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益阳:凝聚爱心 服务儿童

来源:    发布时间:2006-06-08

打印本页

凝聚爱心 服务儿童

——努力实现益阳市儿童发展规划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益阳经济持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促进益阳儿童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按照《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总体要求,结合益阳市儿童事业发展的实际,益阳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益阳市儿童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实施五年来,在全市各级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市以儿童成长发展为本,按照儿童优先为原则,为《规划》的实施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根据对我市2001年—2005年儿童发展状况的监测统计,我市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儿童事业发展较快,部分指标已达到2010年目标或中期目标。

 

优势和成果

(一)儿童发展外部条件改善

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发展经费投入的增加,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条件,为儿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94.76亿元,自2000年以来年均递增9.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24亿元,年均递增10.3%。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6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4.1%和51.2%。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卫生、防疫等各项经费逐年大幅增加。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8.3亿元,比2000年增长2.1倍;卫生经费0.94亿元,增长2.6倍;妇幼保健经费364万元,增长93.6%;防治防疫经费3279万元,增长1.8倍。

(二)儿童健康水平提高较快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需要建立比较健全的基层卫生体系、预防服务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益阳市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儿童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1、妇幼保健体系不断完善。随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3.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2%,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7.9%,提前实现最终目标。

2、儿童健康状况大有改观。5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计划免疫和合理营养,我市婴幼儿早期科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0年的1.2%下降到2005年的0.5%,实现中期目标;全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12.9‰和16.7‰下降到2005年的7.4‰和10.3‰;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0.8%,连续多年控制在5%以下;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93.8%;婴儿母乳喂养率91.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4%;儿童计划免疫的“四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千分之一的县数为0,以上指标均已提前实现目标。城乡儿童保健覆盖率均达100%,远远高于《规划》90%和60%以上的目标。

3、儿童保健卫生教育加强。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城市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以乡镇为重点,青少年以学校为重点”的群众体育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小学生《国家体育标准》及格率达98.8%;与此同时,儿童卫生教育得到加强,青少年吸烟率0.03 %,未成年人吸毒人数为0,以上指标均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

(三)儿童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实施《规划》以来,益阳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进程;教育系统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立足于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鼓励民办教育,提高我市儿童受教育程度,取得良好成效。

1、义务教育提前达标2005年底,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学生辍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适龄少年初中年辍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年升学率均已达到《规划》标准。

义务教育有关指标达标情况

单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99%以上

99.7

99.8

99.9

99.9

99.9

小学学生辍学率

0.5以下

0.5

0.5

0.5

0.5

0.5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95%以上

93.4

94.1

98.5

98.9

99.0

适龄少年初中年辍学率

2%以下

2.1

2.1

2.0

2.0

1.9

初中毕业生年升学率

70%以上

73.1

73.3

73.3

73.4

73.4

  2.学前教育进展较快。儿童家长教育知晓率达到99.8%,幼儿园在园儿童为3.8万,比2000年增加8000人;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41%,虽与《规划》提出的“普及”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但发展势头较好。

3、“控流保学”力度加大。2005年我市享受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人数为107964人,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1%左右,各区县(市)设立帮困保学金总额达158.4万元,全市共筹集助学资金578.6万元,95913名贫困生不同程度地得到资助,有力地缓解了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 5年来累计救助4596名失学儿童;全社会关爱、关心资助有就读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读, 残疾儿童同样受到较好的教育,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4.6%,比2000年上升2.5个百分点。

4、高中教育逐步普及。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达到6.27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达到15.68万人,毛入学率达到66.6%;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19837人上升到2005年的42977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已建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省级重点专业4个。

5、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小学生《国家体育标准》及格率达到93.8%;200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年升学率达到73.4%;高考录取率76.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四)儿童权益维护力度加大

1992年4月1日《儿童权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以来,以儿童优先为原则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儿童的保护有法可依。《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母婴保健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收养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严厉打击杀害、强奸、摧残、虐待、遗弃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引诱、教唆或强迫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犯罪,切实维护了儿童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遏制了对儿童的侵害和青少年的犯罪,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

1、法律援助网络健全。2001年,我市基层法院已有少年刑事审判合议庭7个,至2005年止,全市已建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机构14个。2005年,我市有562名妇女儿童接受了法律援助,比2000年增加278名。

2、儿童被侵害现象减少。2005年刑事犯罪被害人中儿童所占比重为0.8%,被劳动监督部门查处的单位使用童工数为3人,均比2000年下降了6成。

(五)儿童成长环境明显改良

1、儿童的社会环境有所改良。市级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向邦柱任组长,宣传部长周再华、副市长伍晓芹任副组长的网吧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从2004年7月1日开始,开展了以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为重点的网吧集中整治行动,仅市中心城区就开展集中行动几十次,查处了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网吧,从而有效遏制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对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查处盗版教材教辅读物和有害出版物,查禁淫秽、迷信和渲染暴力的非法出版物,净化了少儿出版物市场。

