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儿童生存与发展喜忧并存
--关于2002年度《儿童纲要》监测状况分析
来源: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8-18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倍受世人关注。我国继《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又制定了《中国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我市也相应制定了《郴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并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实施状况如何?据2002年度监测统计表明:我市儿童生存与发展条件得到改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预计2010年基本能实现规划中的各项目标。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甚至危害儿童生存与成长的因素,儿童发展仍然是摆在社会和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成绩喜人
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我市儿童受教育状况、营养保健状况、生存环境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儿童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其表现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儿童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人们普遍接受了优生、优育和少生致富的理念,我市2002年儿童0-14岁为95.81万人,分别比1990年、2002年减少18.49万人和8.12万人,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儿童占人口总数比重为20.9% ,分别比1990年、2000年下降5.2个和2.1个百分点。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由1990年的86.5%、2000年的90.82%提高到90.91%;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由1990年的19.93‰下降到5.98‰。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儿童这一弱小群体更加受到人们的关爱。
一、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成绩喜人
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我市儿童受教育状况、营养保健状况、生存环境状况都得到明显改善,儿童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其表现有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儿童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人们普遍接受了优生、优育和少生致富的理念,我市2002年儿童0-14岁为95.81万人,分别比1990年、2002年减少18.49万人和8.12万人,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儿童占人口总数比重为20.9% ,分别比1990年、2000年下降5.2个和2.1个百分点。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由1990年的86.5%、2000年的90.82%提高到90.91%;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由1990年的19.93‰下降到5.98‰。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儿童这一弱小群体更加受到人们的关爱。
(二)儿童教育得到基本保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及儿童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培养和教育。目前,全市0-2岁儿童尚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的已受到了来自于家庭的启蒙教育;3-6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34. 81%;7-12岁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8.42%,接近99%的目标;13-14岁初中学生毛入学率98.68%,已达到95%以上的目标。许多儿童家长还投资致力于儿童的一些特长技能教育。如绘画、舞蹈、体育、乐器等。
(三)儿童营养总体状况良好
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目前我市儿童营养总体状况良好。一是倡导科学的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支持母乳喂养。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尽力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做好儿童维生素A缺乏防治工作。对中小学生提倡饮用畜奶、豆奶。目前,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已超过婴儿母乳喂养达到85%以上的目标。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市三完小、市九完小)已推行了营养餐-豆奶。二是强化儿童营养保健措施,逐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2002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28%;继续推行全民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2002年全市甲状腺肿大患病率为1.25%,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82%,其中碘缺乏的县合格碘盐食用率87.5%,碘盐覆盖率100%,已达到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四)儿童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儿童保健是确保儿童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必要手段。我市始终将儿童保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财政用于卫生防治防疫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为2839万元,比2000年、2001年分别增加803万元和438万元。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儿童四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94.73%,已超过90%的目标。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儿童福利和救助得到保障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我市注重解决贫困地区儿童、残疾儿童、女童等失学问题。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爱心传递"等助学方法,让许多儿童摆脱了困境,获得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机会。
(六)儿童生存环境明显改善
1、儿童法律法规建设得到巩固加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严厉打击了各种对儿童的犯罪行为,依法保护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2、财力加大对教育、妇幼卫生投入力度。教育、卫生等行业与儿童的成长戚戚相关。近年来,我市善于将有限的财力配置到各行各业,更多地向教育、妇动卫生倾斜。2002年国家财政性中小学幼儿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19.0%,比同期财政收入14.3%的增幅高4.7个百分点;妇幼防疫卫生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重为6.3%,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3、供水、环卫和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2002年,我市农村改水受益率达97.4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54.7%,分别比2000年提高0.2个和2.97个百分点;分别与2010年农村改水受益率99.5%和自来水普及率60%的目标相差2.01和5.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基本上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2.5%,距2010年目标相差7.41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处理率为34.91% ,比2000年提高14.05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建筑和娱乐场所拔地而起,旅游圣地和观光景点不断涌现,新兴服务和信息产业相继产生……这都为儿童提供了比较安全、清洁、美丽而舒适的生活环境。
