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求实奉献 服务发展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统计局构建现代化服务型统计纪实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1-1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 周碧红 通讯员 袁强胜 /文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是闻名遐迩的商贸中心、享誉全国的服饰名城、正在崛起的航空新城、和谐幸福的生态新城。2011年初,35岁的陈艳萍担任区统计局局长。3年来,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队伍优化理念、建章立制、求实奉献、乐思好学,为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提供着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日前,记者走进芦淞,细细领略这个全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先进集体在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大潮中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的就是“规范”。在这里,规范是制度,规范促和谐,规范为服务,规范谋发展,规范重创新。

  优化队伍结构 厘清发展理念

  按照株洲市《县市区统计工作规范》等规定,从2010年底机构单设后,他们争取各级领导支持,3年内,区统计局工作人员由8人增至16人,其中15人为70后、80后。乡镇街道在机构改革后保留独立的统计站,平均每个统计站2人以上,多数为80后,工作经费充足。区直经济部门按“有人管统计、有人做统计”的要求,明确主管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四上”单位设立主办统计员,统一负责联网直报等数据上报工作,确保“数出一致”。围绕“社会化统计”工作主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化统计服务格局,在全市率先试点,由社区(村)设立统计服务窗口,承办企业(项目)统计登记管理、名录库管理维护,提供有关项目申报、资质审检数据确认等服务。

  丰富展示载体 及时发布信息

  制定《芦淞区基层统计机构服务要点》,芦淞区基层统计服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乡镇街道统计站全部建立统计网页,每季向当地领导编报《经济数据概览》、《“四上”企业发展动态》;部门统计机构每季向主管区长报送《行业发展分析研究报告》;“四上”企业统计机构每半年向主管领导报送《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专题报告》等。及时升级日常服务产品,每年对芦淞统计信息网、《芦淞统计》、《芦淞区领导经济手册》进行功能改版,及时发布统计要闻、统计公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经济概念等。积极创新服务产品,创办《领导经济信息参考》,及时整理编辑服饰、航空产业宏观发展政策和发展动态,供区领导参考;创办《芦淞经济动态》,第一时间向领导编报重要指标完成进度,考核监测结果等。着力打造专题展示产品,一年一专题,通过当地媒体印发专刊,在区组工人事系统举办《芦淞经济统计概况》等讲座,提供专题展示服务。

  跟进重点工作 提升服务质量

  芦淞区统计局建立“一项重点工作,一套专门班子,一个服务专题,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对绩效评估、全面小康监测等重点考核工作,对“三城”建设、“新芦淞、新创业”等重点工作,提供“事前提醒,事中研判,事后总结”分析服务。注重在实践中锻炼统计人员,选派一批优秀干部,直接参与全区重点工作,提高统计服务实效。从2012年起,他们全程参与落实《芦淞区鼓励服饰产业发展扶持措施》,“个转企、小升规”,服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共同引导132家服装企业注册公司,部分企业申报成为“四上”企业,12个品牌成功申报省著名商标,牵头组织完成服饰加工业普查、市场群经济调查,撰写《金牌服饰企业发展现状》、《服饰加工业税费征管办法建议》等,为政策制定及落实作出积极贡献,提出的入园企业必须具备“四有一是”(有规模、有品牌、有实力、有前景且是企业法人)前置条件,实施项目税收贡献评估等建议得到区领导全面采纳。

  共享部门资源 搭建政企桥梁

  实施分片包干指导制度,他们成立8个指导组,分片包干指导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四上”企业和“四下”日常调查单位业务工作。实施乡镇街道区域统计制度,在株洲九县(市)区中,率先将统计名录库、数据库建到乡镇街道,联网直报等日常统计工作部署到乡镇街道,制定《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考核办法》,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比,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合格单位、先进单位、红旗单位按不同标准给予工作经费补助。实施规范化达标制度,2011年至今,局机关、“四上”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统计站全部达到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有力地确保了源头数据质量。实施部门联合办公制度,在湖南省率先建成县(区)级联网直报指挥中心,建立联网直报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办公制度,统一开展数据催报、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等工作。2013年,税务部门组织39家企业申报“四上”企业,经信部门组织10家企业申报规模以上企业,工商部门提供“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名录库。制定专业统计人员一线调研制度,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明确走访数量和要求,实行“一调研一备案”,开通服务直通车,搭建政企“连心桥”。2013年,共对170家企业进行调研和业务指导,将企业反映的发展难题及时报告相关区领导,大部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拓展思路视野 打造精品力作

  芦淞区统计专门出台了《专业人员统计服务规范》,要求统计分析服务必须有历史与现状、横向和纵向比较,有微观、宏观和主观、客观分析,有完成进度评价和中长期走势预测,有决策参考服务和民生热点讨论等。专业人员逐步从“就事论事,一事一议”式分析服务中脱胎换骨,数据服务的全面性、微观分析的准确性、宏观走势的前瞻性全面提高。重点开展“精品型”决策分析服务,撰写《芦淞区与芙蓉区、硚口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白关镇与株洲城区七镇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等,为打造全省“五强”城区、株洲城区第一镇等提供参考;撰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芦淞商圈升级版》、《芦淞区千亿服饰产业集群进程研究》、《芦淞区工业转型升级研究》、《芦淞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等,为加快建设“航空城、服饰城、生态城”提供参考;撰写《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分析》、《2013-2017年芦淞区经济发展走势研究》等,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本届政府工作目标等提供参考。

  “抓住经济普查这个机会,把全区的家底摸清楚”。尽管是第一次主掌大型普查,陈艳萍话里满是淡定,满是信心。靠制度管人管事,跳出统计抓统计,芦淞统计人“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典范”的意志更坚定,步履更坚实。

  ___文章刊发于2014年1月16日中国信息报《统计导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