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资兴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评估报告
一、全市经济、人口等基本情况
一是经济情况。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515元,比上年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0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4%、11.8%。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市公共财政收入3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72亿元,增长18.4%;上划中央收入6.84亿元,下降4.6%;上划省级收入1.7亿元,增长27.8%。全市公共财政支出42.92亿元,增长30.2%。全市财政投入医疗卫生经费28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59986万元,比上年略增。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507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15万元,资助中职学生2675人次。二是人口情况。2014年,资兴市共有户籍人口37.74万人,其中女性18.42万人;常住人口34.39万人,其中女性16.91万人;出生婴儿3962人,其中女性1914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01。
二、全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和主要成果
(一)妇女儿童与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二是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4年,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75.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8.1%,提高12.2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2%,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31%,提高0.04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三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2011-2015年,资兴市妇儿工委每年都要组织市公安局、市法院、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统计局等30余家妇儿工委部分成员单位,就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两个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座谈。每年分别就“两个规划”的执行情况、主要做法、存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进行讨论汇报。特别就近几年来反家庭暴力合作机制建立、运行情况和留守儿童生存公共服务发展情况作了重点的阐述。
(二)妇女儿童与健康。 一是医疗卫生经费得到有力保障。2014年,全市财政投入医疗卫生经费28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0.9%。二是孕产妇保健成效显著。2014年,全市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0.1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4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2%,分别比上年上升0.62、1.77、0.07个百分点,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全市婴儿死亡率6.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44‰,分别比上年上升1.07和2.22个百分点。三是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提高。深入开展“生殖健康村村行”活动,2014年对符合条件的19对育龄夫妇实施免费出生缺陷干预检测,免费为已婚育龄妇女查病10万人次,已婚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基本生殖健康服务率达97%以上。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89.28%,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四是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0.41%,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9.36%,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22%,比上年上升1.37个百分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加强。2014年,全市儿童卡介苗接种率98.5%,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99%,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8%,含麻疹疫苗接种率98.5%,乙肝疫苗接种率99%,流脑疫苗接种率98%,乙脑疫苗接种率97.5%,甲肝疫苗接种率98%,全市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均达98%以上。均达到了指标要求。
(三)妇女儿童与教育。一是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大。2014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59986万元,比上年略增。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3507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15万元,资助中职学生2675人次。二是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着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注重公办幼儿园的布局规划与调整,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支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建设普惠性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工作。初步形成中心城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农村乡镇“一乡一中心园”的学前教育格局。2014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6所,其中利用闲置校舍创建省级农村公办幼儿园6所。幼儿教育从业人员663人,在园幼儿数12965人,比上年增加359人,在园儿童中女童所占比例为45.7%。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0%,与上年持平。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坚持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配置等重要环节先农村、后城区的基本原则,全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使农村中小学校在校舍条件、装备水平、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指标趋于均衡。2014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六年巩固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2%。四是特殊教育巩固发展。2014年,特殊教育招生41人,在校学生数175人,其中女生66人。各项指标均完成了预定计划。
(四)妇女儿童与社会保障、福利。一是妇女享有社会保险人数增加。2014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7万人,其中女性职工1.19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9万人,其中女性职工8.38万人,比上年略为下降;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0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万人,其中女性2.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3万人,其中女性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5万人,其中女性2.2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77万人,其中女性2万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16万人,其中女性1.95万人,比上年略有上升;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4831人。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2.1万人、1.5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二是加大了对贫困妇女儿童的帮扶力度。深入青腰镇、州门司镇走访慰问两癌妇女,共发放“两癌”慰问金6000元;二是开展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共享幸福时光”庆“六一”走访慰问留守儿童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结成帮扶对子165对,帮扶资金10万余元。爱心父母招募将长期进行。三是加大了对妇女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失地妇女专场招聘会和“春风送岗”女性专场招聘会,积极打造现场、网络、微信“三位一体”招聘平台,搭建编织女性就业市场对接平台,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城乡妇女就业创业服务需求;深化巾帼创业信贷支持行动,切实为城乡创业女性提供信贷支持,今年共有42名城乡妇女获得210万小额贴息贷款项目。四是维护护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禁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市、乡各级组织和劳动部门,积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妇女就业途径不断拓宽,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程度越来越高。2014全市就业人数26.02万元,其中,女性11.6万人。