4、妇女健康与保健水平有所提高。妇女的健康与保健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发育。2002年我市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93.21%,比2000年提高14.93个百分点,已达到90%的目标;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98.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达到77.18%,其中农村为74.78%,已超过70%的目标。
二、
二、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忧心
从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现状看,无论是儿童受教育程度,还是儿童营养、保健水平以及儿童社会保护,我市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着眼于未来和发展,我市儿童生存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儿童基础素质教育存在盲点和误区。
学龄前教育作为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必要阶段,越来越受到众多儿童家长的重视。我市3-6岁儿童还有65%以上即约有10余万名儿童不能接受正规、系统的学龄前教育。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我市还有1.6%适龄儿童没能按时就读小学一年级,小学辍学率达0.48%,这对于全面提高儿童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非常不利。在推行和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教育仍存在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现象,致使有的儿童心理素质脆弱,体质下降等,这不利于培养和造就后备人才。
(二)儿童营养配置不够合理
全面均衡的营养补给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我市儿童存在膳食不尽合理,营养不均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因营养摄 入不足或营养结构不合理患有营养不良症。我市5岁以下儿童有2.28%即约有万余名儿童患有重度低体重营养不良,营养摄入明显不足。与此相反,由于营养结构不合理,维生素摄入量过少,脂肪摄入量过多,出现了一些体重超常儿童。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身体健壮。我市四个月内儿童母乳喂养状况还不十分理想,有5.0%的婴儿母亲由于营养、健康或保护身材等原因选择了人工喂养。同样,由于营养结构问题,我市有一定数量的儿童患有儿童甲状腺肿大和儿童腹泻等营养不良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及儿童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培养和教育。目前,全市0-2岁儿童尚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的已受到了来自于家庭的启蒙教育;3-6岁学龄前儿童入园率34. 81%;7-12岁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8.42%,接近99%的目标;13-14岁初中学生毛入学率98.68%,已达到95%以上的目标。许多儿童家长还投资致力于儿童的一些特长技能教育。如绘画、舞蹈、体育、乐器等。
(三)儿童营养总体状况良好
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目前我市儿童营养总体状况良好。一是倡导科学的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支持母乳喂养。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尽力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做好儿童维生素A缺乏防治工作。对中小学生提倡饮用畜奶、豆奶。目前,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已超过婴儿母乳喂养达到85%以上的目标。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市三完小、市九完小)已推行了营养餐-豆奶。二是强化儿童营养保健措施,逐步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2002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28%;继续推行全民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2002年全市甲状腺肿大患病率为1.25%,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82%,其中碘缺乏的县合格碘盐食用率87.5%,碘盐覆盖率100%,已达到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四)儿童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儿童保健是确保儿童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必要手段。我市始终将儿童保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财政用于卫生防治防疫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为2839万元,比2000年、2001年分别增加803万元和438万元。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市儿童四苗全程免疫接种率达94.73%,已超过90%的目标。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儿童福利和救助得到保障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我市注重解决贫困地区儿童、残疾儿童、女童等失学问题。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爱心传递"等助学方法,让许多儿童摆脱了困境,获得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机会。
(六)儿童生存环境明显改善
1、儿童法律法规建设得到巩固加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严厉打击了各种对儿童的犯罪行为,依法保护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2、财力加大对教育、妇幼卫生投入力度。教育、卫生等行业与儿童的成长戚戚相关。近年来,我市善于将有限的财力配置到各行各业,更多地向教育、妇动卫生倾斜。2002年国家财政性中小学幼儿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19.0%,比同期财政收入14.3%的增幅高4.7个百分点;妇幼防疫卫生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重为6.3%,比上年高0.6个百分点。
3、供水、环卫和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条件。2002年,我市农村改水受益率达97.4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54.7%,分别比2000年提高0.2个和2.97个百分点;分别与2010年农村改水受益率99.5%和自来水普及率60%的目标相差2.01和5.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基本上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2.5%,距2010年目标相差7.41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处理率为34.91% ,比2000年提高14.05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建筑和娱乐场所拔地而起,旅游圣地和观光景点不断涌现,新兴服务和信息产业相继产生……这都为儿童提供了比较安全、清洁、美丽而舒适的生活环境。
