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株洲市妇女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7-14

打印本页

  妇女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维护妇女权益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2014年,株洲市委、市政府着力提高民生福祉,加大妇女工作力度,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全市妇女生存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妇女事业取得进步,总体呈现出与全市经济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就株洲市2014年《妇女发展规划》统计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014年,株洲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合力攻坚,经济总量稳中有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不断优化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谱写了株洲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效保障了妇女事业的不断进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0.2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3.9亿元,增长11.2%。人均GDP达到54741元,增长10.51%。

  (二)人口数量稳中有升。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96.09万人,增长0.67%。全年出生人口5.21万人,出生率为13.2‰,比上年提高 0.1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48万人,死亡率为6.28‰,比上年提高0.13个千分点;自然增加人口2.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9‰,比上年增长0.44个千分点。

  (三)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条件逐步改善。2014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38元,比上年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14336元,增长11.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

  二、妇女规划实施稳步推进

  (一)妇女医疗、卫生保健意识增强  

  株洲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妇女卫生保健宣传活动,增强群众保健意识,妇女保健水平明显提高。

  1、生育安全保障有力。2014年,全市住院分娩率达到99.96%,高于99%的规划目标;其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9.96%和100%,高于98%和99%的规划目标;孕产妇死亡率为16.4人/10万人,低于22人/10万人的规划目标。

  2、生殖保健服务水平得到提高。2014年,产前检查率97.64%,高于97%的规划目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42%,超过85%的规划目标;城市与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88.27%和87.64,超过80%和70%的规划目标;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90.48%。艾滋病防治工作还有待加强,2014年,当年报告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54人,增长25.58%,占当年感染人数的26.09%。

  (二)妇女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4年,全市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38.84亿元,增长3.74%。妇女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1、 基础教育阶段女性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2014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其中女童为100%,达到100%的规划目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8%,其中女生为99.89%,约低于100%的规划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女生与男生同样达到99%以上,达到99%的规划目标;女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10.01%,超过80%的规划目标。

  2、成人女性教育稳步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2014年,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巩固,全市成人妇女识字率为98.99%,青壮年文盲率为0.03%,其中女性0.04%,均超过80%的规划目标。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6年,低于10.5年的规划目标。

  (三) 妇女社会保障权利得到巩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政策的落实,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就业机会均等,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就业机会增加。2014年株洲市妇女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44%,低于46%的规划目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有女性14.76万人,增长7.03%。

  2014年,株洲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广大妇女享有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提高了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截止2014年底,全市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33.61万人,女性14.4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125.86万人,女性60.64万人;参加城镇女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67万人。

  (四)妇女参与社会决策和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

  妇女参与社会决策和管理是体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方面,也是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的基础之一。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协和政府把推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作为大事来抓,不断拓宽女干部的来源渠道,突出抓好女干部的选拔和配备,做好基层自治组织的女干部的培养和推荐。

  1.参政比例有所提高。2014年,市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分别为65人、78人,占比分别为16.5%、23.1%,分别比上年增涨1.56%下降1.3%。

  2.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已达标。2014年,市及区市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均配备了女干部,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女性成员比重,2014年分别达到34%和58%,高于30%和50%的规划目标;其中村委会主任为女性的为4%,低于5%的规划目标。 

  (五)妇女的法律保护体系得到加强,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1、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株洲市各级妇女工作主管机关和执法专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作用,多次组织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对各种侵害妇女权益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破案率得到大幅提升,妇女人身、财产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到2014年末,株洲市共计破获强奸案件43起,拐卖妇女案件1起,组织、强迫、引诱、介绍容留妇女卖淫案件25起。

  2、妇女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株洲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使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从而改善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优化了妇女生存环境。2014年株洲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91.2%,超过50%的规划目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54.88%,低于60%的规划目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5.81%,低于75%的规划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株洲市妇女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有部分指标实施进展情况不容乐观:

  (一)妇女就业状况依然值得关注。就业是民生之本,妇女实现就业才能更好保障其他各项权利的实现。当今社会竞争加剧,知识更新快,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社会活动范围、职业威望等方面的劣势有所凸显。2014年,妇女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44%,低于46%的规划目标。女性就业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不仅损害了女性自身的幸福生活,而且会严重影响后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妇女艾滋病感染率上升较快。2014年,当年报告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54人,增长25.58%,占当年感染人数的26.09%。为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株洲市应切实从防治艾滋病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入手,强化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生物制品管理,有效减少血液途径传播;利用宣传教育网络,向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遏制性传播艾滋病蔓延势头;高度重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在开展全市卫生技术人员防治知识培训基础上,特别加强了全市妇产科、儿科、检验科人员防治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能力与水平提高的培训,切实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三)妇女生存环境卫生还有待改善。2014年,株洲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5.81%,相对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垃圾依然是以填埋方式处理,但未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四、建议与措施

  针对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实施妇女规划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确保株洲市妇女规划工作顺利实施。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女性就业仍需多加扶持。通过小额贷款、就业服务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积极推动妇女就业再就业。根据妇女从业人员的特点,强化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女从业人员素质。将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全面纳入劳动和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妇女的关注和扶持力度,注重开发适合女性的就业岗位,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全面落实女职工劳动保障政策,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公正处理,要加大对违反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护妇女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对艾滋病感染的宣传,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杜绝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三)继续完善县乡村基础设施,为广大妇女创造更加舒心、健康的休闲娱乐和生存环境。继续加大农村卫生厕所的财政投入,加强宣传力度,加快卫生厕所的普及进度。同时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进度,使全市尽早使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

2014年株洲市妇女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

11037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