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妇女事业和谐发展
2007年资兴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发展妇女事业的主线,按照“两纲”要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一、妇女事业发展概况
(一)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为妇女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552万元,比上年增长17.1%。人均生产总值2294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205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为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7%。各项社会事业经费投入增加,全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5300万元、卫生经费682万元、妇幼保健经费49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25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20%、15%、12%。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2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消费性支出8151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44元,减少4.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6.81平方米。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略增态势,性别比例日趋合理。受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拉动,人口总量保持略增态势,全年人口出生率9.83‰,比上年降低1.9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59‰,下降2.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24‰,上升0.13个千分点;年末全市人口36.98万人,其中女性17.9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8.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妇女参政议政机会明显增加
女代表比例略有增加。2007年全市人大代表182人,其中妇女代表59人,占32.4%,提高5.5个百分点;政协委员185人,其中妇女委员30人,占16.2 %,提高2.4个百分点;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36.74%,提高0.26个百分点;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31.81%,提高0.28个百分点。
妇女干部队伍保持稳定。全市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坚持把培养选拔女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加大了对妇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的工作力度,2007年底,全市公务员数1609人,其中女性342人,占总数的21.3%。在2007年市、乡两级政府换届选举中,全市有23名妇女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年底全市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女干部有198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16%。其中正处级2名,副处级3名,科级女干部193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女干部13人。市委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和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
(三)妇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女性就业有所好转,失业人员得到控制。2007年全市从业人员21.74万人,女性从业人员9.8万人,占总数的45%,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65万人,女性从业人员1.25万人,占到总数的34.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29万人,其中女性0.18万人,占总数的63.7%,与去年持平。
实现了妇女就业与再就业。2007年资兴市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广辟就业门路,共帮助1000多名待业妇女实现了就业,400多名就业困难妇女实现了再就业。在市区和乡镇分别建立了资兴市妇女再就业服务站和妇女再就业服务点,大力宣传妇女就业政策,为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咨询和就业服务。开展了家政服务、电动缝纫等一系列技能培训,有500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并全部获得结业证书,顺利的走上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妇女参保范围不断扩大,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全市贯彻男女平等国策,女性社会保障不断推进,女性劳动保护、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女性同比增长1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女性同比增长20%,参加工伤保险女性同比增长104%,全市生育保险覆盖率达28%,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社会救济工作取得成效,城乡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6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增长4.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9万人,增长250%;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为20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29个。
(四)妇女的保健水平稳步提升
孕产妇保健服务系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8.93/10万,比上年下降51%;住院分娩率为98.65%;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88.8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26%,孕妇保健服务工作的加强,改善了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
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2007年,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90%。在定期组织已婚育龄妇女以查环、查孕、查病为主的“三查”活动的同时,切实做好了查病治病,查防并举的工作方法。
(五)受教育机会增加,妇女素质不断提高
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2007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7%,同比提高26.2个百分点,全市各类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9640人,其中女生4995人,占总数的51.8%;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6年的11年提高到2007年12年;成人识字率99.3%,女性99.1%,提高0.1个百分点;青壮年识字率98.8%,女性98.7%,提高0.3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不断拓展,创业就业实现新突破。伴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较快发展,资兴职业教育不断拓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专用人才工程稳步实施。2007年,全市共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数3494人,其中女生1978人,占56.6%。相关部门联动,为广大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劳务洽谈服务和培训服务等,全市全年新增女个体工商户16个,转移输出农村妇女劳动力2000个,帮助城镇妇女就业再就业220人。
(六)妇女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建立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保护妇女权利的法律法规,深化普法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加大了对各种侵害妇女权益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妇女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提高了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抵御受侵害的能力。2007年破获强奸案件2起,同比减少2起,降低50%。全年无拐卖妇女案件,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发数为零。
(七)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
生活环境日趋优化。近年来,资兴市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及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妇女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07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1.4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39.97%,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环境也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2%。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资兴市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市妇联联合市公安局、司法局、卫生局、计生委、广电局等部门,以“三八维权活动”法律法规宣传为主题,设置法律咨询点,向群众讲解法律、法规,摆放禁毒与防艾宣传展板,在市人民广场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和防艾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为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资兴市共投资100万元,购买海极星等新医疗设备,组织妇幼保健院和市立医院医生深入各乡镇,对全市农村妇女免费做部分妇科项目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07年,全市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目标执行中尚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解决,必须采取得力措施,集中攻坚。
(一)妇女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女职工劳动保护形势仍然严峻。近年来,妇女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相对于男性还是较弱,2007年女性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45%。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女性占34.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女性占63.7%。由此可见,一些部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性别歧视、重男轻女的情况。农村女性就业率占46.6%,未能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城市女性因年龄偏大,缺乏就业技能,长期处于下岗、失业、无固定收入状态,就业难度日益加大。
建议从政策和机制上制止和杜绝性别歧视,切实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权利。全社会要对女性就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增强就业信心;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下岗女工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女性就业人口比;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女工自身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增强竞争能力;要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为广大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信息服务,为下岗女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女工再就业。
(二)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性病病例比率增多,应加以遏制。2007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为12例,比去年增加6例,其中女性9例,比上年增加6例,占总数的75%;报告性病病例为57例,比上年增加15例;其中:女性18例,占性病病例报告总数的31.6%,对此,我们要坚决遏制女性艾滋病、性病病毒感染蔓延的趋势。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艾滋病防治及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全市公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阻止性病、艾滋病蔓延,保护未来人类健康。
(三)城乡妇女生存和发展不平衡。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存在城乡间不平衡,表现在农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婚前检查率等指标普遍偏低,影响妇女事业的整体提高。
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基本建设力度,加速改善农村生活卫生环境状况;注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善农村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和设备条件,为农村孕产妇分娩、农村妇女的疾病治疗、计划免疫创造必要的条件;培养保健技术人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全面开展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开展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保障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把孕产妇死亡率降到最低限度;改善农村妇女的生存环境,推进“改水改厕”工程,使农村妇女享有基本的教育和卫生公共服务。
[供稿:资兴市统计局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