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益阳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8

打印本页

  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实现男女平等、促进妇女事业全面发展,对益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益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总体要求,益阳市妇儿工委和各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快发展经济、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加强妇女参政议政意识、广泛进行妇女卫生保健和法律知识宣传等措施,大力促进《益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妇女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本报告主要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益阳市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情况进行评估。终期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妇女发展78个监测指标,定性指标36个,33个达标,达标率为91.7%;定量指标42个,35个指标达标,一个无数据,达标率为83.3%。

  一、全市经济、人口等基本情况

  2015年,益阳市常住总人口441.02万,其中女性214.09万人,占总人口的48.54%;育龄妇女人口112.8万人,占总人口的25.6%;0-17岁人口82.21万人,占总人口的1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4。

  2015年,益阳市完成生产总值 1354.41亿元,比2010年增长 90.15%,年均递增1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0776元,比2010年增加13937元,年均递增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1元,比2010年增加7173元,年均递增 10.8%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4元,比2010年增加6728元,年均递增 14.1%。经济的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障。

  几年来,益阳市“创卫”和农村清洁工程的开展,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加大,201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003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598个。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益阳市妇女儿童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二、妇女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妇女发展规划》监测指标总体评价:益阳市妇女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妇女就业和劳动权利得到保障,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高,妇女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维护。但妇女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妇女创业就业、再就业依然困难,妇女参政议政、特别是农村女性参与基层组织管理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妇女艾滋病、性病有待有效控制,在《益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须加以重点关注。

  (一)妇女生活水平提高,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平稳发展。2015年,益阳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0年增长82.8%、46.6%、119.8%,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稳步增加,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奠定了可靠基础。2015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和个人轿车拥有量等都有大幅增加,分别比2010年增长0.5倍、1.4倍、3.1倍。2011年以来,益阳的常住人口平稳增长,男女性别比保持在106比100。

表一:2010-2015年益阳常住人口情况表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常住人口(万人)

431.44

434.24

437.29

439.15

441.02

(万人)

222.08

223.52

225.09

225.96

226.93

(万人)

209.36

210.72

212.2

213.19

214.09

/

106/100

106/100

106/100

106/100

106/100

表二:2015年与2010年益阳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 

     

2015

2010

增 加

增长

人均GDP(元)

30776

16839

13937

8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571

15408

7173

46.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2344

5619

6728

119.8%

   2.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益阳市全面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9座,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达345天,比2010年多28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天燃气用户12.8万户,比2010年增加5.6万户;全市森林覆盖率54.4%,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平方米;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0.15平方米,农村近2/3的行政村有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城市饮用水达标率为100%,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达到84%,安全饮水普及率达7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

  妇女与环境,7个定量指标,6个达标,只有“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1个指标未达标,已在规划筹建中。

  (二)妇女卫生保健状况进一步加强

  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15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城市、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1.1%和90.5%,比2010年分别提高4个和1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24.2/10万下降到7.4/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妇女常见病筛查覆盖率达100%。

  2.妇幼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预期寿命延长。2015年,全市共有公办妇幼保健院7个,妇幼保健院病床数887张,比2010年增加287张,妇幼保健人员1369人,比2010年增加513人,医疗设备更加先进;妇女预期寿命达78.7岁,比2010年增加0.7岁。

  3.重大疾病监测及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参加锻炼的人增多。2013至2015年,卫生系统免费为全市95%以上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对报告的宫颈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进行了妥善治疗。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妇女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进一步提升。

  妇女与健康,15个定量指标中,14个达标,只有“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这一指标由于部门报表未收集而无数据。

  (三)妇女受教育水平继续提高

  2015年,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4%,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3.5%,高等院校女生占比达51.1%;妇女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48.1%,比201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比2010年增加1年;妇女青壮年文盲率为0。

  妇女与教育,4个定量指标全部达标。

  (四)妇女劳动权益得到可靠保障

  益阳开展的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为妇女创业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整个监测周期中女性就业人数增加,技能劳动者中女性比重提高。2014年(2015年因工商局程序升级报不出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数据),全市女性就业人数为124.2万人,比2010年增加8.3万人,女性占就业人员比重保持在46%以上,2015年城镇单位就业女性为9.6万人,女性占比比2010年提升6个百分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保持稳定,技能劳动者中的女性比重由2010年的35%提高到40%;执行女职工四期保护的企业所占比重达90%,女职工职业病发病率降为0.8%;男女非农就业率差距缩小到0.3个百分点。

