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砥砺前行谋发展 奋力扬帆谱华章

——永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3-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永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跃上两千亿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7.70亿元,是2015年的1.48倍,2016-2020年年均增长7.1%。与全省基本持平。财政总收入由131.14亿元增加到188.62亿元,年均增长7.5%。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5年的19.0:35.7:45.3调整为2019年的17.4:31.0:51.6,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6.3个百分点。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增长放缓,占比下降,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7:32.0:49.3,非农产业比重比2015年的81%提高了0.3个百分点,工业和服务业双轮支撑格局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向现代农业迈进,工业强市取得成效,服务业较快发展。


三大需求拉动增长。投资补短板力度加大,2016-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增速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消费动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3亿元,年均增长8.0%,增速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开放承接呈现新态势,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功获批,永州海关开关运行,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00.41亿美元,利用外资62.28亿美元,利用内资1642.7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3.63倍、1.92倍、2.1倍。

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555.3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74.20亿元,累计增长了39.4%。粮食、生猪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不断稳固,粮食总面积稳定在730万亩左右,总产量60亿斤以上,生猪出栏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柑橘、蔬菜、茶叶、油茶等“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实现提质升级,全市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达到116个,80%以上规模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居全省前列。

先进制造规模扩大。2020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530.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2%。“四上”企业、规模工业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分别比“十二五”末净增1117家、425家、270家,首发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增加3家;百亿园区由5个增加到10个,宁远、东安2家园区获评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农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6大主导产业。

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2020年,规模服务业企业从2015年的96家增加至254家,规模服务业营业总收入从2015年的48.00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83.27亿元。商贸流通势头强劲,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建成19个县级电子商务运行中心,沐林冷链、菜鲜递农产品配送电商平台等15个项目成功申报湖南省电子商务重点培育项目。文旅产业持续繁荣,品牌创建大放异彩,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4A景区4家,3A景区22家,创新推出“千年打卡胜地”文旅新IP,2020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943.7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519.26亿元,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65%、173%。

三、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科创活力持续释放。“十三五”期间,全市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从2016年的8.52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31.4亿元,2017年、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显著,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也从2016年的0.56%增长至2019年的1.5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于2018年便突破了全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数量,省级高新区由零发展到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7.5%,比2015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突破不断。产业项目建设成果丰硕,“5个10”工程扎实推进,巨米智能、新辉开电子、华维节水科技、宇拓新能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五年来建成一大批关系长远发展和民生利益重大项目,打通了经济发展的动脉。永清广高铁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规划,邵永高铁列入国家铁路集团勘察设计计划。永州火车站、零陵机场提质改造顺利完成,湘桂铁路扩能工程有序推进,涔天河水库枢纽工程投入运营、移民安置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供给侧改革成效突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不断巩固壮大。“十三五”期间共新增市场主体20.2万户、总量接近30万户,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企业510家,产值超10亿、税收近1亿元的湘江纸业关闭搬迁。2018年以来,为企业减税21.5亿元、降费3.1亿元,减轻企业社保负担1.8亿元。

四、质效提升成果初显

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全市人均GDP为26217元,2019年达37013元,从2015年相当于全省的62.1%提高到2019年57540的64.3%,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16-2019年,永州人均GDP年均增长7.6%,增速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鉴于2020年人口数据待人口普查结束后才能确定,此处及下文中凡涉及到人口的指标以2019年为报告期。)


财政金融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88.62亿元,比2015年增加57.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8.79亿元,比2015年增加36.31亿元,年均增长6.8%,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匹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87.55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914.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812.52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1019.1亿元。

“三大攻坚”成果丰硕。全市5个贫困县、774个贫困村、67.3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8.17万人实现易地搬迁,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由81.1%提高到94.5%,PM2.5浓度下降37.7%,水环境质量提升到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 7%;重大风险防范有力有效。

城乡结构不断优化。2015-2019年,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2平方公里拓展到3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283万增加到326万,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44.3%提高到50.9%,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60平方公里拓展到86平方公里,人口由68万增加到78万,城市化率由58%提高到66%。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8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0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49.6%、52.3%。2020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9%、32.5%,分别比2015年下降6.0个、5.6个百分点。2016-2020年,累计民生支出达1798.04亿元,占总支出的78.4%,二甲公立医院实现县区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大班额、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全部清零。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共完成投入1100亿元,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18公里、在建31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窄路加宽3831公里。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光纤、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2个,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1402个,实施农村改厕76.42万户。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184.87万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10.7万户,30多万人“出棚进楼”实现安居梦。

全市上下砥砺拼搏,“十三五”成绩来之不易,新的五年,永州定将奋力扬帆,抢抓“三高四新”战略机遇,推进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产业兴旺、创新开放、乡村振兴的现代化新永州。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