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筚路蓝缕,70年砥砺前行,70年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怀化正从 “五溪蛮地”、“榆树湾小镇”发展成为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沪昆高铁经济带及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并跻身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部”战略性“节点”城市。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规模实现从亿元到千亿元的历史性飞跃
经济总量翻倍攀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怀化百业待兴,经济极端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开展经济社会建设,经济总量不断增大,1950年仅为1.69亿元,2011年达845.63 亿元,2012年实现破“千亿”,2018年达1513.27亿元。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怀化经济主要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作坊为主,发展速度较慢,1952年—1977年年均仅增长4.9%。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78年—2018年年均增长9.1%,“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0.0%、13.4%和10.0%。1949年—2018年年均增长7.4%。
经济水平跨上新台阶。1949年怀化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76元,1989年迈上千元达到1027元,2008年登上万元大关,达到10812元,2012年超过2万元至21018元,2018年突破3万元大关至30449元。新中国成立70年(1949年—2018年)年均增长6.3%,改革开放40年(1978年—2018年)年均增长8.1%,进入21世纪(2000年—2018年)年均增长9.7%。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收入十分拮据,1951年全市财政收入仅192万元,1978年突破亿元达1.17亿元,1991年较1978年翻了近两番达到4.08亿元,1995年再翻一番达到8.86亿元,1997年突破10亿元,2012年跨上100亿台阶,2018年达150.39亿元,是1978年的129倍。1951年—2018年均增长17.0%。
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从农业主导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三次产业深刻调整。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1949年—1970年,农业占比均超过70%。第二产业逐步壮大,由1949年的11.3%提高1978年24.3%,2018年达到30.5%。第三产业后来居上,1990年之后第三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占比逐年攀升,2017年突破50%,2018年达到了57.0%。1949年—1986年,三次产业结构总体呈现 “一二三”的格局,1988年—1997年为“一三二”,1998年—2002年为“三一二”,2003年之后调整为“三二一”。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不断丰富。2018年,怀化粮食产量达到180.04万吨,比1949年增长2.6倍;肉猪出栏353.61万头,较1978年增长17.8倍。现代农业加速发展。2018年,全市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达7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27家,休闲农业实体达375家,家庭农场2134家。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28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4个、湖南省名牌产品14个。
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力恢复工业生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怀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60家发展到2018年的15306家(含工业个体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665家。工业从业人员平均数由1949年1000人左右增加到2018年16.0万人。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工业园区(集中区)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怀化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市第一家省级开发区,至2018年,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达15个,包括13个县市工业园区(集中区)、怀化高新区和怀化经济开发区。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8年,省级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8%。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1802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377.19亿元,年均增长9.5%。
全域旅游方兴未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步兴盛繁荣,旅游市场不断升温,全域旅游、全民旅游成为常态。“侗苗风情”“古城商道”“沅澧生态”“雪峰康养”“好运怀化”等旅游精品不断唱响,正全面融入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着力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2018年末,全市A级景区达49家,其中4A景区8家,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90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6.50亿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72.4倍和238.2倍。
三、城乡建设迅猛发展,基础设施实现从十分落后到日臻历史性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大扩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改革开放后,通过改革投资体制、调整投资结构、拓展投资渠道,投资额迅速扩大,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1950年怀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414万元,1978年增加至1.97亿元,1991年突破10亿元,2006年迈上100亿元。2008年,国家实施4万亿投资刺激政策,给怀化投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2008年到2013年固定投资保持年均39.2%的高速增长。2015年迈上1000亿元台阶,2017年达1235.74亿元。1950—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1%。
交通建设大提质。1949年,怀化境内仅有5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648公里。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分别于1972年2月、1978年12月建成通车。铁路通车给怀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自此改写了怀化发展历程。“十二五”期间,怀化交通建设迎来新热潮、取得新跨越,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41.46亿元,年均投资超过百亿元。2007年11月,邵怀、怀新高速公路竣工通车。 2018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1公里,是2007年193公里的3.6倍,居全省第一,公路总里程达到20700公里,是1949年648公里的31.9倍,居全省前列。2014年12月26日,沪昆高铁怀化段开行,怀化步入“高铁时代”。2018年底怀邵衡铁路(怀化段)建成通车,境内铁路由原来的3条增加到5条,正线总长度由1978年的451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890.2公里,其中高铁235.5公里,铁路运输网由原来的“大”字形发展成为准“米”字形格局。芷江机场自2005年12月19日正式通航,之后航线不断增加,2015年升级为C级机场,运营航线增至8条,通航城市达13个。全市形成了普铁、高铁、高速、普通公路、航空、航运 “六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格局,实现了从“区域性交通枢纽”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转变。
城容村貌大变化。全市城镇农村公用设施日臻完善,市容大环境和居民生活小区环境明显改观。2018年怀化市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是1983年的6.5倍;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830.6万平方米,是1999年(161平方米)的5.2倍;排水总管道459.12公里,是1999年(62公里)的7.4倍。道路骨架拉开至9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62 万。2016 年,怀化市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2018年,怀化市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城镇人口达237.78万人,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7.9%上升到2018年的47.75%,上升了39.85个百分点。一座欣欣向荣、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中心城市正在五省边区迅速崛起。
通过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环境卫生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市累计完成重点村整治966个,完成2284个村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占所有行政村的93%。“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个,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3个,建成秀美乡村580多个,11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全省首位。
邮电通信业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怀化邮电事业几乎空白,进入21世纪,随着通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应用,通讯服务种类极为丰富,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便利。固定电话由1954年的1385门提高到2018年的25.74万门,期间增长183.9倍。移动电话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极少数人的奢侈品变为现在普通大众的生活必需品,2018年移电话用户达403.89万户,是1999年的93.9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1.1部。互联网设施及产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引进,并不断发展普及,互联网普及率由2005年的0.5%迅速提高到2018年的52.9%。邮电业务总量由1954年的45.96万元,增加至2018年的158.58亿元。
