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7、2008年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湖南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统计局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1-0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7、2008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一化三基”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的问题和意见》,努力战胜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和劳务经济,全省县域经济呈现了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根据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县域经济按照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人均财政总收入、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10项指标进行考核。经济强县市考核总量,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考核增长速度。经县市区申报,市州审核上报,我们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实地评估,并报请省委、省政府审定,确定了两个年度的经济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名单。2007年度全省经济强县市是: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醴陵市、耒阳市、冷水江市、资兴市、攸县、湘潭县、永兴县、沅江县、桂阳县、常宁县、汨罗市、湘乡市、花垣县、衡南县、华容县、邵东县、桃源县、澧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是:泸溪县、吉首市、保靖县、炎陵县、中方县、凤凰县、赫山区、冷水滩区;2008年度全省经济强县市是: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醴陵市、冷水江市、耒阳市、资兴市、攸县、湘乡市、汨罗市、湘潭县、沅江市、桂阳县、常宁市、永兴县、邵东县、衡南县、岳阳县、澧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是:中方县、株洲县、资阳区、衡阳县、零陵区、道县、衡山县、桃源县、临湘市、赫山区。

  2007年,全省县域(列入县域经济考核范围的97个县市区,下同),人口6015.18万人,占全省人口88.4%;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97.2%;耕地面积3680.03千公顷,占全省97.1%。强县总人口1870.91万人,占全省人口27.5%;土地面积5.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24.0%;耕地面积1207.34千公顷,占全省31.9%。先进县人口310.06万人,占全省人口4.6%;土地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5.7%;耕地面积184.95千公顷,占全省4.9%。

  2008年,全省县域人口6027.64万人,占全省人口88.1%;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97.2%;耕地面积3681.48千公顷,占全省97.1%。强县总人口1735.76万人,占全省人口25.4%;土地面积4.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22.7%;耕地面积1071.15千公顷,占全省28.3%。先进县人口626.04万人,占全省人口9.1%;土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7.0%;耕地面积 415.66千公顷,占全省11.0%。

  2007、2008年强县和先进县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发展速度加快,总体实力增强

  2007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601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强县地区生产总值2592.96亿元,增长15.2%,比县域高1.5个百分点;先进县地区生产总值294.46亿元,增长16.0%,比县域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县域人均GDP10981元,增长12.7%(不变价增长速度,下同),强县人均GDP15040元,增长14.6%,先进县人均GDP10351元,增长15.6%。县域中有50个县(市、区)人均GDP超过1万元,比上年多22个。有19个强县人均GDP超过1万元,最高的长沙县人均GDP36272万元,增长17.3%。县域三次产业比为:25.7:40.0:34.3。由于2007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一产业比上年增加0.4百分点;二产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6%,提高1.1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强县三次产业比为:21.6:49.2:29.3。强县的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战略明显,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8%,提高1.3个百分点;强县规模工业增加值772.78亿元,增长30.8%。先进县三次产业比为:20.3:35.1:44.6。

  2008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73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强县地区生产总值3066.56亿元,增长14.3%,比县域高1.4个百分点;先进县地区生产总值779.49亿元,增长14.4%,比县域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县域人均GDP13421元,增长11.9%(不变价增长速度,下同),强县人均GDP19001元,增长13.7%,先进县人均GDP13789元,增长14.0%。县域中有64个县(市、区)人均GDP超过1万元,比上年多14个。20个强县人均GDP全部超过1万元,其中有6县市人均GDP超2万元。县域三次产业比为:24.1:42.6:33.3。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二产业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增加2.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强县三次产业比为:19.6:52.7:27.7。强县的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战略更加明显,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6%,提高3.9个百分点;强县规模工业增加值  1053.07亿元,增长26.9%。先进县三次产业比为:29.2:35.5:35.3。

