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2001—2010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实施《邵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邵阳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妇女儿童规划》),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事业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切实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监测情况表明:截止2010年底,我市纳入《妇女儿童规划》监测的 125项终期评估定量指标中,有 115项指标达标、总体达标率为 92%。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
1.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邵阳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社会地位进一步巩固,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2010年,邵阳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468元,年均增长13.1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2.27 亿元,比2000年增加26.9 亿元,年均增长19.64%;医疗卫生经费 36439万元,比2000年增加 32239万元,年均增长24.12%;市本级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费为 1176万元,比2000年增加1000万元,年均增长20.92%;妇幼保健经费为 2564万元, 比2000年增加2267万元,年均增长24.06%;疾病预防控制经费4806 万元,比2000年增加4316万元,年均增长25.65%。
2.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2010年,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98元,比2000年增加6369元,年均增长8.22%;农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比2000年增加1982元,年均增长7.78%;居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3.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人员持续增长。2010年末,全市有478.6万人就业,比2000年增加75.67万人,增长18.78%,年均增长1.74%。其中女性就业215.85万人,增加34.53万人,年均增长1.76%。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从2000年的1.6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3.38万人,增加11.77万人,其中女性从0.74万人增加到6.15万人,比2000年增加5.41万人,年均都增长23.58%。2010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72万人,其中女性达15.97万人。
4.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4%,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5.2%。在城市生活环境不断美化的同时,农村生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2010年,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94.0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26.05%。
二、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进展情况
邵阳市妇女儿童发展监测统计以《妇女儿童规划》确定的终期目标为重点,主要从妇女参与经济、决策和管理以及妇女儿童与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等六个领域进行监测,终期监测情况表明,《妇女儿童规划》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一)妇女与经济
2010年,在全社会就业人数中女性为215.85万人,所占比重为45.1%,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超过规划目标5.1个百分点。与2000年比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65.04万人,增加45.26万人,其中女性增加17.95万人,年均分别增长12.64%和11.91%;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1.2万人,增加46.15万人,其中女性增加15.63万人,年均分别增长26.07%和27.05%;参加城镇失业保险的人数25.05万人,增加1.5万人,其中女性增加1.79万人,年均分别增长0.64%和1.73%;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5%。执行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企业比重和执行了《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的企业比重分别达到70%和78%。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截止2010年底,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公务员中女性比例为21.8%,较2000年提高0.79个百分点。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15%、19%,其中人大女代表比例较2000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政协女委员比例与2000年持平,这两个指标与规划中提出的在上一届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政协常委成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27%、23%,比2000年提高4个和1个百分点。
(三)妇女儿童与健康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管理不断规范。为进一步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从2009年4月起,我市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平产分娩全免费。2010年,全市全年共补助孕产妇人数41216人,发放补助资金1194.77万元,高危救助216人,救助金额26.06万元。通过对农村优惠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住院分娩率,有效控制了孕产妇死亡率。2010年,邵东县和北塔区等两个县区实现产妇分娩母婴零死亡。
2.农村妇女病和“两癌”检查项目成效显著。妇女病普查普治和宫颈癌、乳腺癌等检查是保障妇女生殖健康的有效措施。早在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湖南省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方案》,确保农村已婚妇女每3年至少得到一次免费检查。我市把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和“两癌”检查作为关心妇女健康的民心工程,纳入医改内容。目前全市有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免费妇女病普查工作,共完成免费妇科病普查普治140681人次,实现农村妇女病普查第一轮全覆盖。2009年,我市实施了由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试点项目,确定邵东县作为开展宫颈癌检查的项目县。同时从2009-2011年,全市35-59岁农村妇女也进行了宫颈癌免费检查。到2010年,我市共完成宫颈癌免费筛查32897人次,完成了三年周期目标数的63.02%。发现宫颈癌15例,乳腺癌13例,卵巢癌1例,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跟踪管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福音。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全面推行。近年来,全市各级以妇幼保健网络为基础,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的内容。省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36万元,对尚未建立的3个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行配套建设,使所有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都建立了标准化艾滋病初筛实验室。2010年,全市共开展孕产妇免费艾滋病检测39693人次,其中有6人被确诊为艾滋病抗体阳性,均得到了母婴阻断干预治疗。
4.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项目进展顺利。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针对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的工作。2010年,全市共有20914名待孕妇女服用了免费叶酸。
5.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快速发展。婚前医学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先天残疾的技术干预措施之一。我市各级加强了免费婚检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婚前医学检查机构重新进行准入评审,对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婚前保健服务项目,确保婚前医学检查质量。2010年,我市共有11个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免费婚检工作,有45944人次婚姻登记免费婚检,婚检率大幅提高。特别是邵东县和大祥区实行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合署办公,推行“一条龙”服务,深受群众欢迎。2010年,邵东县婚检率提高到80.95%。