  妇女与经济,1个定量指标达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女性所占比例只有40%不达标。

  (五)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水平提高

  2015年,市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达100%;县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的比例为22.9%;市人大代表415人,其中女性61人,女代表占比为15%;市政协委员370人,其中女性94人,女委员占比为25.4%;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担任正职的女干部人数为4 人,比2010年增加1人;区县(市)党政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100%、部门领导班子正职中的女干部配备数为24人,比2010年增加3人;35岁以下的县处级女干部在2010年为0的情况下增加到10人;2015年,全市有女干部28124人,占全市干部总数的35.8%;全市乡镇(街道)班子配备女性党政正职10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的女性比例达51.1%;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妇女参与决策管理,12个定量指标,有8个达标;不达标的指标是部门、乡镇、村的女性正职、村委会女性所占比例没达要求。

  (六)女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2015年,全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女性参保率为85.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女性参保率达100%;生育保险女性参保率为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女性为13万人,比例为100%,比2010年提高9.9个百分点;参加失业保险的女性人数为9万人,占比为40%,全市有13.29万贫困女性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达86%。

  妇女与社会保障,1个定量指标达标。

  (七)妇女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全市有市级家庭庇护中心1个及法律援(救)助工作站8个。2010年以来,有数千名妇女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其中2015年就有1171名妇女获得法律援助,确保了妇女在司法程序中获得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2010年以来,破获强奸案件170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330起,有力地打击了针对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

  妇女与法律,1个定量指标达标。

  三、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市妇女事业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妇女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就业压力大,女性就业、再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我市就业形势依旧非常严峻。2015年,全市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0.9,仍然供大于求。特别是女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女性在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就业观念没有转变、就业竞争能力不强,个别企业用工存在性别歧视等问题。大部分下岗女性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妇女文化素质总体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观愿望不高,接受学历教育的女性人数偏少,两类女性群体都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就业难度大。

  (二)农村女性参与基层组织管理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5年,村委会主任女性比例仅占3.7%,离5%以上的要求还有1.3个百分点的差距,农村女性参与基层组织管理的程度大大低于城市女性。当前,农村女性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加上近年来农村年轻妇女特别是素质较高的妇女外出务工人员多,参与村务管理的意愿较低,限制了村委会女性成员的配备和发展。

  (三)妇女保健工作仍有不少薄弱环节

  一是全市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尤其是民营机构的剖宫产率。二是孕产妇保健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流于形式,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人群。三是宫颈癌和乳腺癌项目筛查面太窄,筛查质量有待提高。

  (四)HIV阳性人群干预率不高,艾滋病等未得到有效控制

  2015年,全市累积报告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64人,比2010年增加284人,增长157.8%,其中当年新增女患者58人,占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27%。2015年,全市新增女性性病报告病例881人,比2010年增加65人,增长8%。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妇女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和投入力度

  要继续广泛地宣传妇女工作和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切实将妇女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大对妇女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社保、低保、救助福利等政策落实到位;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对失学女童的资助面;更加关注留守妇女的生活和学习。

  (二)提高妇女择业竞争力,拓展失业妇女就业渠道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广大妇女就业创业、再就业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一是努力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吸纳更多的妇女和下岗女工就业;二是加强各种形式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综合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增强择业竞争力;三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信息网络以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疏通就业渠道,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求职者特别是大学、职校女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妇女就业率;四是鼓励妇女创业,支持和引导妇女创办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加大对她们在技术、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援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三)转变观念,提高农村女性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总体水平

  除了在制度方面要保证妇女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权利外,还要加强对广大农村留守妇女的宣传教育,改变那些传统的、过时的、陈旧的观念和作法,树立她们的自信心,提高她们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村女性参与基层组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农村女性参与民主选举的指导,为农村女性参与村民自治和提高妇女地位创造条件。

  (四)增加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突出妇幼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性质,进一步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投入,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尤其是保障安全分娩的有关医疗设备的投入。加强妇幼卫生及疾病控制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网络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要落实相关惠民政策,增加危重孕产妇的报销比例,确保医院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运行经费由政府兜底。

  (五)加大对吸毒、卖淫嫖娼的打击力度,严控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一是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对艾滋病、性病传播方式的科学宣传力度,普及防治艾滋病、性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民众知晓率;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健制度,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提高民众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母婴传播;三是要更加严厉打击吸毒和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从源头斩断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2011-2015年益阳市妇女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110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