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十二五”进出口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29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5-1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二五”时期,湖南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发展较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对外贸易规模小,结构欠优。应进一步从积极开拓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等方面入手,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一、全省外贸发展的主要特点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7902.01亿元,其中出口4772.42亿元、进口3129.59亿元,2011-2015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4.9%、19.2%和8.6%。

  (一)贸易方式格局总体向好。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加工贸易不断增长,特殊监管区域业务发展较快。2015年,湖南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062.7亿元,下降16.5%,2011-2015年年均增长4.6%。国家扶持政策带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全省重点加工贸易企业业绩较好,加工贸易进出口619.9亿元,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4.0%,所占份额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增长18%;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货物131.5亿元,占7.2%,增长89%。

  (二)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香港、东盟、美国为湖南的主要贸易伙伴,而受自贸区政策刺激,与韩国、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逆势增长。2015年全省对香港双边贸易额为350.4亿元,同比增长12.6%;对东盟贸易230.5亿元,下降15.6%,对美国贸易225.6亿元,增长36.2%。同期,全省与韩国、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分别为93.2亿元和76亿元,分别增长54.8%和5.5%。

  (三)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略有下降。2015年,全省出口机电产品622.5亿元,增长20.6%,2011-2015年年均增长27.8%;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额的52.3%,比2010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27亿元,增长54%,2011-2015年年均增长44.8%;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额的19.1%,比2010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从具体商品来看,汽车出口37.6亿元,增长12.7%;钢材出口60.4亿元,下降24.6%;服装、鞋、陶瓷、家具、烟花爆竹、纺织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在全国进出口增速下滑形势下,国家出台了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等一系列扶持外贸发展措施,湖南省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主要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额14.79亿美元,同比增长55.9%。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成了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全省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分别出口91.5亿元、10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和35.3%。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外贸总体水平偏低,在全国占比较低。近年来,虽然湖南开放型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825.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0.7%。其中,出口1189.9亿元人民币,占0.8%;进口635.5亿元人民币,占0.6%。湖南的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19位。与排名前三的广东、江苏和上海相比,湖南的进出口总额占三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是2.9%、5.4%和6.5%,差距很大。从中部六省来看,湖南也不具有优势,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还落后于经济体量远低于湖南省的江西和安徽,仅仅高于山西。

  (二)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对部分企业影响较大。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不足。同时,国内金融、外贸领域面临的挑战增多,经济运行遭遇一些新压力。湖南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阶段,转型升级伴随着阵痛,增长出现波动,向好因素与不利影响并存。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出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处于艰难爬坡阶段,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据湖南省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2015年多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订单减少10%-30%,出口纺织服装、家具、箱包、鞋类、塑料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67.2亿元,下降28.9%。

  (三)经营成本上涨,行业性产能过剩。在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普遍上涨的同时,行业性的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等导致成品价格上涨乏力,长期凭借“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在如今产能全面过剩形势下困难加大。2015年,全省出口钢材157.6万吨,减少5.5%;出口额60.4亿元,下降24.6%。进口方面,2015年,全省铁矿砂、煤、成品油等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也纷纷下跌,同比跌幅分别为40%、15.9%和43.3%。

  三、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狠抓政策落实,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经贸洽谈、磋商,加强国际营销方式创新,形成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二是建立进出口信息披露机制和出口风险预警机制,对我国外贸政策、国际市场动态、湖南省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研究,预测各区域国际市场发生外贸风险的可能性,并及时向外贸企业通报相关情况,引导企业及时调整出口战略和方向,规避出口风险。三是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二)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对于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要稳步发展,深度挖潜;大力开拓中东、中亚、拉美、非洲、东欧、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弥补在欧盟、美国等市场丢失的份额。首先,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在开拓新市场前做好市场调研和定位,找到适销对路的市场。其次,要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瞄准不同需求人群,分层次、分区域开发产品。再次,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做出差异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要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

  (三)突出工作重点,做大做强出口优势产业。一是突出抓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挥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设备、电子信息、电站及输变电成套设备等产业优势,优先扶持重点企业出口,对株洲南车、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远大空调、蓝思科技等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定期调度,推动企业多出口、快出口。同时,积极承接优势产业配套行业和企业落户湖南,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确保机电、高科技产品出口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带动湖南省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二是积极引导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合理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提升产业深、精加工能力,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效益。积极帮助重点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确保这些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的商品出口稳定。三是要发挥湖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强重点农产品出口基地、重点县市的建设和调度,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承接力度,大力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推动生猪、冷冻鲜肉、茶叶、水果及蔬菜罐头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四是对于纺织服装、鞋帽箱包、打火机等传统特色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的过渡,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四)着力发展加工贸易,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推动湖南省出口重要增长极。一是近年来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各市州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二是切实抓好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是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抓手。在帮助已落地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强力推动已开工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继续抓好新项目跟踪,对接一批大项目,对于世界500强企业要实行高位对接,高层推动。三是商务、税务、金融、外汇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同为转移企业、为加工贸易企业搞好相关政策服务。四是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加快湖南省优势产业、适用技术的海外转移步伐,带动产品、设备、原材料、技术和劳务的出口。

  (五)树立以质取胜观念,狠抓进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一是各级检验检疫部门要主动与商务、海关、农业、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落实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工作体系,完善重点出口产品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重点出口产品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二是对湖南省主要目标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健全对进口国技术标准分析等风险预警通报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三是引导和鼓励进出口企业推行ISO9000、ISO14000、GAP、SA8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加快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标准体系、计量体系和检测体系;四是支持湖南省企业培育、创建名牌产品,对自主出口品牌、科技含量高、特色优势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给予检验检疫通关便利。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王鹤洋 倪凡伟 廖闻菲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