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格局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商品市场不断繁荣。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基本上实行国家统管统销。改革开放后,积极改革流通体制,打破了国有商业独家经营格局,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联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竞争的商品流通体系,商品种类不断丰富。1949年怀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4142万元,1978年达到3.5亿元,1985年达10亿元,2006年过百亿元,2018年达665.19亿元,1949年—2018年年均增长11.3%。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怀化对外开放取得了飞速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2015年12月,长沙海关驻怀化监管机构筹备办公室正式成立。2018年6月,开通中欧班列,全方位打通国际贸易通道 。2018年11月,怀化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年12月,怀化入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的布局城市。怀化正积极融入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对外开放的快车道。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165万美元,是1978年的3.8倍;实际利用外资5640万美元,是1990年的268倍。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建设实现从严重滞后到长足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怀化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由1971年的1所增至2018年的3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1971年的0.08万人增至 2018年的4.64万人;普通中学由1950年的25所增加至2018年的367所,在校人数由0.05万人增加至2018年的24.11万人;各类学校教职员工由于1950年的6031人增加至2018年的4.3万人。教育资源不断优化,2013年至2017年,共投入教育基本建设资金47亿元,新建学校26座、改扩建及改善办学条件850个,共建成合格学校672所,新增学位87232个,有效化解“超大班额”。2017年之后,先后引进长郡、雅礼、湖南师大、衡水等优质教育资源。2018年芷江师范升格为湖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医药学院整体搬迁进展顺利,教育普及程度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怀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怀化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6家,比2016年增加12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增加值由2013年53.43亿元大幅增长至2018年214.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4.8%提高到2018年的14.2%;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0.13%提升至2018年1.54%;发明专利年申请量由2013年的813件增加至2018年的1377件。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新中国成立初期,怀化卫生事业十分落后,缺医少药,全市仅有医院2所、教会医院3所、县卫生院10所、卫生技术人员233人。随后,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医卫条件不断改善,全市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由1956年的659个增加至2018年4482个,卫生技术人员由1956年的253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005人)增加至3.1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由1956年的672张增加至2018年的25338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初步建成了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全市平均预期寿命由1978年的68岁提高至2018年的77岁。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怀化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8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9个,比1978年增长5.6倍;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较1978年提升了59.5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较1978年提升了89.7个百分点。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先后举办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走进通慰问演出、湖南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
体育事业实现跨越。1956年成立专署体育运动委员会,加强发展体育事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体育场地8450个,其中,体育馆8座,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493个。全市13个县市区公共体育馆(体育中心)于2018年底陆续建成。高规格承办体育赛事,特别是2010年以后,通过积极衔接筹备,先后多次承办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和乒乓球甲A、甲B联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华南地区汽车越野赛等国际和全国性赛事。体育赛事奖牌获得大突破。田径、游泳、举重、摔跤、柔道、射击、皮划艇、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竞技运动不断普及提升。2016年里约残奥会,怀化行动员周霞与陈君飞勇夺4枚金牌1枚银牌,破三项世界纪录,怀化运动员首次登上了奥运会的领奖台。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蜕变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怀化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确保了城乡居民收入和财富的快速增长。2006年废止农业税条例,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30元提高到2018年的9811元,年均增长8.8%,其中1978年—2018年年均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民由1984年的1010元提高到2018年的26703元,增长了25.4倍,年均增长10.1%。
居民生活质量极大改善。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992元,比1978年(187.84元)增长110.7倍,年均名义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11元,较1949年(30.85元)增长315.5倍,年均名义增长15.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明显优化。2018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8%,比1988年下降25.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1%,比1978年下降40.7个百分点。居住条件极大改善。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2.3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2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2.5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2.3平方米。消费领域不断拓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汽车拥有量大幅提高,2018年末,怀化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7.22万辆,比1965年的345辆增长1077.8倍。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全面推进。20世纪80年代初,怀化开始在广州、深圳、珠海、海口等沿海城市建立劳动输出办事机构,开展劳务输出。20世纪90年代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有效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2018年末,全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累计941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率98.5%。
扶贫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脱贫攻坚主战场,怀化始终将扶贫工作与改革发展同推进、同落实,特别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怀化更是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奋力推进精准脱贫。截至2018年底,全市13个贫困县已有洪江区、洪江市、鹤城区、中方县、辰溪、芷江、新晃、靖州、会同9个县市区整体脱贫摘帽,贫困村由1024个减少到84个,减少940个;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6.81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9.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0.71%下降到2.27%,下降18.44个百分点。
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建设实现由被动治理到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
2015年怀化市委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将“建设生态怀化”作为怀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怀化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近5年来,怀化市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7 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 550 万亩,其中新造 194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60.4%提高到2018年的70.8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境内原始次森林30多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增加至27个。2011年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怀化为湖南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示范区”。2018年,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2.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前列。
风起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怀化人民将矢志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伟大精神, 以“敢啃硬骨头”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奋力推进“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建设,切实推动怀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怀化力量!
注:“五溪”,因怀化境内重要的支流有巫水(雄溪)、渠水(满溪)、酉水(酉溪)、㵲水(潕溪)、辰水(辰溪)等,古称“五溪”,因此怀化自古便称“五溪之地”。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核稿:徐 林
责编: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