是2003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三一二”型向“三二一”型的转变,二是2006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增加值。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2:17.7:72.1,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60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8.2和51.8个百分点。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1952-198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0.46亿元发展到5.18亿元,年均增长4.4%;2018年达到58.76亿元,是1988年的11.3倍,按可比价,年均增长3.7%。全市粮食产量由1952年的19.59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60.24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65年的1.7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15.02万千瓦。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2018年末,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867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5.8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890个,专业大户4756户,家庭农场1243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有效数67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5个。
(三)工业生产迅速壮大。全市工业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家手工作坊,逐步发展壮大,尤其建市以来,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195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仅536万元,到1988年建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87亿元,年均增长10.4%;2018年末,工业增加值达到77.18亿元,增加值总量比1988年增长40倍,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0%。工业企业加快成长。200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84家,2018年末发展为20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2亿元。园区的工业集聚度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3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中,有规模工业企业10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9.7%。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195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0.13亿元,到建市的1988年达到6.35亿元,翻了5番。2018年达到417.59亿元,1988-2018年年均增长12.9%。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市公路客运量达6226.3万人,货运量达2170.5万吨,分别是1988年的6.5倍和5.0倍。国内外贸易繁荣兴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0.14亿元,达到了2018年的230.07亿元,年均增长11.9%。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67万美元,至2018年达到10999万美元,年均增长24.8%。全市的房地产开发从1998年正式起步,投资规模以年均34.5%的速度递增,2018年达到77.04亿元。金融市场不断壮大。1988-2018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由2.26亿元、5.51亿元增加到853.63亿元和662.10亿元;全年各项保费收入由0.07亿元增加至25.20亿元。
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平衡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特别是建市以来,1989—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年均增长20.9%,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交通体系日臻完善。70年来,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荷花机场1994年通航,执飞航线由通航时的4条发展到目前的42条,累计运输旅客突破2400万人次;累计通航城市84个,其中国内58个,国际地区26个;2018年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220万人,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2018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9014公里,比1989年末增长3.8倍,年均增加2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68公里;全市铁路营业里程117公里,内河航道里程699公里。2018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5.02万辆,是1989年末民用车辆数的37.9倍。
(二)信息水平全面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邮政业务总量2.47亿元,比2002年增长3.2倍;电信业务总量65.08亿元,比2002年增长16.4倍。党的十八大以来,邮电通信全面发展,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2018年,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45.02万户,比2002年增长19.5倍;移动电话用户148.59万户,1994-2018年均增长35.6%。
(三)城乡结构日趋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乡人口流动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城镇年末人口由1952年末的2.9万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75.7万人;城镇化率由1952年末的3.4%提高到2018年末的49.2%,提高了45.8个百分点。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事业飞速发展,环境更加宜居宜业,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科技实力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产学研结合不断强化,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4项,签订技术合同1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63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87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937件,授权专利363件,均为2007年的9倍。其中,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专利申请量分别为72件和166件,专利授权量分别为7件和12件。
(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普通高中毕业生7901人,初中学校毕业生16632人,普通小学毕业生18803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7%。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5859人,比1989年增长64.6倍。现代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018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12所,在校学生9977人;幼儿园达310所,在园幼儿48976人。
(三)医疗卫生长足进步。1952年,全市医院和卫生院仅9个,床位52个,医生222人。2018年末,全市已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103个,床位8729个,卫生技术人员达914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03人,注册护士3949人。尤其2001年以来,陆续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形成了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个、村卫生室728个,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观。
(四)环境保护成效显著。2018年,工业废水排放量63.8万吨,比1989年减少2522万吨,年均减少84.0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1.9万吨,比2008年降低28.7%;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11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降低了22.6%;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93.2%,比2008年提升1.2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95.2%,比2008年提升39.5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2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4.97平方米;年末森林覆盖率71.0%,比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建成9个国家级生态村镇、172个省级生态村镇、912个市级生态村;成为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五、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一)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建市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1988-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元增加到9562元,总量增长21倍;1992-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99元增加到24825元,总量增长1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8%和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8年末住户存款余额489.65亿元,1988年末仅1.36亿元,年均增长21.7%。
(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和工资水平的提高,非农产业和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1952年末,全市从业人数仅37.92万人,1989-2018年,全市从业人数从74.46万人增加到95.06万人,增长了27.7%;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89年的1599元增加到2018年的70633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增强。2018年全市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16.6%和30.9%,比1989年末分别提高10.5和20.7个百分点。201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5%。2013—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万人。
(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市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2018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8.6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0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0.25万人,是1996年的4.4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95.5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15.5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1.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0.52万人,是1996年的2倍。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4.67万人。
回首70年,张家界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边陲小镇变成了“奇山秀水天下知”的旅游新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勇气、改革和创新奋斗而来的结果。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改革创新,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张家界继续奋斗!
注:文中2018年数据均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