  二、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2007年,全省县域财政总收入333.79亿元,增长24.7%,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29.8%,地方财政收入199.86亿元,增长22.3%,人均财政收入610.36元,增长25.9%,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33.1%;财政收入过3亿元的县有36个,比上年多9个。强县财政总收入170.82亿元,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94.35亿元,增长25.6%,人均财政收入995.07 元,增长28.2%,有4个县财政收入过10亿元,其中长沙县财政总收入达28.64亿元。先进县财政总收入17.75亿元,增长38.4%,其中泸溪县增长65.4%;地方财政收入10.85亿元,增长36.1%,人均财政收入623.96元,增长36.0%。

  2007年全省县域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7.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强县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2.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先进县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3.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县域财政总收入394.8亿元,增长18.3%;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30.2%,增长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36.52亿元,增长18.3%;人均财政收入723.95元,增长18.6%。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33.0%;财政收入过3亿元的县有45个,比上年多9个。强县财政总收入190.77亿元,增长20.9%,地方财政收入107.06亿元,增长 21.5%,人均财政收入1201元,增长21.9%,有6个县财政收入过10亿元,其中长沙县财政总收入达37.82亿元;先进县财政总收入30.42亿元,增长25.5%,其中中方县增长51.1%;地方财政收入18.72亿元,增长19.0%,人均财政收入538.13 元,增长25.2%。

  2008年,全省县域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强县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1.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先进县全口径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79.3%,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三、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发展成果逐步共享

  2007年,全省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0260元,增长1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46元,增长12.0%。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1881元,增长18.1%,高出县域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增长14.3%,高出县域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先进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0461元,增长19.1%,高出县域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28元,增长17.2%,高出县域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1777元,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22.3元,增长12.7%。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3759元,增长15.2%,高出县域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增长16.8%,高出县域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先进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12043元,增长17.1%,高出县域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96元,增长16.4%,高出县域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

  四、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促进城乡稳定和谐

  2007年,全省县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为282.31万人、162.20万人、108.19万人、111.15万人、4123.43万人,分别增长4.1%、3.5%、1.1%、81.0%、50.5%。强县和先进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为99.89万人、69.06万人、37.15万人、40.59万人、150.90万人,分别增长5.1%、1.6%、5.7%、35.4%、36.0%。

  2008年,全省县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为292.15万人、168.94万人、111.41万人、181.38万人、4362.74万人,分别增长3.5%、4.2%、3.0%、63.2%、5.8%。强县和先进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为116.45万人、71.29万人、38.95万人、55.28万人、1742.99万人、46.35万人,分别增长9.0%、0.3%、3.4%、30.4%、7.0%。

  五、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07年,全省县域万元规模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4.4%,强县下降9.6%,先进县下降12.4%。县域森林面积9824.08千公顷,增长3.6%,强县2393.97千公顷,增长4.0%,先进县543.34千公顷,增长3.3%。县域森林总蓄积量39198.82万立方米,增长3.3%;强县7705.62万立方米,增长2.9%;先进县2197.13万立方米,增长3.1%。县域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19.78亿元,增长46.1%,强县、先进县12.70亿元,增长41.4%。县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削减率为2.15 %、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1.53%、砷削减率为26.91%、镉削减率为17.21%。强县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21%、化学需氧量1.55%、砷的排放量34.74%、镉的排放量21.69%;先进县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57%、化学需氧量1.32%、砷排放量33.17%、镉排放量19.21%。

  2008年,全省县域万元规模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10.6%,强县下降11.6%,先进县下降12.6%。县域森林面积9792.50 千公顷,增长3.6%,强县2032.92千公顷,减少0.4%,先进县792.015千公顷,减少7.9%。县域森林总蓄积量35246.35万立方米,增长3.2%;强县5893.87万立方米,增长3.5%;先进县2345.46万立方米,增长3.6%。县域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25.19亿元,增长86.1 %,强县、先进县16.04亿元,增长96.4%。县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削减率为9.22%、化学需氧量削减率为1.99%、砷削减率为26.91%、镉削减率为17.76%。强县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21%、化学需氧量1.67%、砷排放量33.47%、镉排放量23.69%;先进县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86%、化学需氧量1.56%、砷的排放量27.45%、镉排放量29.91%。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