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大重点 提升统计能力
——株洲市统计局“统计能力建设年”活动纪实
去年,株洲市统计局紧紧围绕“统计双基建设年”这个主题,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有力地夯实了基层基础,各项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该局明确2011年为全市“统计能力建设年”,突出三大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统计事业发展。
一、突出提升保障能力
迅速有效提升保障能力,是摆在统计部门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实现统计发展的瓶颈和关键。为此,株洲市局上下一心,努力争取,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行政保障。市政府出台《株洲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工作规范》对机构、人员和经费等问题,明确了非常具体的保障标准。市委下发《关于县市区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必须全部独立设置统计局。市编办下发《关于规范完善县市区统计调查普查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统计局设置副科级的普查中心和调查中心。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加大统计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并将普查工作经费列入常年预算。一年来,全市统计系统共增加编制41个,增加人员37名,全市10个县市区已全部按要求完成“一局两中心”的统计架构,同时,市、县两级统计机构常规统计专业经费、普查工作经费得到有力保障,普查“两员”补贴经费采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按3:4:3的比例分摊办法解决,从三经普到六人普全部落实到位。
——增强技术保障。按照株洲统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的目标,认真落实、逐年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稳健有序地发展。要求全市各乡镇(街道)统计站都建立微机室,使各乡镇(街道)信息化设备达到了“五个一”,即一台联想计算机、一台平推式打印机,一台1千伏安不间断电源,一台1.5P空调,一台电话传真机。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了统计单位名录库和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库,主要统计报表任务开始向乡镇(街道)一级延伸。要求县市区抓好网络机房建设和规范达标。县市区统计局凡在市局组织的专项达标检查中符合“达标”条件的,给予8000—10000元的专项重奖。市统计局本级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现代化的机房,建立了物理分离的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统计业务网三套网络,更新了全部网络设备,建成了个人网络存储空间,实现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统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了资源共享。近日,“株洲市统计信息网络改造项目”一期工程通过专家验收,安全保密体系通过专家评审。
——抓好队伍保障。大力倡导“建设一流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理念,特别强调统计干部要具备三种能力,即大势研判、规律预测、数据阐释能力;要会做三件事,即治数、作文、演讲;要会讲三种话,即国际话(懂得世界经济走势)、普通话(懂得全国经济大势)、地方话(懂得地方经济形势),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全市范围评选出了10名“统计之星”,大力弘扬广大统计工作者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使大家看有典型,学有榜样,充分调动统计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在统计战线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按照年度岗位责任目标对市局机关干部和各县市区统计局实施年度综合考核,奖优罚劣。3月份召开了“全市乡镇街道综合考核总结表彰会”,对全市综合实力“10强”乡镇街道、“优秀乡镇统计站”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以考核为抓手,激励和推动全市统计工作者不断提升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二、突出提升业务能力
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关键。株洲局在数据采集、生产、审核等各个业务环节强化举措,稳步提升数据质量。
——提高数据采集能力。从今年开始,将区域统计的重心落实到乡镇(街道),重点抓好了乡镇(街道)统计数据库、名录库、地码库和统计电子台账的建设,奠定区域统计的工作平台和数据基础。以深化“企业一套表”改革实施联网直报工作为重点,科学安排部署,开展了“点对点”的精心宣传,统一印制了告知书和送达回证,对各直报单位的工作要求和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告知,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统计部门负责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监管;以联网直报企业为承办主体,乡镇(街道)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督促各企业按规定时间进行网上直报,网上直报率达到98%。
——提高数据生产能力。在全市组织实施“统计业务工作规范达标工程”。对全市乡镇(街道)、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统计业务工作进行规范化建设大检查。凡符合统计业务工作规范要求、未发现统计违法现象的单位,授予“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化单位”荣誉称号,在两年内免予统计执法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年年对其进行检查,责令整改,直至合格。以此建立控制和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全市统计数据质量。同时,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先进地区的业务交流,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今年先后到武汉、长沙等地学习联网直报和信息化工作,结合实际,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
——提高审核把关能力。严格执行月度、季度及年度数据进行定期会审制度。建立了专业人员初审,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审定,局长审批的月度数据“四级会审”制度。认真执行了季度重要数据政府分管领导审签,年度重要数据政府主要领导审签制度,有效地增强了数据间的逻辑性和匹配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多次牵头各部门召开国民经济核算协调会、新型工业化考核数据分析调度会、农业生产重要指标数据碰头分析会议等,有效地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制订《统计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办法》,数据质量责任到岗、问责到人,并实行连带追究,与评先评优和工作津贴挂钩,有力地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突出提升服务能力
在统计服务上,株洲局除了继续做好传统统计服务外,特别注重创新统计产品和挖掘服务内涵,实现了以优质服务来推进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打造优质产品。统计产品是统计服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提升统计产品的品位和内涵,有利于搞好统计服务。全年突出服务“三大战役”,定期编印《招商引资、“三大战役”与新型工业化统计月报》;服务人大、政协两会,专门编发了图文并茂的《两会统计特刊》;服务全市“文明、环保、创业、安全”等国家模范城市创建,提供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数据资料,满足中心工作对统计的要求。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年度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推出了《统计专报》、《领导专网》、《民生实事统计报告》等品牌产品,不断做优为领导服务的产品,做实与部门共享的产品,做宽为公共服务的产品,做专经济大势研判的产品,做精为决策服务的产品,做准为评价服务的产品,开发为企业服务的产品等,真正实现统计优质服务。
——创新服务形式。坚持“开门搞统计、公开搞分析、上门搞服务”的原则,每年定期组织全体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深入县市区开展集“巡查、解难、调研”于一体的专题活动,既促进了地方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支持,又为县市区统计局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有效地提高了基层专业人员的分析水平和业务素质,受到了县市区的普遍欢迎。适时发布统计公报,定期召开统计发布会,高质量编发统计年鉴、统计手册、统计月报。对网站进行了改版,及时更新网站统计资料,得到了网民的好评,92%的登陆网民评价市统计局的网站为“很好”;与市级新闻媒体联合开展了十大房产、十大市场、十大零售、十大住宿餐饮、十大建筑业企业统计发布活动,扩大了统计的影响。
——拓宽服务领域。在省市新型工业化考核、投资考核、县域经济考核、政绩考核、政府绩效评估、园区经济考核、乡镇(街道)综合实力评价等各项考核评价中,统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工作方案和考核数据认定办法,定期深入检查核实,确保了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树立了统计的权威。今年8月份,株洲市委下发文件,正式将统计工作纳入对市直部门政绩考核指标范畴。株洲市统计局结合具体工作实际,迅速出台考核细则,对市直各单位在统计工作方面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数据质量和依法统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切实提高全市统计工作水平,增强统计工作服务发展的能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黄谷]
[责编: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