6.各种疫苗接种率全面达标。2010年,我市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9.8%、99.8%、99.77%、99.62%、99.79%,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8.82个、5.86个、7.84个、7.28个和27.53个百分点,全部实现规划目标。
(四)妇女儿童与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强妇女儿童教育是提高妇女儿童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国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规,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全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惠民政策主要内容:一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基础上,又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二是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三是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补助;四是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实行优惠措施。同时解决残疾女童、流动女童和贫困女童入学难问题。2010年,邵阳市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0.97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其中女生毛入学率均为99.4%,比2000年分别提高9.32个和9.28个百分点。小学女童基本没有辍学率;初中阶段女生年辍学率为0.6%,比2000年下降9.38个百分点。
(五)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
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社会安全整治、“扫黄打拐”等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各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制止和减少了家庭暴力,依法保护了妇女儿童的权益和安全。2010年,全市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点数15个,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人数758人,比2000年分别增加14个和687人,年均增长26.72%和31.1%。全年共破获强奸案件111起,拐卖妇女案件4起,拐卖儿童案件5起,查处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75起。
(六)妇女儿童与环境
2010年,全市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优化。与2000年相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26.05%,提高24.36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6.82%,提高9个百分点。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5.2%,比2000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为60.4%,比2008年(注:2008年以前没有数据)提高19.8个百分点;设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78%,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36平方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过程中看到,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终期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其中大部分监测指标提前达标。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也有个别指标没有如期达到规划目标值,妇女就业再就业、艾滋病感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应予以高度关注,以促进妇女事业更加健康全面发展,为完成新《妇女儿童规划》目标做更多努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偏低
我市2000年时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2%,到2010年人大代表女性比例为15%,10年来反而降低了7个百分点。2000年时市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为19%,到2010年市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还是19%,按比例变化情况与《妇女儿童规划》中规定的在上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有较大差距。
(二)妇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仍有难度
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虽有增长,但随着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女性职工失业、下岗问题成为影响城镇妇女发展的一大难题。企业改制中下岗失业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而在再就业过程中,女性比例也远远低于男性。主要原因虽然与女性生理、技能等方面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市场招聘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等原因造成的,致使妇女就业再就业困难。
(三)婚前医学检查率一直处于低谷
2010年,城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25.91%,农村为39.97%,仍处于很低水平,要实现《妇女儿童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城市达到90%,农村达到60%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四)农村妇女儿童的生活环境有待改善
2010年,邵阳市农村改水受益率、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虽然比2000年有较大提高,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都没有到达《妇女儿童规划》中提出的60%的终期目标,分别相差13.18%和33.92%。
(五)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十年来,全市查处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起,清退童工6名,纠正50多家单位不按规定为女职工发放卫生费或不足额发放的行为;责令40多家单位及时纠正不按规定组织未成年女工体检的违法行为;纠正70多家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安排女职工休息放假的违法行为。
(六)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2000年时,邵阳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4例,到2010年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达到619例,其中女性189例,占30.5%,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与防范,切实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努力提高婚检率,减少婴儿出生缺陷发生
当前婚检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宣传教育不到位,群众对婚检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危害性认识不足,且对政策的理解存在误区,对婚检的项目和作用了解不够;二是部门协调不够,婚检服务水平不到位,以致准婚人员因怕麻烦而放弃婚检。因此,各相关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新《婚姻法》和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对人体生殖健康知识及婚检项目和作用的宣传,使群众自觉参加婚检。二是要加强各部门合作, 重设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即在婚姻登记处设立一个免费婚检指导咨询室,派工作人员现场解答、解释婚检有关问题,辅以宣传资料加大宣传。也可将婚检项目直接设在婚姻登记处,费用由财政负担,方便群众婚检。三是对不能当时婚检的群众,应采取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跟踪管理督促其参加婚检。
(二)缩小城乡儿童卫生保健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儿童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消除儿童事业发展的城乡差别首先要从发展经济入手,辅之以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在儿童卫生保健方面要有新的突破,重点、难点在农村。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加强和提高农村地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十分重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儿童卫生保健事业发展中的差别,尽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三)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环境,确保儿童茁壮成长
在城市,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的工作方针,多方配合,筹集资金;继续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努力提高整体水平,进一步为妇女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生态环境,确保儿童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茁壮成长。
[来源:邵阳市统计局]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