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益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2012年是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实施的第2年,总的来看进展良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我市妇女儿童发展状况
从2012年“两纲”监测统计报表中涉及到的妇女与经济、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妇女儿童与教育、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妇女儿童与环境等七个领域共128个监测指标上报数据来看,我市妇女儿童整体状况发展较好。
(一)经济实力增强,为妇女儿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012年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96元,比上年增加3016元,增长12.8%;城乡居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4元,比上年增加2266元,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58元,增加1186元,增长17.5%。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全市妇女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
(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使妇幼卫生保健事业得到加强,有效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
1.妇女生殖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全市孕产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97.8%;住院分娩率达到99.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8%;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达到100%。
2.儿童生命质量不断提高。我市各级卫生部门认真执行《母婴保健法》,坚持科学规范的系统管理,健全和完善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监管,确保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与安全。,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38‰、6.54‰,均比上年下降;全市儿童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8%以上,甲肝、乙肝疫苗接种率也分别达到99.7%和99.9%。
(三)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儿童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70.4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100%;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完全消除,少年儿童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
(四)妇女就业状况得到改善,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活动,不断拓宽妇女就业领域,提高妇女就业水平,加强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明显增强。,我市2012年全社会就业人员258.4万人,比上年增加5.3万人,增长2.1%,其中女性就业人员118.9万人,增加2.5万人,增长2.1%;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45.9%。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连续出台了各项保险政策。劳动保障部门不断加大推行力度,保证了女职工享有社会保险待遇。2012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8万人,其中女职工13.3万人,女职工所占比重达到46.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人数近年来大幅增加,分别为15.9万人、11.7万人和19.14万人,同比分别增加1.7万人、3.5万人和0.03万人,增长11.9%、12.9%和0.2%。
(五)妇女参政议政人数明显增加,妇女参政水平得到提高。我市人大代表424人,其中女性65人,占15.3%。市政协委员363人,其中女性93人,占25.6%.。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都达100%,基层妇女群体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增强。2012年底,我市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28%,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38%。
(六)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人身权利得到有力保护。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打拐”、“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针对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据统计,全年破获强奸案件27起;无一例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破获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45起。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有效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全市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较好地保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七)妇女儿童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创卫”“创森”活动,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环境的投入,加强建设、监管和保护力度,妇女儿童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同时,在我市农村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活动、卫生厕所建设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7.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3.1%。
二、存在的问题
(一)妇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全市城镇尚有登记失业人员3.37万人,比上年增加1.57万人,增长87.2%,其中女性失业人员1.6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占全部失业人员的比重为56.3%。当前失业、下岗女工存在年龄大,文化技术水平低的缺陷,加上自身竞争上的劣势,择业范围更受限制,就业难度也不断加大。
(二)社会丑恶现象仍在滋生和蔓延,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一是卖淫嫖娼、吸毒现象还没有完全控制,加大了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严重危害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二是家庭暴力、婚外情现象增加、导致部分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这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严重影响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最终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
三、对策建议
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确保新一轮妇儿纲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全面达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拓宽就业渠道,加大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力度。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利用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把下岗女工再就业和毕业女大学生、女技校生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统筹安排。一是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出更多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岗位,提高女性就业人口比重;二是要提高女工自身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下岗女工的培训率,增强竞争能力;三是积极落实小额贷款、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女工和毕业女大学生、女技校生自主创业和再就业。
(二)努力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近两年来,我市婚检率整体还不太高,这不仅不利于妇儿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将对全面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健康水平,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确保未来人才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因此,解决婚检率不高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建议进一步加大新《婚姻法》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体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婚检意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同时,采取适度的强制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婚前医学检查的正常实施,努力提高婚检率,并进行出生缺陷调查和出生缺陷监测,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要采取坚决措施,从源头上彻底遏制艾滋病、性病病毒的感染。近年来,我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女性性病病例数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源也非常复杂,要彻底遏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女性性病传播,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强力措施加以遏制。一方面要加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城市、农村和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增强全面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个体上杜绝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蔓延。再次,加大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和依法惩治社会丑恶现象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妇女法律保护,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侵犯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 周建新]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