2、儿童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5年,我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改水受益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2005年分别达到67.5%、96.4%和100%,均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在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也取得突出成效,城市绿化覆盖面积逐年增加,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也逐年上升,达到了《规划》目标。

生活环境有关指标达标情况                

计量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60%以上

31.9

32.1

36.3

41.3

41.4

40.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5%

90.6

91

92.3

93

98

10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60%

44.1

52.5

57.4

66.7

66.6

67.5

全市森林覆盖率

46%

44.0

44.8

45.2

45.7

46.8

50.1

问题与困难

(一)部分指标达标差距大

因为取消强制婚检,城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与农村婚前医学检查率仅为0.4%和0.2% ;由于我市边远农村交通不便,孕产妇死亡率指标波动较大,2005年竟然高达10万分之43.3;新生儿窒息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率、腹泻死亡率、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由2000年的1.49%、0.51%、0%、0.79%分别上升到2005年的1.95%、0.95%、0.14%、1.09%,与《规划》目标背道而驰;1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登记人数为90人,为2000年的4.1倍,被遗弃的儿童数达到284人,为2000年的31.5倍;未成年人犯罪率从2000年的7.4%上升到12.9%,上升势头较猛;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40.5%,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仅为58.3%,与《规划》要求60%以上和92%的目标相比差距不小。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有关指标

          计量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下降

1.49

0.09

0.40

0.22

 无数据

1.95

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率

下降

0.51

0.32

0.60

0.05

 无数据

0.95

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率

下降

0

0.09

0

0.05

 无数据

0.14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下降1/3

0.79

1.49

1.64

1.80

1.69

1.09

 (二)部分指标虽已达标但趋势不佳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母乳喂养率本来已经达标,但按现在的趋势发展,有可能重返不达标的行列。

已经达标而发展趋势不良的指标

计量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婴儿死亡率

18‰以下

12.92

11

10.24

8.37

6.55

7.7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以下

16.74

14.46

13.8

11.43

8.85

10.29

婴儿母乳喂养率

85%以上

98.10

 

 

81.98

95.56

91.17

(三)部分监测指标无数据来源

有关单位的统计制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儿童统计监测的盲点。有的监测指无数据,需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才能获得,由于经费和人力的不够,目前无法掌握;有的指标,虽然没有现成数据,但通过设立统计台帐可以获得,由于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指标尚未纳入部门统计范围,致使每年的统计监测资料都存有空缺指标,造成一些监测指标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直接影响对《规划》的整体监测和评估。

(四)偏远地区和流动人口问题突出

随着益阳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给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偏远地区交通不便而采用老式接生方法,直接危害母婴的健康。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问题仍是当前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探索解决。

(五)文化市场负面影响增大

在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的今天,互联网上色情、暴力内容的大肆传播对青少年的腐蚀影响突出,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堪忧,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另据调查,益阳市有很多中小学生在玩网络游戏,他们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经常玩游戏和每天玩电子游戏,有些学生上网成瘾。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青少年精神空虚、行为失常,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六)环境建设成为瓶颈

《规划》中涉及儿童成长自然环境类指标有10个,其中未达标的指标有6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城市空气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城市道路交通和区域环境噪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离达标要求有较大距离,还需做出不懈的努力。

 

对策及建议

实现儿童事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全面实现2000-2010年《规划》目标,根据我市实施《规划》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

儿童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的未来,各级政府要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在切实加强领导的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逐步加大对儿童事业发展的各项投入:一是多渠道筹措、财政逐年按比例增加对妇幼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二是逐步健全城市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巩固提高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建设和标准化服务,稳定医疗保健技术服务队伍,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广泛宣传教育,倡导普及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优生优育,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二是要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从婚姻保健开始建立系统的管理目标责任制,使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三是努力做好流动人口预防保健工作,使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和儿童享有与户籍所在地孕产妇、儿童同等的生殖保健服务和计划免疫管理;四是为偏远地区孕产妇做好生殖保健工作,依法取缔老法接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三)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

一是全社会广泛动员,全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种草种树,改造自然环境;二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提升农村改厕、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标准,提高缺水地区供水受益率和自来水普及率;三是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继续抓好治理大气、水、固体废物和噪音等环境污染,加快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力争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四是应把儿童校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场地建设列入城镇建设规划。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激励民间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镇儿童校外活动场地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儿童科技、文化园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娱乐环境。

(四)进一步提高儿童教育水平

要继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改革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要通过引进人才、学习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要加强岗位培训、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要重视加强家庭教育的管理和研究,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确保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要进一步重视适龄流动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的入学问题,使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力。

(五)严厉打击涉童违法犯罪行为

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方式,宣传普及保护儿童的法律知识,加强对儿童的纪律、法制、安全教育,增强儿童的法律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的防范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在网吧管理方面,虽然通过集中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成年人在非节假日期间进入网吧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上网逃课,因此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监测评估工作

实现《规划》的各项目标,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仅靠某一部门或单位努力是不够的,因此,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监测评估工作给予保证的同时,参与实施《规划》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准确评估填报监测数据,确保《儿童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转]:[转]:益阳:凝聚爱心 服务儿童

1103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