4、妇女健康与保健水平有所提高。妇女的健康与保健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发育。2002年我市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93.21%,比2000年提高14.93个百分点,已达到90%的目标;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98.97%,比200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达到77.18%,其中农村为74.78%,已超过70%的目标。

二、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忧心
从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现状看,无论是儿童受教育程度,还是儿童营养、保健水平以及儿童社会保护,我市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着眼于未来和发展,我市儿童生存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儿童基础素质教育存在盲点和误区。
学龄前教育作为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必要阶段,越来越受到众多儿童家长的重视。我市3-6岁儿童还有65%以上即约有10余万名儿童不能接受正规、系统的学龄前教育。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我市还有1.6%适龄儿童没能按时就读小学一年级,小学辍学率达0.48%,这对于全面提高儿童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非常不利。在推行和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教育仍存在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现象,致使有的儿童心理素质脆弱,体质下降等,这不利于培养和造就后备人才。
(二)儿童营养配置不够合理
全面均衡的营养补给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我市儿童存在膳食不尽合理,营养不均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因营养摄 入不足或营养结构不合理患有营养不良症。我市5岁以下儿童有2.28%即约有万余名儿童患有重度低体重营养不良,营养摄入明显不足。与此相反,由于营养结构不合理,维生素摄入量过少,脂肪摄入量过多,出现了一些体重超常儿童。母乳喂养可以使婴儿身体健壮。我市四个月内儿童母乳喂养状况还不十分理想,有5.0%的婴儿母亲由于营养、健康或保护身材等原因选择了人工喂养。同样,由于营养结构问题,我市有一定数量的儿童患有儿童甲状腺肿大和儿童腹泻等营养不良症。
(三)儿童保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市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憾。例如我市还有5.27%的儿童没有进行四苗全程免疫接种;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只有78.31% ;儿童的生存面临着疾病的威胁。2002年我市婴儿死亡率为20.45‰,造成婴儿死亡的头两位因素是窒息和肺炎。
(四)农村儿童生存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我市半数以上的儿童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人数上多于城镇,然而农村儿童的营养、教育、保健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我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和腹泻病儿都主要集中于农村,儿童饮食营养补充明显低于城市。在园幼儿中,农村儿童数量比城镇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初中儿童在校学龄人口占校内外学龄人口总数的比重为87.3%,比城市低8.7个百分点。农村卫生院平均拥有医疗床位10.8张,比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少33.6张;农村卫生院拥有卫生、管理人员19人,比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少47人;农村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只有52.59%,远远低于城市。
(五)儿童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执法水平不高。近年来儿童立法同其他立法一样虽然得到了确立和完善,但执法力度不强,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出现。2002年我市仍有15岁及以下从业人员,其中有一部分是儿童;污染和毒害儿童的影视作品、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室)随处可见;拐卖、残害儿童以及弃婴现象仍然存在,儿童法律保护任重道远。
2、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2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88.63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总量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位列第六位;我市财政收入17.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增幅位列全省第九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平純收入分别位列全省第六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教育等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行业的支持力度。2002年我市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 6.3025 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23.7元;我市妇幼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重为2.6%,比全省低2.65 个百分点。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重要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营养补充和良好的居住、文化娱乐环境,然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使我市儿童生活水平难有保证,部分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家庭中,面临许多困难。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也不高,许多家庭难以保证儿童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3、生存环境有待改善。以前由于缺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意识,致使人口规模膨胀,经济效益偏低,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工业污染加剧。2002年我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6453.47万吨,排放达标率只有82.4%;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303.0387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为15.75万吨,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为74.84%。虽然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比有所减少,达标率、处理率有所上升,但由于长年积累,工业废水、废气大量积聚,污染日渐严重。另一方面,生活及其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2002年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达5347万吨,比上年增长5.21%;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达2333吨,生活"垃圾"的累积也使得整个污染状况加剧,危害了儿童的生存环境。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卫生厕所覆盖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4、妇女保健水平相对较低。尽管我市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日渐提高,但与国外和先进地市相比仍然较低。如我市还有6.8%的孕产妇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做产前医学检查,住院分娩率也只有77.18%,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可以随着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得以解决。
