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决策咨询报告38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呈现增长较快、规模扩大、结构改善的良好态势,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小企业运行状况
(一)规模快速扩大,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上升。2011年末,全省中小企业共计18.49万家,较上年增加1.83万家,增长11.0%,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8%,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达8154.32亿元,较上年增长16.1%;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比。中小企业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4%。
(二)经营状况良好,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7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部企业营业收入的72.7%,其中金融业、采矿业和制造业发展较快,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1.6%、35.6%和27.4%。收入增长的同时,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也得到了较快提升,2011年全省限额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36.01亿元,增长28.3%,利润率为8.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其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作用更为凸显。2011年中小企业平均从业人员663.37万人,增长3.2%。各行业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吸纳从业人员最多,分别为278.54万人和141.48万人。
(三)税收稳定增长,财政支撑作用增强。随着中小企业收入和利润的较快增长,中小企业税收也稳步增长,对财政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各项税收共计89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占全省全部企业税收的比重为51.8%。其中国税收入361.63亿元,增长25.4%,占全部国税收入的33.7%;地税收入537.34亿元,增长30.5%,占全部地税收入的81.2%。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是中小企业财政贡献的主要来源,2011年,第三产业完成各项税收465.01亿元,高出第二产业32.04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税收的51.0%;而第二产业在税收增幅上处于领先位置,2011年完成各项税收比上年增长32.7%,高出全部中小企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四)中小企业贷款快速增长,融资状况有所改善。2011年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4603.20亿元,较上年增加1042.90亿元,增长29.3%,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4.8%。从产业投向看,第三产业贷款余额最多,为2789.65亿元,增长27.2%,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60.6%;而增幅方面,第二产业贷款余额增速最快,2011年共取得贷款1540.53亿元,增长35.4%;从地区分布来看,长沙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了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半壁江山,共计2410.22亿元,占全省的52.4%,而娄底、怀化和益阳则在贷款余额增速上位列全省前三,分别为44.8%、39.8%和36.5%。
(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跃,专利申请授权量较快增长。2011年全省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达10867项,比上年增长38.9%,占全部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8.7%;专利授权方面,中小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6393项,增长20.4%,占全部企业专利授权量的72.8%。中小企业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之比为58.8%,高出全部企业3.1个百分点。分市州来看,专利申请和授权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2011年长株潭地区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占全省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58.40%和66.47%。除株洲外,2011年全省14个市州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专利申请增长最快的3个市为:怀化165.08%、娄底81.64%、益阳78.11%;专利授权增长最快的3个市为:邵阳119.78%、岳阳108.06%、张家界94.44%。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其规模小、投资少、投产时间短、见效快等优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整体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特色不鲜明,经济结构不合理,低水平过度竞争严重等缺陷。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湖南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全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75%,服务业所占不到2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最高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
(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较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普遍存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投入不足,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于大型企业。2011年,湖南规模(限额)以上中小企业资金利税率为10.2%,利润率为8.8%,分别低于大型企业4.3和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大型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4.8%。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虽然近年来湖南加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由于规避风险等原因,将客户主要锁定在大型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却仅获得了全省54.8%的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从银行获贷的成本也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50%,并且服务费用、理财费用多,中小企业的信贷综合成本达到了10%-13%。作为中小企业资金主要供给者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不足。
(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湖南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服务网络尚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覆盖面小;二是服务机构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服务不足,服务缺乏基本规范和标准;四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亟待增强;五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社会参与和政府整体联动。
三、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经济稳中求进,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内外不利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一些困难,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资金、市场等外部环境,更需要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鼓励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多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强化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采取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营业税减免等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从而更有效地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或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大力培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设计、研发、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加大创新与研发投入,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和研究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规划、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法律维权等研究和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
(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随着制造业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边界俞来愈模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要引导中小制造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推进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鼓励中小企业向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发展。重视地区内部集聚经济发展,促进生产者服务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共生。
(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运行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企业运行检测监控工作机制,定期对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开展分析,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信息库,及时分析发布中小企业资料,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谢占鳌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