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04

打印本页

  2010年,是实施《常德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妇女儿童规划》)的终期监测评估年,常德市妇女儿童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统筹推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妇女儿童规划》监测终期完成情况

  十年来,我市对《妇女儿童规划》涉及的经济与人口、妇女参政议政、卫生保健、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生活环境等七大领域共156个指标(其中:定量指标83个、支撑指标73个)实施了统计监测,终期监测结果显示:在83个定量指标中有80个指标达到规划目标,占定量指标的96.39%、未达标的(“婚前医学检查率”、“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森林覆盖率”)3个,占定量指标的3.61%73个支持性指标基本符合规划的发展要求。

  (一)社会事业投入大幅增加

  2010年,全市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3%;医疗卫生经费投入1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6.3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5%。对推动全市《妇女儿童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妇女政治地位稳步提升

  1.女干部配备率达到规划目标2010年,市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率达到100%;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市州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达到100%;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的县市区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达到60%70%;县处级女干部比例达到11%

  2.妇女参政议政程度提高2010年,市(州)人大代表475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女性90人,增长5.88%;市州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24.39%,与上年持平;市州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18.95%,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县市区女性人大代表520人,比上年增长0.19%;市州女政协委员106人,比上年增长0.95%;其中常委女性比例22.4%,提高0.9个百分点;县市区女政协委员467人,比上年增长0.21%;村民委员会女性成员比重35.7%,与上年持平;县市区女性人大代表520人,比上年增长0.19%;居民委员会女性成员比重46.3%,与上年持平,均达到规划终期目标。

  (三)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全市基本建立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了妇女儿童教育的需要。

  1.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全市有登记在册的幼儿园762所,在园幼儿10.9万人,比上年增长13.54%,学前教育毛入学率60.9%,比上年提高了8.74个百分点。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入园率85.8%,城市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8.1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4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4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93所县区级示范性幼儿园,1个湖南省学前教育先进县。

  2.义务教育得以巩固。2010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100%,中小学辍学率为0%

  3.高中教育规模扩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6%,其中女生毛入学率达91.3%,分别比上年提高1.96个和1.4个百分点。

  4.特殊儿童得到关注全市已开办3所特殊学校,在校学生427人。其中津市聋哑学校197人,是全省规模较大的特教学校之一。2009年,市政府在市城区投资1.3亿元,正在兴建一所全省规模最大,专业、学科、层级最全的常德特殊教育学校,规模为48个班,20119月正式面向全市招生。将更大程度上满足特殊儿童群体接受教育需求,更好地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

  (四)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全市在不断完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完善疾病预防和各种突发病变事件的应急措施,建立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

  1.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五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9.93%、脊灰疫苗99.89%、百白破接种率99.9%、麻疹疫苗接种率99.87%、乙肝疫苗接种率99.51%,均已实现《妇女儿童规划》确定的以乡(镇)为单位达90%以上的目标

  2.孕产妇安全分娩得到保障。2010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6%;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100%,住院分娩有困难的边远山区,消毒接生率100%,均已达到规划终期目标。

  3.婴幼儿健康得到保障。2010年,全市农村卫生院产科建设为91.83%,达到国家标准,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专职人员配备率为100%。由于医疗保健制度、措施的落实,201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较上年与2000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较上年分别下降1.12个、0.91个千分点和7.92/10万;比2000年分别下降12.44个、15.4个千分点和7.97/10万。

  (五)妇女就业和社会保障程度提高

  1.妇女就业人数持续上升。2010年,全社会女性就业人员147.4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增长0.41%;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12.47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增长5.14%

  2.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8万人,其中女性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92%5.8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7万人,其中女性7.6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08%33.04%

  3.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万人,医疗保险人数 25.2万人,生育保险人数13.9万人,失业保险人数9.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9.09%3.73%2.13%,生育保险覆盖率96.4%,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

  (六)妇女儿童的生活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城乡居民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010年,省爱卫办下达给我市的第一批改厕任务为1.4万座,补足专项经费560万元,现已完成改厕项目1.4万座,占计划任务的100%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4.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5.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均已达到规划终期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连续十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的妇女儿童事业正沿着《妇女儿童规划》提出的目标健康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少数指标离终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一)婚前医学检查率仍然很低。2010年,我市城市婚检率为1.16%,农村婚检率为6.14%,与上年比虽有所提高,但与规划提出城市不低于90%,农村不低于60%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万。2010年,常德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万,虽已达到规划的终期目标,但数据呈反弹趋势,比上年上升2/万,比2000年上升3/万。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加投入,积极探索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效仿有的地区实行免费婚检的作法,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加强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

  (二)加强对(包括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素质,保证统计人员的基本稳定。

[来源:常德市统计局]
[责编:黄湘冀]

  

《常德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1103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