三、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培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儿童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正确处理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目前我市90%以上的儿童生活处于温饱水平以上,90%以上儿童处于受教育阶段,因而,应立足于儿童生存,突出儿童发展这一主题。区别于不同的经济地域和家庭,区别于不同营养和健康状况,应具体把握好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对于贫困落后地区和家庭、营养摄取明显不足或缺乏健康保障的儿童,首先满足其正常的发育和健康成长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次考虑其教育和培养等发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儿童家长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只重视其饮食营养状况,忽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其结果往往是儿童因营养摄取结构不够合理或营养摄取过剩而形成营养不良,智力发育相对低下;有的只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而忽视儿童的饮食营养,儿童因没有健康的体魄而影响学习。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家长从功利角度出发,过早地让孩子弃学务农,使儿童丧失了学习深造的机会,这也是我市农村中学儿童辍学数量较多、辍学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市在突出儿童发展这一宗旨的前提下,应采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生活贫困的儿童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救济;通过降低学生的学杂费用和严格执行《教育法》等,使上不起学的儿童和辍学儿童重返校园。
(二)注重经济与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展非国有经济和规模经济,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全社会的富裕文明程度,以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武装教育、卫生事业。当前,为培养全面合格的接班人,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儿童的德育、体育和基本生活技能教育,重点放在儿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上。努力提高妇幼保健装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保障。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的加重、植被大面积减少、资源过渡采伐和使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构成严重威胁,贻害无穷。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儿童不应该成为人类自身破坏环境的受害者。全社会需要树立责任感和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着眼于未来,从我做起,加强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四)积极开展儿童救济援助活动
儿童是处于成长发育的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残疾和流浪儿童。2002年我市小学辍学率为0.48%,有的儿童因为生活贫困等原因小学中途辍学,也有一部分初中儿童因为贫困或务农而放弃学业。目前我市还有残疾儿童、流浪儿童未被社会性福利院和居民登记收养,仍流落社会,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很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需要全社会献出爱心,使他(她)们在吃、穿、住、教育等方面有所保证。
(五)全面推进全社会的法制化建设
加速社会法制化建设,既可以强化社会安定,改善社会环境,又可以推进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心理尚不成熟,是非曲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社会上暗藏的黄、赌、毒以及一些消极腐败丑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危害侵蚀着天真幼稚的儿童。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多以及家庭暴力的出现也会使儿童心理蒙受打击并产生扭曲,甚至误入歧途,导致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侵害儿童的不法行为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日益完善各项法规,从严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侵害儿童的种种不法行为,为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更加祥和安宁的社会环境。
我市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憾。例如我市还有5.27%的儿童没有进行四苗全程免疫接种;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只有78.31% ;儿童的生存面临着疾病的威胁。2002年我市婴儿死亡率为20.45‰,造成婴儿死亡的头两位因素是窒息和肺炎。
(四)农村儿童生存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我市半数以上的儿童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人数上多于城镇,然而农村儿童的营养、教育、保健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我市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和腹泻病儿都主要集中于农村,儿童饮食营养补充明显低于城市。在园幼儿中,农村儿童数量比城镇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初中儿童在校学龄人口占校内外学龄人口总数的比重为87.3%,比城市低8.7个百分点。农村卫生院平均拥有医疗床位10.8张,比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少33.6张;农村卫生院拥有卫生、管理人员19人,比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少47人;农村卫生厕所人口覆盖率只有52.59%,远远低于城市。
(五)儿童生存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执法水平不高。近年来儿童立法同其他立法一样虽然得到了确立和完善,但执法力度不强,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出现。2002年我市仍有15岁及以下从业人员,其中有一部分是儿童;污染和毒害儿童的影视作品、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室)随处可见;拐卖、残害儿童以及弃婴现象仍然存在,儿童法律保护任重道远。