(五)妇女与参政议政。建立健全女性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主动争取组织部门重视和支持,为女干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2014年,市人大代表为191人,其中女性67人,比重为35%。市政协委员为196人,其中女性63人,比重为32%。公务员1493人,其中女性331人,比重为22.17%。全市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女干部有237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17%。其中,正处级2名,副处级4名,正科级女干部76人,副科级女干部155人。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38.8%,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重为1.5%;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31%。
(六)妇女儿童与环境法律。一是妇女社会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保护。2014年,市妇联加强维权服务,充分发挥12338妇女维权热线作用。全年共接待来电来信来访101件,办结率95%,群众满意率95%。并以创建“平安资兴”和深入开展“平安家庭”为主线,积极主动,深入开展化解妇女维权矛盾纠纷的攻坚战,做到案案有人管、件件有人办、事事有结果。完善多部门合作、多方面参与、多载体运行的社会维权网络,壮大维权力量,扎扎实实帮助妇女维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014年8月,市妇联牵头,联合市民政局、市司法局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二是儿童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优化,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管控。大力实施“共建洁净家园,巾帼先行”、“携手共建美丽家园行动”“寻找美丽庭院”、“绿色(低碳)家庭开放日”、“环境保护亲子抱团行”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踊跃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资兴市继续净化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学习环境,公安部门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组织警力在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在校园门口和学生经过路段执勤巡逻,确保学生安全。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全市网吧实现了视频监控,实行了身份证实名登记上网制,有效控制了未成年人上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资兴市在推进妇女儿童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妇儿工作成效与党和人民及妇女儿童规划的要求,与广大妇女儿童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妇女参政比例有待提高。全市女干部队伍建设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与《妇女规划》的目标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尤其是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村委会主任女性比例达到5%”这一目标完成难度较大。
(二)妇幼保健工作仍需加强。由于妇女生理特点,妇女病普查普治、“两癌”的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妇女的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农民工进城打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家长和孩子长期分离,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留守儿童几乎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困境,相当部分儿童存在着道德滑坡、学习较差、性格叛逆、心理障碍、价值扭曲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四)学前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学前教育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区幼儿园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城区幼儿教育的条件不断改善,基本解决了适龄幼儿的入园问题。但农村幼儿学前教育的条件仍有待改善,难以满足学前三年入园的条件。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但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0%。
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妇儿事业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新一轮规划,使各个部门提高对两个规划实施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和重视妇女儿童发展工作,适时调整完善政策,倾斜资金,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重难点问题。在社会转型期,资兴市妇女儿童的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诸如:就业与劳动保护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儿童受教育等问题,在规划监测工作中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来,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此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为政府决策献计献策。
(三)提升自身素质,全面拓展发展空间。鼓励妇女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推进男女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逐步提高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增加正职或重要岗位女性数量,推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步伐。
(四)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落实有利于妇女稳定就业和下岗再就业相关政策,开展对女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女职工的劳动素质,积极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加大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办理、发放力度,继续开展对大龄特困下岗失业女性实施再就业援助,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女性社保覆盖面。
(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多渠道筹措、并按比例逐年增加财政对妇幼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医疗保健技术服务队伍,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妇儿生活质量。向社会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知识,构建强大的妇女儿童维权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动员全民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环境,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度,普及农村卫生厕所和自来水。加强农村妇女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效益,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
(七)加强性别统计,完善统计监测网络。妇女儿童统计监测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需要各级妇儿工委在现有的统计监测基础上加入新的性别统计等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供稿人:黄素媛 肖雅琴
编 辑:赵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