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妇女儿童发展评估分析
毛泽东主席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习近平主席说“让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妇女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伟大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妇女儿童发展状况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健康和睦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是实施《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第四年,益阳市妇女儿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局社科处指导下,紧紧围绕“两个规划”总体目标,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妇女儿童在参政议政、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都得到了稳步提高。
一、经济实力增强推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快速发展
益阳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实施,使女性的就业和经济状况日益改善;2014年我市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一)收入提升较快。2014年益阳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8596元,比2013年增加2647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8元,比2013年增加1760元,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4元,比2013年增加1175元,增长11.6%。经济的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障。
(二)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014年,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益阳市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37.5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5.5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28.2%;全市“创卫”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开展,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加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43.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8.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气为342天,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70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580个;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完善,益阳妇女儿童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二、卫生保健事业改善为妇女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全市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政府用于卫生的经费迅速增长、卫生机构健全壮大。截止2014年底: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796家,医院59家,其中综合医院24家、专科医院26家,妇幼保健院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卫技人员270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数8030人。床位20667张。同时,益阳市在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紧紧围绕相关目标任务,着重加强妇女儿童保健的网络建设方面收效显著,促进了我市妇女儿童保健水平的提高。
(一)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2014年益阳市孕产妇死亡率9.4/10万,比2011年下降6.5个十万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7‰,比2011年下降0.24个千分点。
(二)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稳中有升。2014年益阳市卡介苗接种率99.90%、脊灰疫苗接种率99.61%、百白破三联制剂接种率99.26%、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99.76%、乙肝疫苗接种率99.60%,各项接种率均超过省级规划的目标接种率。
(三)保健网络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近几年来,全市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健康保障制度,使全市儿童健康状况不断优化。2014年,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85%,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0.0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4.93%。
三、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学前教育日益完善。合格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幼儿教育提供了可靠保障。2014年益阳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9.6%。在园幼儿数达11万人,其中女童5.3万人。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和办园品位也得到全面提升。
(二)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升。2014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巩固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8.23%,其中女生98.23%。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调查显示: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状况也有了明显改观。
(三)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开展有序。目前全市有中小学特校4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数298人,其中女生117人。
四、妇女劳动保障体系完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下岗职工和高校毕业人员的创业就业问题,积极开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植,职能部门不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使我市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措施日趋完善。
(一)妇女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益阳市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政策,社会从业人员中女性比重持续增加。2014年,我市从业人员269.9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24.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8%。
(二)劳动保障日趋完善。我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25.7万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为12.8万人,占49.8%;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1.9万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为18万人,占4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1万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为8.4万人,占40 %;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12.6万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为4.6万人,占36.5%;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30.8万人,其中女职工参保人数为11.2万人,占36.4%。
(三)妇女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增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国家事务是男女平等的显著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范围扩大、能力增强,妇女参政议政总量逐步提高。至2014年,市县领导班子女领导配备率100%;市级人大代表421名,其中女性63名,占15%,市级政协委员362名,其中女性88名,占24.3%。同时,我市还着力推进女性进社区工作,女性在社区的比例不断加大。妇女在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四)法律保护措施维护得力。益阳市不断健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管理制度,使妇女儿童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全市设立了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9个,乡镇救助站点覆盖全市,2014年受救助(庇护)的妇女儿童人次数84人次。形成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援助体系和维权网络。全市不断完善和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五、妇女儿童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妇女儿童事业近几年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两个规划”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一)妇女参政议政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以来,虽然市县乡(镇)党政班子和市县直属部门女干部配备率不断上升,但所占比例还不到20%,2014年,人大代表中女性所占比例只有15%,与联合国发展目标所设定的妇女占议会席位30%的目标相比只有一半。2014年村支二委女干部人数由上年的2143人下降到1868人,减少275人,担任女支书女村主任的人数更少。
(二)女性艾滋病性病感染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我市报告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51例、性病病毒感染人数940例,比2010年分别增加11例和232例,增长27.5个百分点和32.8个百分点。
(三)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用工人员的快速流动不断增多,安全隐患同步增加。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六、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2015年是落实省市“两个规划”《2011-2015》的最后一年,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努力完成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做到三个加强:
(一)加强对妇女参政议政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各级政府在制度方面要保证妇女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权利,加强对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当家作主思想的宣传教育,改变那些传统的、过时的、陈旧的观念和作法,并从乡村选拔一批后备女干部,组织她们学习参政议政及乡村管理知识,树立她们的自信心,提高她们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充分调动她们参与基层组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农村女性参与民主选举的指导,为农村女性参与村民自治和提高妇女地位创造条件。
(二)加强对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控制。一是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对艾滋病、性病传播方式的科学宣传力度,普及防治艾滋病、性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民众知晓率;二是各级执法机关要严厉打击贩毒吸毒和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从源头斩断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健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提高民众特别是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母婴传播。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一是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尽量为夫妻在一起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廉租公租房,为他们的子女在工作地就近上学创造条件,尽量使留守儿童来到父母身边;二是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各级妇联、乡镇、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社会教育和儿童监护体系,确保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