2、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2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88.63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总量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位列第六位;我市财政收入17.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增幅位列全省第九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平純收入分别位列全省第六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了教育等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行业的支持力度。2002年我市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 6.3025 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23.7元;我市妇幼经费占卫生经费的比重为2.6%,比全省低2.65 个百分点。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重要发育阶段,需要足够的营养补充和良好的居住、文化娱乐环境,然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使我市儿童生活水平难有保证,部分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家庭中,面临许多困难。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也不高,许多家庭难以保证儿童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3、生存环境有待改善。以前由于缺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意识,致使人口规模膨胀,经济效益偏低,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工业污染加剧。2002年我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6453.47万吨,排放达标率只有82.4%;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303.0387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为15.75万吨,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为74.84%。虽然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比有所减少,达标率、处理率有所上升,但由于长年积累,工业废水、废气大量积聚,污染日渐严重。另一方面,生活及其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2002年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达5347万吨,比上年增长5.21%;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达2333吨,生活"垃圾"的累积也使得整个污染状况加剧,危害了儿童的生存环境。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卫生厕所覆盖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4、妇女保健水平相对较低。尽管我市妇女健康和保健水平日渐提高,但与国外和先进地市相比仍然较低。如我市还有6.8%的孕产妇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做产前医学检查,住院分娩率也只有77.18%,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可以随着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得以解决。
三、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培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儿童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正确处理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目前我市90%以上的儿童生活处于温饱水平以上,90%以上儿童处于受教育阶段,因而,应立足于儿童生存,突出儿童发展这一主题。区别于不同的经济地域和家庭,区别于不同营养和健康状况,应具体把握好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对于贫困落后地区和家庭、营养摄取明显不足或缺乏健康保障的儿童,首先满足其正常的发育和健康成长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次考虑其教育和培养等发展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儿童家长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只重视其饮食营养状况,忽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其结果往往是儿童因营养摄取结构不够合理或营养摄取过剩而形成营养不良,智力发育相对低下;有的只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而忽视儿童的饮食营养,儿童因没有健康的体魄而影响学习。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家长从功利角度出发,过早地让孩子弃学务农,使儿童丧失了学习深造的机会,这也是我市农村中学儿童辍学数量较多、辍学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对此,我市在突出儿童发展这一宗旨的前提下,应采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生活贫困的儿童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救济;通过降低学生的学杂费用和严格执行《教育法》等,使上不起学的儿童和辍学儿童重返校园。
(二)注重经济与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展非国有经济和规模经济,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全社会的富裕文明程度,以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武装教育、卫生事业。当前,为培养全面合格的接班人,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儿童的德育、体育和基本生活技能教育,重点放在儿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上。努力提高妇幼保健装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保障。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的加重、植被大面积减少、资源过渡采伐和使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构成严重威胁,贻害无穷。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儿童不应该成为人类自身破坏环境的受害者。全社会需要树立责任感和足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着眼于未来,从我做起,加强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四)积极开展儿童救济援助活动
儿童是处于成长发育的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尤其是残疾和流浪儿童。2002年我市小学辍学率为0.48%,有的儿童因为生活贫困等原因小学中途辍学,也有一部分初中儿童因为贫困或务农而放弃学业。目前我市还有残疾儿童、流浪儿童未被社会性福利院和居民登记收养,仍流落社会,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很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需要全社会献出爱心,使他(她)们在吃、穿、住、教育等方面有所保证。
(五)全面推进全社会的法制化建设
加速社会法制化建设,既可以强化社会安定,改善社会环境,又可以推进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一方面,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心理尚不成熟,是非曲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社会上暗藏的黄、赌、毒以及一些消极腐败丑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危害侵蚀着天真幼稚的儿童。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多以及家庭暴力的出现也会使儿童心理蒙受打击并产生扭曲,甚至误入歧途,导致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侵害儿童的不法行为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日益完善各项法规,从严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侵害儿童的种种不法行为,为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更加祥和安宁的社会环境。
[郴州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